鑊耳屋,一座與黃飛鴻有著沉厚淵源的建築

受最近《葉問》的電影影響,又重新溫習了一遍黃飛鴻的電影。據說在廣東有一座黃飛鴻紀念館,好像去膜拜下。

黃飛鴻紀念館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佛山祖廟三門的北側,有一座兩層仿清代青磚鑊耳建築,那是佔地五千平方米的黃飛鴻紀念館。它保存了傳統民居的合院式建築規範,體現了中國古代嶺南古建築的傳統和氣派。

鑊耳屋,一座與黃飛鴻有著沉厚淵源的建築

黃飛鴻紀念館是兩層仿清代青磚鑊耳建築,這裡大家可能會有疑問,什麼是鑊耳建築呢?

鑊耳建築是嶺南地區傳統廣府民居的典型代表,多都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均有花鳥、人物圖案,屋子的山牆砌成鑊耳狀,故稱“鑊耳屋”。主要分佈於大珠江三角洲、粵西地區。鑊耳屋,瓦頂建龍船脊和山牆築鑊耳頂是它的特點,從正面看兩邊高聳的牆體呈鑊耳形,從側面看就像一個“凸”字,屋兩邊的鑊耳,其結構從簷口至頂端用兩排瓦筒壓頂並用灰塑封固,處理收口的工藝,是整座建築工程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地方。鑊耳的山牆可擋風入巷,讓風通過門、窗流入屋內;火災時,高聳的山牆可阻止火勢蔓延和侵入。

鑊耳屋,一座與黃飛鴻有著沉厚淵源的建築

鑊耳屋的內部格局是廣東民居典型的“三間兩廊”的肌理。“三間”指的是排成一列的三間房屋,其中間為廳堂,兩側為居室。三間房屋前為天井。天井兩側的房屋即為“廊”。“兩廊”一般用作廚房或門房。這種廊簷相間的佈局,刻意營造虛實相結合的意境,不但較於閉塞自封的北地建築更顯開放,而且還擰開了一道實用的閥門:一方面便於空氣流通、消暑散熱;另一方面靠著廊廡連接了建築的骨骼,起到隔絕風雨、遮擋陽光的作用。當然,有的鑊耳屋的間數不止如此。開間越多意味著等級越高,這自然與先民的等級觀念相關。

鑊耳屋,一座與黃飛鴻有著沉厚淵源的建築

其實,鑊耳屋也蘊藏這風水的力量,鑊耳屋的山牆基本為黑色。南方屬火,而黑色屬水,水能克火,借用黑色的水來鎮南方之火的意象。鑊耳為金形山牆,金生水,水克火,具鎮火作用。常見的鑊耳屋脊都有兩頭翹起、昂首向天的龍船脊,屋頂中間還有站立的風水牛。龍是水天神物,而神牛也具有鎮水止雨作用,屬水神。

鑊耳屋,一座與黃飛鴻有著沉厚淵源的建築

鑊耳山牆最直接的功能則是可遮擋太陽直射,減少屋內的悶熱。而高高的鑊耳山牆,可擋風入巷道,讓風通過門、窗流入屋內,令家居清涼如水。另外,鑊耳山牆上的窗戶窄窄地高開,既能防盜,又可避免北風直吹,還有避免“散氣”、“漏財”的作用。

鑊耳屋,一座與黃飛鴻有著沉厚淵源的建築

鑊耳屋代表性建築除了黃飛鴻紀念館,還有很多很多,如:廣州增城的坑貝古村落、鬱南大灣古建築群、佛山市南海區西城村古建築群、佛山市三水區大旗頭村古建築群等等。

傳承中國園林古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請“點擊”左上角:“璟業園林建設”,然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