适宜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种植的玉米品种

适宜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种植的玉米品种

1、东单6531

审定证号:国审玉20176036 、国审玉20186108 、辽审玉2013007、宁审玉20170012、甘审玉20180016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地区出苗至成熟128.1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79天。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90厘米,穗位高103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数16.6行,行粒数37.1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6克,出籽率80.4%。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4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7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9厘米,穗位高89厘米,成株叶片数19.5片。果穗筒型,穗长21.6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0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7.2克。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区绿色通道区试,两年平均亩产81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4%,增产点率71.4%。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743.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03%,增产点率75%。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6.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3.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

栽培要点:中等及以上肥力地块种植,播前要精细整地,地温要确保稳定10℃以上进行播种。东华北春玉米区春播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为宜,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内蒙古、河北省活动积温2800℃以上春播玉米区,春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适宜密度4000株/亩。6月上中旬播种,每亩适宜种植密度4500株。田间管理上前期以促为主,在喇叭口期亩追施12~20千克尿素为攻穗肥,灌浆期酌情亩追施5~10千克尿素为攻粒肥。大喇叭口期要灌心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地种植。还适宜在内蒙古、河北省活动积温在2800℃以上春播玉米区种植。注意及时防治灰斑病、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粘虫、玉米螟等病虫害。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及瘤黑粉病。

2、富友968

审定证号:甘审玉2014017 、吉审玉2012023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株高296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9.6厘米,穗粗5.0厘米,轴粗2.9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9.3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9克,容重758克/升。

产量表现:在2012-2013年甘肃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952.5公斤,比对照沈单16号增产8.4%。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81.5公斤,比对照沈单16号增产7.8%。

栽培要点:4月上中旬播种,种植密度每亩3800-4000株。底肥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钾肥10-15公斤,氮肥10公斤。追肥,在拔节前期、抽雄期和灌浆前期结合灌水各亩施氮肥20公斤。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适宜在甘肃河西及白银、平凉等地玉米大斑病、矮花叶病和红叶病非流行区域种植。

3、东单7号:

特征特性:叶:深绿色,叶片较宽而上冲,叶鞘深紫色。幼苗:苗势强。植株:株高259-271厘米,株型清秀,茎秆粗壮,全叶片数21-22片。雄穗:护颖绿色,花药为浅红色。雌穗:花丝为浅红色,穗位95-105厘米,果穗长筒形,白轴,穗长20.2厘米,穗粗

5.5厘米,粒行数16-20行,行粒数38-40粒。籽粒:黄色,马齿型。粒长1.5-1.7厘米,千粒重361-411克,出籽率86.2%。

品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试,总淀粉含量72.64%,粗蛋白含量10.23%,粗脂肪含量4.3%,赖氨酸含量0.34%。

抗性鉴定结论:1996年,经丹东农科院、辽宁省农科院、铁岭农科院、锦州农科院联合人工接种鉴定,四点平均,大斑病0.5-1.0级,小斑病1.5级,丝黑穗病发病率9.5%,茎腐病7.3%,尾孢菌叶斑病发病级数3.0-4.0级。经自然发病和接种鉴定调查结果证明,东单7号抗(R)大斑病,中抗(MR)小斑病,抗(R)茎腐病,抗(R)丝黑穗病,中感(MS)尾孢菌叶斑病。

试验情况: 2003年参加自治区中晚熟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6.7公斤/亩,四点二增二减,平均较对照哲单20增产1.0%。生育期139天,比对照长8天;该品种田间表现,通辽试点不整齐,2.0%倒伏,抗病虫性表现;赤峰试点较整齐,赤峰试点大斑病1级;巴盟黑粉病5.6%,高抗红蜘蛛。

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播种,种子包衣,提高播种质量。适合较肥沃的平地。低洼地、坡地亦可种植。清种条件下,种植密度3200-3600株/亩为宜,米麦间作或二比空、大垅双行种植。生育期间需要纯N:16.1公斤/亩,K2O:8.0公斤/亩,P2O5:8.0公斤/亩。以1/3的氮肥做种肥,另2/3氮肥拔节至大喇叭口期施入。大喇叭口期施尿素30-40公斤。

适宜区域: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10℃活动积温2850℃以上地区覆膜种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