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明:诗书敦宿好 林园无俗情——记书法家臧新义先生

<strong>孙燕明/文


孙燕明:诗书敦宿好 林园无俗情——记书法家臧新义先生


在当代书法家中,臧新义以诗书俱佳享有盛誉,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刘艺书法艺术研究会执行秘书长。臧新义的书法创作具有鲜明的结构意识和秩序感,继承传统中有新意,简约之中蕴含多变,信手挥毫之间抒情达意,有思想、有感情、有思考、有暗示、有象征,将自由奔放与严谨法度有机结合,构建了优美典雅的中国古典意蕴空间。他钟情于书法与诗词,将两者完美融为一体。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所言:“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俗情。”


孙燕明:诗书敦宿好 林园无俗情——记书法家臧新义先生


<strong> 受祖父影响走上书法艺术之路

<strong>臧新义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教育世家,6岁时就在祖父的亲情裹挟着严厉的启蒙下,开始了毛笔字的书写,经过多年耳濡目染,对书法艺术的至爱深入到心灵深处。他祖父一生以耕读为乐,通达事理,临到去世还在捧着书看,这对幼年的臧新义影响很大。他小时候与祖父待的时间比较长,4岁时就与祖父一起睡,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听着祖父的读书声入睡,那苍老而有情致的嗓音至今让他怀念。

<strong>臧新义说:“小时候过春节,从腊月初开始一直到大年三十,祖父都要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写对联,我这个小书童就会在书案另一头帮忙拽着对联走,这对我走上书法之路的影响非常大。最早是从颜真卿的楷书字帖《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学起,练了两年,为我的楷书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strong>臧新义年长之后有机会经常去河南汝南县,那里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殉国的地方,有一块“天中山”石碑,为颜真卿手书,至今保存完好。从艺术精神上来说,颜真卿是臧新义从事书法创作的一位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师。


孙燕明:诗书敦宿好 林园无俗情——记书法家臧新义先生


<strong> 毕生追求与古为徒、守望经典

<strong>臧新义说:“古代经典书法作品是学习书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与宝藏,对经典碑帖的深入学习是获取古人高超笔法的不二法门。要真的像古人那样,随手拿出一个信札,写得非常优美,那才是真正的高手。临习古帖是一种快乐的享受,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我毕生的艺术追求就是与古为徒、守望经典。”

<strong>臧新义上初中时开始练习汉碑,他非常喜欢汉碑的气象雄阔、古朴典雅。他最早临摹《礼器碑》,既刚劲肃穆,又端庄秀雅,寓险绝于平正之中,有一种浓郁的儒家庙堂之气,这非常符合臧新义的审美趣味。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评价说:“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他又说:“唯《韩勑》(指《礼器碑》)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随后,臧新义又悉心研习汉碑《封龙山碑》《鲜于璜碑》,追求磅礴雄强气势。《封龙山碑》的书法气魄雄伟,方正古健,点画之中隐篆籀之意,粗犷俊朗,有独特的阳刚之美。清代书法家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说:“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鲜于璜碑》的书法取法高古,险峻雄壮,古拙厚重。

<strong>在学习汉碑的同时,臧新义也注重借鉴汉代简牍帛书的笔意,如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书法精彩绝伦,书风多样,或古朴、或飘逸、或刚劲、或凝重,各具特色,皆堪称汉代隶书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认真研究与借鉴。他将简牍帛书的字形结构和笔墨情趣及运用方法融入到隶书之中,以增加厚重与古味,力求古雅气厚的美学效果。


孙燕明:诗书敦宿好 林园无俗情——记书法家臧新义先生


臧新义表示,从书法史的角度说,从隶书到行书的过渡,要感谢王羲之,因为王羲之把古体字变成今体字,叫“古质而今妍”。将古体字古朴稚拙之美转变为今体字潇洒流畅之美,这是王羲之的一大功劳。南朝书法家虞龢在《论书表》中认为,古质今妍是历史的正常发展,并认为“妍”与“质”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审美形态,而是相对的审美形态。自东晋以后,几乎没有绕过“二王”的书法家,王氏父子在书法上的开创之功,独步当世,彪炳万代。梁武帝萧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唐太宗李世民也评价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霞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历史的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由于帝王的喜爱与提倡,又有群臣的附和,更因为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书风,确为后世所钦仰,千百年来被尊为书圣,被书法界奉为圭臬,自在情理之中,非一般书法家所能及。而王献之将父亲书法创作的“内擫”改为“外拓”,更加豪放,名气一度在父亲之上,魏晋南北朝之后,二人长期被尊称为“二王”。对于王羲之、王献之等古代书家而言,书法创作就是抒发一种情怀或志趣,不需要讨好任何人,不需要与别人攀比,也不需要争名夺利,正是这种“不争”才使书法艺术达到最高境界。淡泊名利者,书格自然高妙。正如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所言:“书初无意于佳乃佳。”

