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深挖生態和特色資源優勢 好生態引來好產業

遼寧省西豐縣把生態作為發展之基、立縣之本,不斷加強生態建設,走綠色、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生態保護,促進資源涵養;通過資源涵養,形成產業鏈條;通過產業鏈條,推動經濟發展;通過經濟發展,反哺生態建設。

小雪時節,記者走進位於遼寧省西豐縣生命健康產業園區的貴州茅臺集團健康產業公司。車間流水線上,工人們正在為產品貼碼、打包、封箱……公司董事長範世雄說:“西豐的山林、土地、空氣、水質和城市環境都是一流的,完全符合我們發展大健康產業的要求,選擇在西豐縣投資興業,我們看重的就是這裡的青山綠水藍天,豐富的特色資源和發展綠色經濟的理念。”

守住青山綠水藍天

西豐縣森林覆被率達61%,第一個以縣為單位整體通過國家綠色環評,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豐富,被譽為“天然氧吧”。

在西豐縣房木鎮富民村,村民李樹林5年前承包的荒山上沙棘樹滿山,遠遠望去,金燦燦的沙棘果染黃了半面山,“過兩天就採收了,公司上門收,一畝沙棘果賣3000多塊錢,收入是種玉米的四五倍。明年我們村沙棘種植面積還要擴大一倍。”李樹林說。

西豐縣實施“兩退一圍”青山工程以來,在退耕還林補貼、免費提供種苗和技術培訓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推動下,清退“小開荒”還林4.19萬畝,退坡地還林4.3萬畝,圍欄封育749公頃,荒山坡地造林2萬畝,栽植各類經濟林木3300萬株。同時,全面實施封山禁牧、閉坑礦治理、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封山育林80萬畝、治理閉坑礦569畝、建成生態鄉村120個,植樹種花1350萬株,不僅讓萬畝荒山披上新綠,而且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今年,西豐縣全面落實河長制,深入開展整治河流汙染專項行動,對縣域內寇河、艾青河、碾盤河等14條重點河流開展汙染源治理和水質執法檢查,投入資金1.6億元,生態治理河道156公里。深入開展飲用水源保護工程,堅決取締飲用水源區域內汙染建設項目。近年來,西豐縣先後投入1.6億元,建成了城區生活和工業汙水處理廠及3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實現了生活和工業汙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同時,西豐縣新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68處,讓14.5萬農民吃上了潔淨的自來水。通過碧水工程,西豐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

走進西豐撲面而來的是清新的空氣。為了保衛一片藍天,西豐縣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幫助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重拳治理空氣汙染企業,對超排、高排、偷排企業嚴厲查處,堅決關停,杜絕了企業違法排放行為。深入開展“藍天工程”,全面整治城區空氣汙染源,積極取締黃標車,拆除城市建成區內10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去年以來,西豐縣累計拆除工業、民用小鍋爐84臺,拔掉了“煙囪林”;投資1.8億元建成的西豐縣熱源廠,實現了城區集中供熱取暖,淘汰了32臺老式鍋爐,每年減少排放煙粉塵1078噸、二氧化硫756噸、二氧化碳4.7萬噸,城區空氣質量大大提高,達到2級以上的天數有320多天。連續10年未出現酸雨、粉塵汙染、嚴重沙塵汙染天氣。

高質量綠化建設生態城

西豐縣委書記康冠華介紹,西豐縣堅持“依山傍水、生態宜居、突出重點、彰顯特色”的綠化原則,按照“喬灌結合、草花結合、水平綠化與垂直綠化相結合”的三結合方針,打造了以街路綠地為節點,城市道路、沿河通道綠化為骨架,公園廣場綠化為景觀的城市綠化體系。目前,全縣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323公頃,綠化覆蓋率40.38%;綠地面積281公頃,綠地率35.13%,人均擁有公共綠地10.9平方米。西豐縣城區綠化從大街拓展到小巷、從道路延伸到公園、從廣場拓擴展到社區,形成了一街一景,一路一品,處處播綠,移步見綠的良好格局。

在加強對公園、廣場、橋頭、樓院小區及城市道路連接點綠化、美化的同時,西豐縣引入生態花壇、花柱、燈杆花飾、垂吊花盆等綠化設施,提升了城市綠化檔次,形成色彩豐富、錯落有致、結構合理、特色鮮明,頗具遼北風情的園林景觀,達到了“三季有花、四季見綠”的效果。

按照“整潔化、秩序化、規範化”的總體目標,西豐縣“抓重點、攻難點、治弱點”,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工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環境衛生清潔月”等活動,在公路、村莊、河道沿線栽種楊樹、榆樹、柳樹等樹木,在荒山、荒坡義務植樹,給古樸鄉村披上了綠裝。新建大型垃圾處理場15個,村屯垃圾投放點650個。建立村屯環境保潔機制,配備保潔人員411人。

“綠、美、亮、淨”,西豐的城市品位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日益改善。

生態築巢群鳳來棲

在鐵嶺神鹿集團皇家鹿苑中,5000多隻梅花鹿在白雪與樹木掩映間或昂首呦鳴,或俯首覓食,或四蹄飛奔……

在良好生態環境和豐富特色資源的吸引下,山東東阿阿膠集團向鐵嶺神鹿集團投資1.5億元建設皇家一品保健食品和春天藥業中藥飲片加工項目,雙方在鹿茸貿易、鹿產品和保健食品精深加工上深度合作。2017年,春天藥業有限公司正式投產,當年銷售鹿膠糕、鹿角膠、鹿茸中藥飲片產品收入即達7000萬元。今年,春天藥業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開工,建成投產後,可年產中藥飲片8萬件,鹿茸製品50噸,保健食品15萬件,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

作為山區縣,工業經濟是制約西豐發展的短板,如何跨門檻、補短板、促發展?西豐縣從一流的生態和豐富的特色資源上找到了突破口,確立了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戰略。西豐縣規劃建設了綠色、低碳、環保、生態型的生命健康產業園區,積極引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環保型、科技型、創新型項目。

貴州茅臺、東阿阿膠、輝山乳業、東盛廣譽遠等一批國字號企業,遼寧眾源醫療器械、遼寧鹿源、遼寧亞歐、鐵嶺昊軍食品等80多家企業把項目落在西豐,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醫療保健、綠色食品、養生旅遊等大健康產業項目,2017年,西豐縣生命健康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9億元,今年預計可達7.4億元,推動西豐經濟向著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方向又邁進一大步。

一直以來,西豐縣始終堅持環保準入門檻,嚴把投資項目生態關,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眼前的利益。幾年來,西豐縣拒籤能耗高、汙染大的投資項目幾十個,為此放棄域外投資近百億元。同時,西豐縣不斷加大企業環保扶持力度,先後投入技改資金15億元,完成31個技改項目,為域外企業發展壯大注入了不竭動力。

康冠華說,西豐縣把生態作為發展之基、立縣之本,不斷加強生態建設,確立了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建設“生態郡、養生谷、健康城”的發展目標。“西豐的綠色、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可以用四句話概括——通過生態保護,促進資源涵養;通過資源涵養,形成產業鏈條;通過產業鏈條,推動經濟發展;通過經濟發展,反哺生態建設。”【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