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夢來於何處,去向哪裡

熊玲:夢來於何處,去向哪裡

1 人生如夢,還是夢如人生2 夢究竟想告訴你什麼3 夢與析夢的治療功能 理解夢與析夢 怎樣析夢 精神分析——神經症的夢 分析心理學——神經症的夢3 夢與析夢的治療功能夢究竟想幹什麼?這是我們析夢的終極任務。析夢是要對夢的來龍(夢從哪裡來?)去脈(夢到哪裡去?即夢想達到的目的)搞清楚,搞清楚了,也就達到了精神分析的治理功能。

熊玲:夢來於何處,去向哪裡

理解夢與釋夢夢是什麼?夢屬於夢者,與其生活狀態有關,並反應著夢者的性格內容。·夢是人睡眠時的生活,是人在黑夜裡的瘋狂。·夢是人意識擠走了的思想和經驗,是人無意識的體驗。·夢是人沒有意識控制的自由生活,但自由也不見得很快樂,有時你被夢嚇醒,這跟我們在意識生活裡的驚恐發作沒兩樣。所以,夢是人現實生活的寫照。它只是比現實中的你更多面。(就是說,現實的你,可能是“唐僧”,夢裡的你,其實是“孫悟空”)·夢,是人看清自己真相的多稜鏡。·夢,一個你和你未知的你私會的絕對隱私的地方。為何有夢?生物科學解釋,人的快速眼動睡眠引起做夢。因它以規律間歇的睡眠激活了刺激,於是“大腦的尋找系統”便啟動了做夢程序。神經科學家,心理分析師馬克索爾母斯研究了夢的現象,證明了該現象,即對大腦活動範圍施加一定的刺激,就會做夢。不刺激意識源,人就不會做夢。刺激可來自生理,如快速眼動睡眠、胃疼、膀胱脹等,也可來自心理。心理科學解釋,夢源自潛意識的心理活動,而人的潛意識世界(潛意識盛著情結、被壓抑的慾望、衝動或憤怒)只有在人睡眠了意識休息時才得以展現。夢被被弗洛伊德描述為通向“認識潛意識的理想之路”。榮格說:“夢是一段不由自主的心理活動,它擁有的意識恰好用於清醒時的再複製。”當我們在“一天的剩餘時間”入睡後,那些與我們相關的事物還在繼續擾動我們。當我們從夢中醒來,夢便成了一個夢。我們夜夜徘徊在夢境裡,在我們的心靈深處,一些東西會呈現出獨特的夢境世界。

熊玲:夢來於何處,去向哪裡

為何釋夢?這一提問很幼稚,但卻是一個幼稚的高深問題。猶如,人為何要工作,為何要愛的問題一樣。若要回答,也很簡單,就因為夢“是看清自己真相的鏡子”。又由於這面鏡子反映的意象散亂、怪誕離奇、非邏輯性,所以需要翻譯。因為夢的獨特性,誘發我們對它的好奇和興趣。人的好奇心是天性。做精神分析就必然要釋夢,因為釋夢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治療方法。為什麼是核心治療?因為精神分析主要是研究人的潛意識,人的夢恰是潛意識的凸顯。釋夢便是將凸顯的潛意識譯為白話文。做心理治療,是否一定要釋夢?這取決於心理治療師就釋夢對來訪者治療意義的看法。既然夢是人的一面鏡,鏡子是清楚明晰的,何以要釋它?原來夢這面鏡子很奇特,它是由記憶碎片、情結碎片、慾望碎片等組合而成歷史畫面,荒誕、怪異、缺乏邏輯,猶如超級印象派畫,所以需要進行感受、反思,方能明白真意。比如,一個人很困惑他經常做這樣的夢:“偌大的辦公室裡,有一個露天的公共茅廁,茅廁髒而噁心,他在茅廁裡解大便,有時解很多,感覺很奇怪,為何解這麼多?有時因沒穿褲子很不好意思而解不出大便,也覺得很奇怪,為何沒穿褲子就上公廁?”。此夢若不經解析,我們不知它想幹什麼,夢者也就無從解惑。一個人因何而有夢,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夢起什麼作用呢?於是,我們有了迷思。釋夢,能滿足人對未知的好奇,這自然就是解“心結”的良策。所以釋夢有治療的功能。人有需求有慾望,就有追求它們所帶來的煩惱,也自然“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夢比日思要豐富和精彩,它承載有清醒時不能也不敢有的東西。一句話,夢裡有太多隱私。所以是人的隱私,人的窺隱欲、求知慾驅策我們要解析夢。

