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能靠智能駕駛扳回一局嗎?

伴隨著智能駕駛如火如荼的發展,網約車企業也不甘落後。近日,滴滴出行(以下簡稱“滴滴”)在多倫多成立了專注智能駕駛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滴滴實驗室,並且還與多倫多大學成為戰略合作伙伴,之後,雙方還將在汽車互聯互通、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等領域開展合作。


滴滴能靠智能駕駛扳回一局嗎?


至此,滴滴在智能駕駛上的版圖也愈發清晰。去年1月,繼滴滴研究院、滴滴美國研究院之後,滴滴宣佈成立AI Labs(人工智能實驗室),以加大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礎研究,吸引頂尖科研人才,加快推進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術發展。

滴滴稱,該實驗室主要以人工智能為基礎,未來在“智能駕駛”與“智慧交通”上發力,佈局下一代技術,用來提升用戶出行效率、優化出行體驗,用技術構建智能出行的生態系統。

滴滴CTO張博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動駕駛汽車是滴滴的戰略方向。他透露,目前滴滴已有100多位頂尖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在中美測試自動駕駛車輛。但自動駕駛本身並不是終極目標。張博表示,從四輪載客出發,滴滴希望在未來10年解決物理世界人和物的安全高效流動問題。

在滴滴2018年會上,滴滴智能駕駛露出了冰山一角。滴滴內部公佈了一段智能駕駛技術視頻。視頻中,副駕駛座上滴滴CTO張博與駕駛員座上的工作人員一起乘坐智能駕駛車輛,駕駛過程中,該智能駕駛車輛成功完成車輛轉彎、避開障礙物、會車等項目。

與此同時,滴滴也乘上了政策的“順風車”。從去年開始,全國九城陸續出臺自動駕駛法規,北京成為首個出臺自動駕駛法規的城市。2017年12月,北京市印發《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成為全國首個出臺自動駕駛路測指導意見和管理細則的城市。此後,又有八個城市陸續出臺了相關路測指導意見。

去年9月,滴滴獲得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資格。成為繼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之後第四家獲得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資格的互聯網公司。北京市自動駕駛測試試驗用臨時號牌共分為 T1 至 T5 五個級別,此次滴滴獲得T3 牌照是國內目前頒出的最高級別。

滴滴還和其他小夥伴攜手一起“搞事情”。目前,滴滴已經與Grab,Lyft,Ola,Uber,99,Taxify和Careem合作,建立了一個覆蓋全球超過1000個城市80%以上人口的全球乘車網絡。滴滴還成為唯一一家加入豐田新出行聯盟的中國公司,將與豐田展開全球合作。該聯盟將開發完全無人駕駛的電動汽車,把包裹、披薩和乘客送到指定地點。

近幾年滴滴正處於轉型的焦慮中。隨著對手的增加,滴滴在打車業務上已經“四面楚歌”。除此之外,去年頻繁發生的負面事件也再次讓滴滴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有業內人士認為,滴滴在AI和自智能駕駛方面佈局也從側面反映出滴滴正在改車換道,開始探索新的出路。

實際上,自動駕駛技術是網約車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除了滴滴外,目前Uber、Lyft都在競相開發自動駕駛技術,以降低司機成本,提高利潤。一位從事汽車研發的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動駕駛汽車的工作時間更長,甚至接近24小時無休工作,而且平均一小時可以達到四單,一天下來近100單。對比數據,雖然只是大致估算,但也足以見得二者之間的差距。自動駕駛高運力不僅帶來的更收入,滿足更多的乘客需求還有利於穩定市場份額。

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鄭方丹還表示,從另一個角度看,滴滴作為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對用戶需求的把握能力很強,在用戶內容提供上具備強大優勢,而汽車產品正逐漸發展成為PC、手機之後最重要的智能終端,是互聯網企業爭相搶佔的“用戶入口”。

據中國商報記者瞭解,目前已有企業推出自動駕駛試乘服務。無人駕駛汽車初創公司之一小馬智行曾在去年12月推出一款應用程序,可讓用戶在廣州南沙的預設地點呼叫自動駕駛汽車試乘服務。然後,該車可行駛至辦公室或住宅區等預先指定的特定區域。目前,只有該公司員工可少數用戶可使用該應用程序,該程序是內置於微信的小程序,目前該乘車服務可免費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