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能否“融冰”中美航天合作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新聞分析:“嫦娥”能否“融冰”中美航天合作

新華社記者周舟 郭爽

受阻於美國國會2011年通過的“沃爾夫條款”,中美官方航天合作長期處於“冷凍”狀態。然而,中國嫦娥四號成功落月後,美國航天局卻“意外”宣佈,正與中方展開合作,並計劃於31日利用美“月球勘測軌道器”對嫦娥四號著陸點成像。

這是美國官方首次發佈聲明提及與中國在航天領域開展合作。分析人士認為,美方的合作意願並非突發奇想,從官方到學界都有開啟合作的“土壤”,但受各種因素制約,未來中美航天合作之路依然遍佈荊棘。

“嫦娥”能否“融冰”中美航天合作

圖為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外觀設計構型。新華社發(國家國防科工局供圖)

合作獲得特批

但凡提到中美兩國官方航天合作,就必然會提到最大壁壘之一的“沃爾夫條款”。由美國前國會議員弗蘭克·沃爾夫起草、推動的這一條款,以立法形式禁止中美兩國的雙邊航天合作。

但實際上,依據“沃爾夫條款”,“例外”是存在可能性的,只不過美航天局必須說服國會和聯邦調查局,與中方的接觸和合作“不會造成導致技術、數據或涉及國家安全或經濟安全的其他信息轉移到中國或中國公司的風險”。

美航天局副局長托馬斯·楚比興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說,此次合作已獲得美國會批准。航天局在最新聲明中強調,“與此活動相關的所有美國航天局數據都是公開的”,與中國已經展開的合作“透明、互惠、互利”。

美航天局表示,給嫦娥四號拍照可為後續航天器著陸研究提供參考信息。美國計劃2030年前再次載人登月,對月表展開科學考察。中國計劃2019年年底前後發射嫦娥五號,實現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美國國家航天委員會執行秘書斯科特·佩斯表示,屆時,不排除中美雙方交換月壤的可能性。

建立初步信任

談到此次嫦娥任務合作,美國行星學會資深科學編輯埃米莉·勒科達瓦拉對新華社記者說:“得知這一合作,我非常激動。這或許只是一小步,但任何合作都是有益的。”

事實上,美方的合作意願並非突發奇想。

在去年國際宇航大會上,美航天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就建議中美雙方共享嫦娥四號探月數據,認為這是建立初步信任的措施,是雙方邁出下一步的必要步驟。

布里登斯廷說,“當中國開展探月科學任務時,我們希望他們能與我們分享所獲數據;當我們實施探月科學任務時,我們也可以與他們共享數據”,“理解和研究月球,以及從事類似科研是為了人類共同的利益,這不是任何國家應該獨自保有的”。

早在2010年,時任美航天局局長博爾登就說,“除了美國,其他的夥伴國每個都在同中國對話”,“認為我們可以孤立中國,這是異想天開;被孤立的一方將是美國”。

在美國科學界,與中國開展合作的呼聲一向強烈。

“沃爾夫條款”剛出臺時,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就曾指出,這是一個“歧視性”決定,美國最終也會受到傷害。2014年,美國載人航天委員會多名科學家發佈聲明說,鑑於中國在太空能力方面的快速發展,將中國納入未來的國際合作項目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卡梅倫大學政治學副教授溫迪·惠特曼·科布指出,中國航天科技已開始影響大眾文化,而全球協作產生的更強大的太空探索能力,不僅能如同《火星救援》電影描述的那樣拯救美國宇航員,也會促進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並非一片光明

“美國關於在太空探索領域與中國開展科學合作的態度開始軟化。然而,美國的政治現在簡直一團糟,所以現在的狀況讓人很困惑。”勒科達瓦拉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儘管未來中美合作可能超越目前的月球項目,但包括佩斯在內的一些官員和太空政策專家仍對中美合作持謹慎樂觀態度,輿論認為中美兩國官方航天合作前景並非一片光明。

首先,這次有關嫦娥四號落月的觀測主要是中方完成航天任務,美方獲取著陸數據,與雙方深度參與太空探索活動尚有一定區別。

其次,特朗普政府的太空探索政策表現出“國家競爭”重於“基礎研究”的特點。美航天局在2019財年預算報告中提出,要靠“地月戰略”確保美國在奔月、繞月以及登月三個方面保持領先。

美航天局前局長、美國國防部副部長邁克爾·格里芬去年8月在“太空與導彈防禦研討會”上對記者說,空間探索是一種地緣政治威望的象徵,美航天局歷來都是“國家安全政策工具”。

此外,美政府的“太空軍事化”戰略也可能為中美航天合作帶來障礙。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主任亨利·赫茨菲爾德對媒體表示,對於“可能涉及技術信息共享的月球研究基地等雄心勃勃的合作項目”來說,美國目前的禁令將是“更難以克服的阻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