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為何叫盞,而不是叫碗?

若是一位不玩建盞的朋友,初次見到建盞之時可能會稱之為“茶杯”或“茶碗”。其實小編第一次認識建盞的時候,也是這樣。

在別人談到建盞時,我並不知道是指什麼,原來是桌上的小茶杯,但說是茶杯又不像一般的茶杯,叫碗嘛也覺得不太妥當,因為有的很小巧。知道稱作是“盞”後,便對此名產生了疑問。

建盞的“建”代表了產地,而“盞”呢?

建盞為何叫盞,而不是叫碗?

飲茶的風俗習慣,在我國形成相比飲酒的風俗習慣要晚,早在千年以前,人們並沒有區分器具來飲用酒和茶,沒有那麼講究。

到了唐代,飲茶越來越普遍,逐漸盛行,形成風俗習慣。著名茶學專家陸羽編著的《茶經》問世,更是引領世人注重飲茶情趣,茶道內涵,從此喝茶愈發講究,也愈發成為日常,也對茶器有了講究。在茶具的發展史中,不同朝代對茶器的代稱都有不同。

在唐朝時期,茶器有稱為“茶碗”和“茶甌”。在唐詩中,“茶甌”出現的次數比“茶碗”一詞更多。

建盞為何叫盞,而不是叫碗?

自唐代開始,我國的茶具就發展很快,也頻繁出現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從這些詩文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朝代對茶器的代稱有所不同。在唐代,飲茶器具常被稱為“茶碗”、“茶甌”。而唐詩裡“茶甌”出現的頻次要遠高於“茶碗”。“甌”字義是指中國古代酒器,形為撇口小碗式,用於飲茶,稱“茶甌”,在《說文》中釋為“小盆”。

建盞為何叫盞,而不是叫碗?

到了宋代,“茶盞”成為了普遍的說法,但是“茶碗”和“茶甌”等說法也還存在著。而“盞”的字義為淺而小的杯子,符合建盞的器型。明清之後,飲茶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茶器多樣,建盞已不是主流,這時候的茶器更多是規格相對偏小的茶杯,有時也會將茶盞作為茶杯的書面用語,但這裡茶盞的“盞”已與唐宋時期大有不同。

所以,在建盞的“盞”之前,多是用茶碗,或許因為茶碗這一說法過於口語化,所以詩文中多用“盞”或“甌”等雅稱。

建盞為何叫盞,而不是叫碗?

而建盞的“盞”為何不叫“甌”呢?因為若取“甌”字,就與古建州行政中心——建甌市重名了,所以稱建盞。

建盞一名,既能體現建窯特色,和器型特點,又簡潔易讀,一舉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