臧新义强调,王羲之对书法的贡献不仅是创作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或者那么多让人飘飘欲仙的优美行草书,更为重要的他还是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对古文字进行了改良,使之转变成今天所看到的文字形态,并对中国文化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正是由于王羲之以及他所处时代的这种文字书法的变革,才使中国文字变得如此优美,使书法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体系。从魏晋时代开始,书法从实用性向审美性转变,但那时文字还处于古文字系统,还没有达到今文字这种艺术美的境界。

“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应以《圣教序》作为根基,再去学习他的其它作品,对字形和体势的把握就会很准确。”臧新义表示,《圣教序》是唐代怀仁和尚集王羲之行书的成功范例,是后来历代书法家学习的优秀范本。虽然《圣教序》是集字刻成碑文,但章法很完整,体现出魏晋风度,不仅具有优美的体态,还蕴含着放荡不羁的精神气质。王羲之的行草书《丧乱帖》和草书《初月帖》都可谓是悲痛哀婉之作,故书法挥洒淋漓、流丽不羁,表现了心灵深处的苦痛与无奈。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要从精神层面多了解,要从心灵深处有所感悟。只有多读古书、多写古字,多感悟古人的文化与生活,才能求得与古人精神上尽可能地相通。

多年来,臧新义潜心临摹“二王”的《兰亭集序》《初月帖》《丧乱帖》《何如帖》《奉橘帖》《平安帖》《得示帖》《行穰帖》《鸭头丸帖》《地黄汤帖》《孔侍中帖》《二谢帖》《中秋帖》《鹅群帖》等经典作品,并经常将心得感悟细细记下,用功之深看其“废纸三千”即可。在夜深人静的书斋里,他与古人心神交汇如饮佳酿,汲取历史营养孜孜不倦。


孙燕明:诗书敦宿好 林园无俗情——记书法家臧新义先生


<strong>书法艺术与诗作相得益彰

<strong>长期以来,臧新义在进行书法创作时,还喜欢赋诗,使两者相得益彰。他临写汉隶名碑《封龙山颂》时创作七绝一首:“今夕将逢汉时月,因之把盏再挥毫。封龙山刻真名世,明月天心秋意高。”他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曾赋诗道:“春来半日写兰亭,曲水流觞皆性灵。罢管且吟一杯酒,但书古纸不需醒。”他在秋日小园内静写晋人尺牍时吟咏道:“魏晋风流几度雄,朝临暮写意匆匆。小园燕坐心如水,一任长风啸碧空。”他在北京故宫观赏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的《伯远帖》时咏叹道:“风流王谢数千年,巷陌寻常代代传。自古幽人多弄世,三希晋帖两如烟。”他在福建武夷山九曲溪参与竹排漂流,并在潇潇细雨中醉观玉女峰,有感而发作诗一首:“闽北烟云秀万巅,九湾溪水润茶田。潇潇细雨解人意,借我醉眸怜玉仙。”

<strong>臧新义的诗作再推选几首,也都是长期积累之后的妙手偶得之作,抒发了他的诗书情怀。《敬题师尊刘艺先生巨著》:“幽燕老将气雄魂,麟笔初成卧昼昏。书史千秋谁与共?雪泥且得爪鸿痕。”《咏先农坛书院其二》:“昔为明光殿,今随陶令门。重檐暗天色,浅砚醉东轩。古木欲秋意,小园唯鸟喧。坐吟心若水,寂寂却无言。”《临王徽之新月帖有感》:“未与诗书稻粱谋,山阴道上自悠悠。旧琴何得弹欢调,新月曾经照雪舟。欲筑兰亭栽石竹,仍怀晋迹醉觞流。经年此去未空寂,不意回头又一秋。”《丙申白露雨夜书老米并论之》:“石破东山一米颠,游龙骏马逐云烟。古风皆得传吾意,工笔全无任自然。大令大王终不缚,老年老境可甘眠。”《夜宿密云云湖山庄得句》:“凭栏秋色里,坐看一湖山。鸟倦啼新友,月明思故关。结茅林野下,留恋水云间。吟卧陶彭泽,悠悠不欲还。”《丙申秋分夜先农坛书院小坐杂感》:“岁岁长安住,晨昏人境行。不时来旧雨,何必共心情。妙语解文味,微风辩树声。今犹思小隐,聊作一书生。”《秋夜读林语堂著戏为饮酒诗》:“将酒微醺便欲歌,一觞一咏笑东坡。从来饮后愁肠短,自古秋高逸兴多。常诵白云开菊径,曾书黄帖换群鹅。浮生若得庄生梦,何必杯中寄蹉跎。”


