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炒家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大炒家是怎么死的?

1893-1896年的大恐慌,当时棉花在美国南方仅卖每磅3美分,而且大恐慌横扫美国,人们认为那是历史上最糟的时期之一。小麦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也很低,于是芝加哥的莱特在囤积城市所有的小麦。在这场战役中,莱特把小麦的价格从每蒲式耳1.00美元抬到了1.85美元。他曾在账面上累积了巨额利润,但还是破了产。从历史上的大炒家那里,我们能够吸取的古老而宝贵的教训是:什么使他们在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后又破了产。在莱特事件中,是未知数导致了他的败落。因为他不相信大量的小麦会涌入芝加哥来压低价格,但是另一个投资者阿默比莱特料想的要聪明,他用特快卡车来运小麦,打破了垄断,所以莱特破了产。没有人可以聪明到预知意外的出现,而且这种意外可以使他把挣来的钱又输回去,或是损失一大笔财产。因此,我们从别人的错误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大多数炒家亏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均衡感,而且他们只渴望金钱带来的力量,妄想垄断市场。垄断把价格抬得很高,大部分商人都认为自己有很大的能耐,拼命的拉抬价格使消费者遭受了痛苦,结果几乎所有试图这样做的人都落得了同样的下场。他们破产了。

历史上的大炒家是怎么死的?

另一个从几百美元起家,赚了成百上千万美元,然后又破产的美国炒家是尤金·斯凯勒斯。斯凯勒斯为什么会在棉花市场上聚敛了成百上千万美元后,又渐渐步入深渊,直至最后破产?权力欲望和操纵市场的野心是他破产的原因,这与他以往的小心谨慎截然不同。当一个人靠少量的资金起家时,往往采用一种判断方法,而且小心谨慎,而当他聚敛了巨大财富后,就开始采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判断方法。他没有料到可能出现不测。斯凯勒斯是一个坚定的多头。他从未想过市场会见顶,他希望而且相信棉花的价格会涨得更高,所以他利用资金优势不断买入棉花,最终破产,并在贫困中死去。

历史上的大炒家是怎么死的?

在中国又是另外一番风景,炒家最好不要搞到排名第一,因为富豪榜又叫做杀猪榜。1992年年仅15岁的徐翔,怀揣着他母亲的账户开启了他的股市征途,当时账户的起始资金为3万元。1997年5月12日,A股开启了一轮牛市行情,很多盲目逐利的伪投资者开始入场,韭菜时代正式拉开了大幕。徐翔也就趁机利用他摸索出来的涨停板打法小试牛刀。经过牛市的洗礼当年年底,徐翔的资金迅速达到了300万。经过后续的5年拼搏,最终年仅26岁的徐翔资产就已过亿,涨停板手法可以说是已玩得如火纯青。如果他一直保持谨慎,在基金量急剧攀升后,适当控制自己的交易规模,不跟某些人做内幕交易,采用跨市场投资来分散风险,那么成为中国的巴菲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2015年11月1日泽熙案发后,贪婪还是最终导致他锒铛入狱,但检察后发现他在海外完全没有任何资产布局和现金留存,只能说他真是一个性情中人。

这些东方和西方的大炒家无疑都非常聪明,在预测和决策上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但都是在资金过亿后都丧失了理智,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视风险为无物,最终还是逃不过破产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