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老板们如何过冬:裁员囤现金、变卖家产 有人已重回线下

平台们已经纷纷开始准备过冬。头部平台一边在财报中强调现金储备,一边收缩战线大裁员;中等规模平台有些已经开始靠老板变卖财产,勉强度日;已经收到清退指令但执意不愿退场的小平台,已经找到愿意接收自己的偏远省市;部分备案无望又暂时找不到出路的平台,开始最后的疯狂,转而走向线下的灰色地带,以种种套路搜刮借款人,企图捞最后一把……

进入10月份之后,随着雷潮的收尾,P2P行业开始出现回暖的迹象,然而,行业的冬天或许远未结束。合规检查进程中不断收紧的政策,很可能意味着P2P的寒冬仍将持续。

平台们已经纷纷开始准备过冬。头部平台一边在财报中强调现金储备,一边收缩战线大裁员;中等规模平台有些已经开始靠老板变卖财产,勉强度日;已经收到清退指令但执意不愿退场的小平台,已经找到愿意接收自己的偏远省市;部分备案无望又暂时找不到出路的平台,开始最后的疯狂,转而走向线下的灰色地带,以种种套路搜刮借款人,企图捞最后一把……

收缩战线大裁员囤积现金

近来,不断有互金头部公司大幅裁员的消息被爆出,如宜人贷的母公司宜信,被传年内将裁员三分之一,而风波不断的趣店选择南迁厦门,同时裁员200多人。此外,互联网巨头京东也传出要“大面积裁员”、“拟先裁未婚未育女性”、“试用期的新人作为裁员备份”等传闻,并称京东金融裁员比例在20%以上。

头部平台到底裁了多少人,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上市平台财报中的数据,我们可以一窥真实情况。

宜人贷11月13日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宜人贷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了50%,与之相对应的是成交额下降46%,也基本是腰斩。这其中,通过线下渠道而来的贷款量减少了54%,也就是说,线下的业务量较2017年同期,减少了一半还多。

这与雷潮期间投资人信心不足有关系,同时与“双降”的监管政策有关。今年6月份,北京整治办再次向辖内平台强调了“双降”要求,并指出,根据近几个月统计的数据,有部分网贷机构业务规模在持续增长,有些甚至在加速增长。

而11月,北京副市长殷勇在财新峰会上,则进一步提出了“三降”,明确要求P2P网贷平台需要缩减待收余额、降低出借人人数、减少门店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裁掉线下的资产端,基本就是必然的。除此之外,为了缩减人力成本,有些平台也在缩减贷后管理方面的人员,将前期的逾期提醒和初步催收工作,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

在第三季度财报中,宜人贷和拍拍贷两家上市平台,不约而同地强调了现金。宜人贷表示,“本季度,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现金和流动性管理,通过在产品和资金多样化方面的努力,我们相信我们的现金和流动性状况稳固”;而拍拍贷则声称,“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在内的流动资金表现强劲达到人民币34.892亿元”。

要度过寒冬,囤积现金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可见,头部平台的过冬心态非常明显。

老板变卖财产勉强输血

雷潮以来,P2P行业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投资人加速向头部平台聚拢。所以,如果连头部平台都活的不太好,中小平台基本就是在熬了。

马太效应,本质上是存量博弈,是大平台从中小平台抽血,原本流入中小平台的资金,现在开始逐渐流往大平台。中等规模的平台为了补血,开始寄希望于机构资金入股。但这条路仍然是非常艰难的,除非是背景过硬,在当下这种情况下,机构资金出于风险考虑,基本不会进来。

另一面,在坏账攀升及政策要求双重压力之下,中等规模平台缩减线下资产端。一些之前主要做车辆抵押贷的平台,不得不缩减线下门店,这些门店原本用来对借款人尽调、面审及验证和收集一些纸质及线下信息,而随着线下信贷员的离职,又导致车贷平台逾期压力陡增。

但即便是尽最大努力开源节流,仍然有平台难以为继,而不得不靠老板变卖家产,勉强给平台输血。上海有一家平台老板甚至已变卖完车和房,开始找各种中介,打算通过转让平台股权拉入新资金。

也有平台老板勉强支撑,早已萌生退意,但又不敢清盘,因为,几年经营下来,平台多多少少存在不合规的地方,一旦不能有序清盘,监管部门肯定会介入,如果详细报告平台情况,等于是自首,后面等待自己的有可能就是监狱。因此,尽管身心俱疲但仍然不得不想方设法尽力维持。

迁到外省走向地下

行业整体进入寒冬,最先受到打击的还是小平台,而他们的过冬方法,也必然更为曲折艰难。

已经有一批小平台被明确清退,可以预见,这个过程会继续下去,现在,那些尚未清盘的小平台,仍然在博弈之中,或在期望政策的转向,或已经开始寻找出路。

杭州一家早在3个月前即已收到清退通知的小平台,在经过整整2个月的博弈之后,1个月前终于不得不接受现实,决定离开杭州。但在同意迁出杭州之后,却又迎来了另一场博弈,原本只是被要求离开,但同意离开之后,却又被要求注销系统后方能离开。

最终在种种运作之下,该平台终于能够全身而退,并且也接到了来自某内陆省份金融办开具的接收函,眼下已经开始迁往那里。而与此同时,这位老板为了应对迁往异地重新开始所必需的种种花费,甚至开始亲自做起中介业务,帮其他需要迁移的平台介绍接收地。

当这些本来无望的平台迎来新生的时候,另一些同样无望但又暂时找不到出路的平台,则开始走向地下灰色地带,以类似于“套路贷”的方式,在线下以种种套路哄骗借款人签下条件苛刻的高利率借款协议,将平台上尚存的资金导向线下,极尽所能地盘剥借款人,企图在离场前捞最后一把……

平台们无论大小都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准备过冬,盼望着能够熬过去,迎来大地回春的那一天,然而,有多少平台最终能够抵达春天?

P2P老板们如何过冬:裁员囤现金、变卖家产 有人已重回线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