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降准,货币的派生与泯灭

论降准,货币的派生与泯灭

1

今年央行已经4次降准了,今天和大家聊聊国家如何通过降准来控制货币,进而影响经济。

先来个基础科普,存款准备金是什么鬼?

每家商业银行在接受存款后,只能把收到存款的一部分贷出去,然后剩下一部分得存在央行里,这一部分占存款的比例就叫存款准备金。

假设存款准备金率是10%。

老王将100万存入银行A。

银行A将其中90万贷给老李,剩下10万存在央行。

老李收到钱后,买了老张的二手房,老张收到90万,又存入了银行B。

银行B将其中81万贷给工厂老板老刘,剩下9万存在央行。

老刘把这个钱付货款给了老胡,老胡又把81万存入了银行C。

银行C又把其中72.9万贷给老赵,8.1万存在央行,老赵还了老姜的债,老姜又存入银行D。。。。。。

这样一直周而复始下去,直到最后存款数趋近于0,,我们会发现,100万的初始货币,滋生了:

论降准,货币的派生与泯灭

那么最终这个100万会创造多少货币呢?其实这就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论降准,货币的派生与泯灭

(1-q就是准备金率)

可知,当项数趋向无穷大时,最后就是100/(1-0.9)=1000,100万经过信用创造,诞生了1000万的财富!

所以这里衍生出一个货币乘数的概念,货币乘数就是指原始货币发放,经过不断信用扩张后最终衍生的货币倍数

而根据公式,货币乘数=Sn/a1,所以货币乘数是10倍,而准备金率=a1/Sn=0.1,所以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互为倒数。

因此,如果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是10%,货币乘数就是10倍。

存款准备金率是20%,货币乘数就是5倍。

存款准备金率是5%,货币乘数就是20倍。

因此知道了这个,我们来看今年央行第四次降准背后的目的:

论降准,货币的派生与泯灭

从今年10月15日起,央行将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5%调整到14.5%,中小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5%下调到12.5%。

能释放多少基础货币呢?根据央行的其他银行存款总量231万亿(截止9月)计算,那么释放的货币大致为1.2万亿左右。

释放的基础货币到了商业银行手上,通过再贷款,以货币乘数的形式流通到市场中去,根据目前市场上6倍左右的货币乘数,因此降准通过货币的不断传导,最终流通到市场的则应该是7万亿上下。

要知道沪深A股总市值才不过57万亿。

2

其实前面提到的存款准备金率,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法定准备金率,一个是超额准备金率。

降准下调的是法定准备金率,也就是规定银行的上缴比率,而超额准备金率,则是超出法定准备金部分存款占总存款的比率。

商业银行额外存在央妈这的钱,央妈也会给利息,官方称其为超额准备金率,这个利率目前是0.72%。

其实我们说日本欧洲的负利率,指的不是老百姓存银行是负利率,而说的正是超额准备金利率。

为什么日本要把超额准备金利率降为负数?

因为当经济不景气时,银行会出现“惜贷”的情况,它们认为贷出去的利差甚至不如存在央妈拿的利息多,所以钱很多都放央妈这,导致钱流不到市场上去。

所以日本把超额准备金利率降为负数,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存央行的钱还得支付“手续费”,自然会逼迫商业银行将收到的存款贷出去。

这样就能刺激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增加,扩大货币乘数,缓解日本通货紧缩的压力。

可事实上,日本虽然刺激了信贷供给,需求端却萎靡不振,在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后,日本家庭和企业对于投资和负债几乎是极度厌倦的,缺少借款人,导致银行根本放款不出去。

比如13年日本开始量化宽松以来,基础货币从132万亿涨到了500万亿,上涨368万亿,但实际货币供应量却从830万亿仅涨到1002万亿,上涨172万亿,货币传导不到市场,货币乘数不断下降,日本货币政策失效。

论降准,货币的派生与泯灭

3

回到最初,我们讲过,老张、老胡和老姜等人的存款,其实都来自于老李、老刘和老赵等人的负债,如下:

论降准,货币的派生与泯灭

虽然银行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创造了1000万财富(M2),但同时也对应着1000万的负债。

我们假设老李老刘老赵以及这条信用派生链上的人买的都是房产,而后房产价格暴跌50%,会发生什么结果?

对,会有大量债务人违约,假设1000万中有300万坏账,会发生什么?

银行产生300万坏账,而所有银行的初始货币只有100万,1000万是信用派生的,银行动用各种金之后无法兑付,怎么办?

就和次贷危机中雷曼银行一样,申请破产,1000万的M2由于偿债人丧失履约能力,其中300万M2就此被冻结或者消灭。

结果就会导致造成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紧张,大家钱紧了,就会造成通货紧缩,物价上涨,人们持币观望,不愿消费和投资,经济衰退。

中国的信贷正是以房贷为主力,所以国家想稳住房价自有其道理,房价暴跌不仅是卖地收入下降导致的财政收入下降,还会让居民的财富大幅缩水,最可怕的是还会让居民失去举债投资的信心,导致货币调控政策出现失灵!

一个失控的国家是什么样的?

看看日本过去二十年,值得我们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