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疑病症有哪些症狀?

熊玲:疑病症有哪些症狀?

心理治療中常見這樣的現象:當事者總覺得自己生病了,不是懷疑身體的各個部輪換生病,就是懷疑某器官生病了。於是,長期跑醫院,不是去治療而是去檢查,對感覺疑病的地方反覆查,求證是否真是有病。輕者,懷疑某部位有病,焦慮不安;重者,疑似有癌症、艾滋病等不治之症,沉於一片恐慌。

他們執意的懷疑有病、求證無病又不相信無病、再求證再懷疑的疑病幻想……成了他們痛苦的生活模式。

人真是很奇怪的動物,為什麼要執意懷疑自己有病呢?

許多對此現象的解釋是,緣由死亡恐懼。這的確是個無可反駁的心理動機,人最大的恐懼不外就是死。但又非也,因我們看到許多人並不怕死,挺勇敢的以各種方式赴死。所以,人類最大的恐懼是什麼,永遠是個謎一樣的存在。

熊玲:疑病症有哪些症狀?

疑病症的表現,無疑展現了對死的恐懼,但這不足以解釋他們何以疑病,又何以恐懼不存在的疾病。

從這一提問本身看出:疾病≈死亡,所以他恐懼疾病。問題是,他懷疑得疾病,因此這一病和病代表的死,都不是現實存在,存在的重心是懷疑!

所以,對不存在事物的憂慮,才是疑病症的癥結。

這癥結,作為一種對害怕有病的焦慮預感,致人強迫性的幻想著沒有的事情…這真是世上難治的病,因這病是無。在不同表現的疑病症患者那裡,我們發現,疑病症者雖感覺患了某種病,但實際上是強烈認為自己有一種沒被定位的疾患。他對各個醫生都心生懷疑,對檢查結果持懷疑(萬一醫生檢查時不認真、萬一儀器不準確),於是陷入反覆求檢查,又懷疑檢查結果的循環。

這種對“沒定位”的不安,以及搞定“沒定位”的堅決,透視了一種精神病理性的內在的譫妄,就如同妄想症般的不信任,但不是對外部世界,而是對自身軀體的一種譫妄。弗洛伊德用對癔症的研究,來區別疑病症的內部現實(內在譫妄),他認為癔症忽視自己的軀體症狀,但症狀本身是對精神衝突的一種妥協表徵,軀體症狀隱喻地代表著內心不願提及的衝突,而疑病症的疑慮,則是無法隱喻性地定位命名這種疾患,代表著他內心對未知的恐慌。

熊玲:疑病症有哪些症狀?

臨床上很多奇怪的心理症狀,如果命名是能極大程度減少焦慮,即便這個名字毫無價值,如毛髮恐懼(見Yalom等提及),因為命名能減少或者劃定焦慮的來源,而疑病症恰是竭盡全力也無法命名!即,無法定位得“病”沒有、得了什麼病,而憂心忡忡,只好以症狀——疑病幻想,來反覆提醒自身中有無法彌補的缺失或空洞。但這些都是一種看不見的心理黑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