熊玲:夢來於何處,去向哪裡

怎樣釋夢?前面說了,析夢目的,是要弄清夢的來龍去脈。怎樣釋夢,跟怎樣做精神分析一樣,是用澄明、質對、解釋等技術,即在言語關係下,喚起夢者(或來訪者)的心裡意象的聯想、體驗、體察、感悟,從而對來訪者的心理內容或精神結構進行解讀。從某種角度說,夢=個案。知道怎麼做精神分析,就知道怎麼分析夢。由此,進一步說明,夢的形成,跟人的精神結構的形成一樣,是原由人的個性、價值背景、情感閱歷、創傷經驗等因素而成。如果說,一個患焦慮症的人,其焦慮人格是源於幼年時的關係背景(如:高壓、緊張的親子關係,被否定被欺壓的不安全體驗,必須絕對好的理想觀念等),那麼神經症者的夢,同樣是來自夢者脆弱的個性、不安全的感覺記憶、或情感情結。弗洛伊德的釋夢,即傳統精神分析的析夢,主要想弄清夢的來龍——夢表達了夢者有什麼樣的慾望衝突或情結。(消極目標:病症解釋)榮格的釋夢,是分析心理學的析夢,即在存在人本的背景下析夢,主要弄想清夢的去脈——夢傳達了夢者該有怎樣的價值目標和生活方向。(積極目標:建構存在意義)理解了一些夢與釋夢的道理,我們可以把夢用以下幾種形式進行解析:·夢如一場戲。這是榮格的釋夢方法,把以夢當作一場戲劇,其編劇、導演、演員都是一個人。戲劇(夢)的出場總會交代主題,然後有高潮、衝突、轉折,然後有要麼興奮、圓滿,要麼遺憾、恐懼的結尾。定位夢要傳達的“主題”可引領釋夢方向。不管夢有多麼離奇,其中的每一個人物、物體、事件等意象,都可看作是夢者想表達的某一個意思,每一個意思都在圍繞夢的主題而延伸而擴展。一場戲劇,對主題,矛盾衝突,包括每個人物之所以是這樣的人,進行原由的交代,以及對事件與人物命運的安排,就是“劇情”的來龍去脈。即,解夢,如果用心去體驗夢,那就是用像看戲劇的心情和感覺,去解讀夢者的夢,我們就會得知夢,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夢如一個故事。即把夢當作一個故事來看待,夢者述夢,很像是在敘述他昨夜發生的故事。在敘述的過程中,夢者的表情、情緒、語氣、語態等,都是析夢的信息;夢的場景、情節、變化、想表達的意思等,都會通過“說故事”交代得一清二楚。即,解夢,我們可以用聽故事的心情去體驗夢。夢的來龍去脈,在夢故事裡。·夢如一篇文章。我們都熟知一篇文章的形式與結構等概念,所以析夢,可以看做讀一篇文章那樣去閱讀。一個夢,其實很像一篇文章,如果一個夢的內容是有始終有關聯的夢,更好以“文章”來理解;有些夢雖然很零散,夢景之間完全不搭調,主題似乎很多,但它畢竟是一個晚上的(多個)夢,肯定是有核心主題的,所以仍然可以當作文章——散文來欣賞,或者當作“戲劇腳本”閱覽,每一夢境為小節劇情,然後把整個小節串聯起來,會看出夢的核心主題,或者會看清夢要達到的目的地。即,解夢,我們是用心去閱讀文章那樣去感受。·夢如一幅畫。人的夢是以視覺圖示的,即便有對話都是感覺中的暗語,或自語或心理活動(說夢話很少見,夢話也不成為夢),因此可對夢“圖釋”。夢的畫面太多,我們可以像看連續劇一樣的動畫片,將整個夢看成整幅畫,或將幾個夢境化成幾幅圖,然後將我們的思緒再進入圖像裡,去感覺去體會,尋找出其中的韻味。即,解夢,我們是用描圖、看圖、閱圖,欣賞藝術畫一樣的感覺,去解讀其中的含義。夢的來龍,在夢意象畫的結構裡,夢的去脈,在夢意象畫的象徵裡。例如,一個人總是夢到“被老虎追”。我們的視圖為:一隻兇猛的老虎,追趕著一個驚恐逃跑的人。從畫圖的結構,可感覺到此夢的來龍——成因有三:夢者生活中有個超級控制的對象;或是,夢者的情感體驗存在某種嚴酷的脅迫感;或者,夢者內心有既孤獨又脆弱的恐懼。從夢意象畫的象徵裡,可以感悟此夢的去脈有二:逃離令他恐懼的(老虎象徵父母,或上司,或自己的嚴厲高要求或攻擊欲)控制或脅迫;或是,放下,因為明白了自己原來有個內在或外在的威脅者,所以夢實際是告訴你——放棄逃避而面對脅迫的是什麼,放下對自己的苛求,放棄壓抑情緒而適當表達自己的憤怒,方能消除內心深處的恐懼。(待續)四川成都藍天心理諮詢機構熊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