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張凱華建議“儘快完善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

省人大代表张凯华建议“尽快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

10年前的政策至今還未落實到位,導致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建設不完善;帝王陵保護現狀堪憂;陝北唯一一所百年文化遺存被改造成現代中學。省人大代表張凱華對此提出建議,呼籲相關部門行動起來,讓這些問題儘快解決。

個別地方還沒有應急避難規劃設施

省政府十多年前就出臺了相關文件要求加快推進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建設,但是目前我省個別地方還沒有這方面的規劃設施,據此,省人大代表張凱華建議,應儘快完善陝西省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建設。

“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和完善,對於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和急救都有重大的意義和很好的實際作用。”張凱華建議,應規範和完善全省的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在規劃建設或擴建廣場、公園、綠地、體育場、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時,充分考慮應急避險需求。做到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平災結合、物盡其用。參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標準,進行避難場所選址,設置標誌,配備供水、供電、應急廁所等設施。建設標準、安全、實用的應急避難場所。規範和完善全省應急避難場所的指示標識,便於識別和應急救援。

建議專門立法保護帝王陵

陝西帝王陵數量多分佈廣,但保護情況堪憂,為此,張凱華建議,專門立法保護陝西帝王陵。

張凱華說,陝西是十三朝古都,帝王陵總數多達七八十座且分佈較廣,但對帝王陵的保護工作並不到位,多數帝陵以及陵區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情況比較嚴重。例如西安東郊長樂公園東側的秦莊襄王陵,東側、北側、西側因修建道路、花卉市場,陵區遭到不同程度破壞,最為嚴重的是陵墓南側一部分封土已被碾成平地,蓋起了小高層住宅樓。

陝西目前對於帝王陵和古墓葬的保護主要依照《陝西省文物保護條例》,該條例規定:“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管理機構或者指定機構、專人負責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古都城遺址、帝王陵、古建築和石窟寺實行重點保護,根據文物保護的需要,對文物保護單位範圍內的集體土地可以依法收為國有土地,實施徵地保護。經依法批准,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可以建立博物館、遺址公園或者闢為參觀遊覽場所,展示歷史和文物風貌。”

目前,我省對黃帝陵、炎帝陵、周文王陵等進行了不同程度保護開發為旅遊景點。但是對未開發成旅遊景點的帝王陵重視程度、保護力度還遠遠不夠。張凱華建議,在《陝西省文物保護條例》基礎上出臺《陝西省帝王陵保護條例》,迅速遏制破壞帝王陵的行為,懲治不法分子。建立專項資金,全力修復保護帝王陵墓。對未開發保護的陵墓,省文物部門在市縣協助下統一對帝王陵墓實施全面保護。文物部門要全程參與陵墓保護,並在工作中進一步探究有價值的歷史資料,文物專家要現場確定陵墓的保護範圍,在保護範圍內作出明顯標誌。以帝王陵保護為契機,大力發展帝陵旅遊產業,這將對增加陝西的知名度和發展陝西經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同時,張凱華建議將榆林中學舊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凱華說,榆林中學辦學116年,在革命年代和新時期湧現了一大批先進人物,該校學子謝子長等人發動的清澗起義,是共產黨人在北方發動的第一次武裝起義。榆中學生高景德(曾任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中國眾多留學生中第一個獲得蘇聯博士學位的人。1923年榆林中學還開設了職業科,購置了機械設備,辦起學生實習工廠,此為陝北地方實業教育之始,為陝北紡織、製革工業日後的發展壯大奠定了最初的人才基礎和技術基礎。

由於榆林中學的新校址搬遷,原榆中舊址被改造成榆林市第十中學,學校舊址可能會一天天地被破壞和改變。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攝影 張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