孙燕明:诗书敦宿好 林园无俗情——记书法家臧新义先生


<strong>形成灵动洒脱、气格高古的艺术风貌

<strong>2015年,臧新义拜著名书法家刘艺为师。1931年,刘艺出生于艺术世家,父亲刘锦堂为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与徐悲鸿、林风眠为同时期中国新美术运动先驱者之一。他的书法诸体皆擅,尤精于今草及章草,形成清健秀逸、洒脱自然的艺术风格。他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发表书法论文与译文60多篇,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展览和评审的奠基人,于2016年12月去世。臧新义表示,我成为当代书法泰斗刘艺的入室弟子是一生中莫大的荣幸,使我受益匪浅。孟子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我从三个方面追随刘艺先生:一是学习他高尚的人格与道德修养;二是学习他渊深的学问与识见;三是学习他高超精妙的书法艺术。

<strong>长期以来,臧新义遍临汉隶名碑,多取《礼器碑》的古质典雅、《封龙山颂》的宽博俊丽以及《鲜于璜碑》的朴拙厚重,并间习简牍帛书,力追秦汉隶书古雅气厚之美。他的行书以王羲之《圣教序》为根基,纵情于魏晋行草书的风神俊逸、古韵悠长,尤其是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的笔墨精髓,并潜心研习文征明、董其昌等诸家的笔法特点,并将诸多书法大家的艺术精髓融会贯通,并融入当代审美情趣,形成灵动洒脱、气格高古的艺术风貌。

<strong>臧新义在书法创作中极为注重笔法墨色。笔法是历代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关心的话题。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中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他还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用笔是书法艺术的根本,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用笔的革新。臧新义的用笔尤其注重调锋,将王羲之那种近于工笔细描的用笔之法细细把握,调锋有如歌唱家的换气,一唱三叹,纵横争折,交代得清清楚楚。墨色不仅是笔墨纸水的关系处理,也是最重要的书写技巧,更是书法神采的重要表达方式和载体。臧新义用墨浓淡相宜,富有光泽,墨色得到了恰当的发挥。他在书写隶书时,为了避免碑无墨色的遗憾,曾大量收集研习简牍,借鉴墨的变化,大大丰富了自己的书法创作。


孙燕明:诗书敦宿好 林园无俗情——记书法家臧新义先生


臧新义是一位学者型书法家。早年作为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生,他的毕业论文标题是《魏晋书法生成论》,已经开始进行书法研究了。此后,他发表了《王守仁书法摭谈》《晋韵对尚意书风之影响——从黄庭坚的尚韵论谈起》《乾嘉学者金石交游考》《道统与闲适——论书法的社会功用与审美性》《酒与草书》《书法审美构成的主客观因素》等多篇学术论文。臧新义多年浸润于中国古代典籍之中,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具有丰富生动的生活体验。正如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宗白华所言:“作为一个艺术家,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既要有诗人的妙语,也要有匠人的手腕。书法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要不落窠臼,只能不停地探索。古人的东西给了我们诗一样的语言,但要变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自身的修炼、完善。”臧新义将中国古典文化和现实生活作为书法的根基,而他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经历,无形中强化了他的法度意识,自然地迁移到书法创作之中。

原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指出,多年来,臧新义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优秀书法艺术,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优秀的作品引导人,做到了德艺双馨。他坚持将书法艺术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在根植传统、以古为徒的同时,又能推陈出新,体现时代感,充分表现出对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著名书法家刘艺生前评价说,臧新义为人忠厚真诚,为学严谨谦恭,对文化常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追究探源,乐在其中。他不仅天分高、底蕴深厚,难得的是文笔亦甚好,今后当在文论、书评上多下功夫,为当代书法史多做贡献。

著名书法家张铜彦表示,我与臧新义有相见恨晚之感。他功力深厚,又极富才情,创作与理论并重,令人敬佩。

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孟云飞表示,臧新义的书法创作上溯秦汉,下习“二王”,兼取文征明与董其昌两家笔意,于率意中求浑穆,于凝重中得灵动,蕴藉典雅,在中庸与平和之际展示出浓浓的书卷之气、金石之味,流露出一股文人精神、狷介之气,魏晋风流于斯见矣。

开明出版社艺术分社社长、刘艺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庄春明表示,臧新义的书法创作浑朴厚重、清新刚健,充满了郁郁芊芊的书卷之气。其隶其行其草皆古雅风流,饶具风貌,殊为可观。

<strong>(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