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最近國樂打動了一批國人的心,全因一位國樂大師——方錦龍。

聽他的《琵琶語》很容易讓人感動落淚,真有一種“今日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之感。而琵琶又和唐朝有著很深的淵源。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說起國樂來就是兩個‘道’,一個味道,一個地道。

和中國菜一樣,如果沒有味道,沒有地道,就少了精髓。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一、盛世華章——貴妃與琵琶

貴妃於盛唐是絕對的全民偶像,因為她能歌善舞還擅長樂器。

據鄭處誨《明皇雜錄》(成書於公元855年)記載:“有中官白秀貞,自蜀使回,得琵琶以獻。其槽以邏逤檀為之,溫潤如玉,光輝可鑑,有金縷紅文蹙成雙鳳。貴妃每抱是琵琶奏於梨園,音律悽清,飄如雲外。”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唐鄭嵎(約公元859年前後在世)《津陽門詩》“玉奴琵琶龍香撥”句下自注:“(楊)貴妃妙彈琵琶,其樂器聞於人間者,有邏逤檀為槽、龍香柏為撥者。”成書較《明皇雜錄》更早的胡璩的《譚賓錄》、後來宋代的《楊太真外傳》和《文獻統考》也有近似記載。

楊貴妃專用的琵琶產自蜀地,以西蜀的邏逤檀木為背板,龍香柏木為撥子,有雙鳳紋樣的裝飾,相當名貴。

唐玄宗精通音律,貴妃的琵琶聲與唐玄宗的笛聲相和。

日本正倉院裡就收藏了一把盛唐時期的五絃琵琶,是日本御物級國寶,也是日本聖武天皇最珍貴的藏品,據傳是唐朝時期楊貴妃贈與日本天皇的禮物。

二、流落海外千年的大國之聲——五絃琵琶

琵琶從西域傳入中國的時候就是五絃,從東晉到大唐都與四弦琵琶齊頭並進、盛極一時,到了北宋時期,基本被四弦琵琶所代替,至今已失傳一千多年。

真是讓金剛也怒目的遺憾。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唐代金剛圖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數以萬計價值連城的古代寶物都流散在海外,以至於許多國外博物館等收藏機構成了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重鎮。而談到唐代的文物,就不得不提日本奈良的正倉院。古代的正倉院,又稱正藏院,是指日本政府機構或者大寺廟設置的重要倉庫。而今天我們所說的正倉院,特指位於日本奈良市東大寺西北隅的敕封庫。正倉院分為北、中、南三倉,所以也被稱為“三倉”,現為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所管理。而東大寺至今仍為日本最重要的佛教寺廟之一。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正倉院於756年正式啟用。這一年,日本聖武天皇離世,其日常用品及珍藏的物件被光明皇后分批呈獻給東大寺保管,從而入藏正倉院,這些物品構成了正倉院藏品的基礎。

正倉院的藏品來源主要有三:一是唐代傳入日本的中國精緻文物;二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西域文物;三是奈良時代日本仿製的中國文物。

正倉院所藏的唐代文物,規格極高,品相完好,其水平遠遠高於一般地下出土器物。據說,正倉院收藏的唐朝螺鈿紫檀五絃琵琶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唐朝五絃完整實物,非常珍貴。

香港蘇富比將於2009年4月8日舉行的中國陶瓷及工藝品拍賣會上拍賣的一件唐玳瑁嵌螺鈿“荷花鴛鴦”圖八方蓋盒,就來源於正倉院。據蘇富比中國藝術部國際主管Nicolas Chow介紹,此種精美的龜甲盒是十分罕見的唐朝手工藝品,目前已知存世的僅有3個。有意思的是,這3個都存於奈良,其中一個仍被奈良的大和文化博物館所收藏。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三、拾遺大唐之音

正倉院收藏的唐朝螺鈿紫檀五絃琵琶,就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唐朝五絃完整實物。

對於我們而言,其最難能可貴之處就在於,這裡所保存的唐朝風物,其豐富程度足以詳盡展現唐代的宮廷繁華、日常生活之方方面面。從皇宮到民間,他們在節日裡彈的什麼琴,穿的什麼衣服,用什麼喝茶……事無鉅細地被保留在這一空間。

上世紀30年代,中國學者傅芸子多次進入正倉院,感慨:“吾嘗謂苟能置身正倉院一觀所藏之物,直不啻身在盛唐之世!”

【螺鈿紫檀五絃琵琶】

唐朝的一種鑲嵌質地樂器。現屬於御物等級文物,收藏於宮內廳正倉院北院。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五絃琵琶作為敦煌壁畫上、文人詩詞中所描繪的失傳的藝術文物而不為國人熟知,卻躺在日本的正倉院裡接受世人讚歎,這樣的落差讓傾心國樂的方錦龍倍感失落,決定要讓已經失傳千年的寶貝重現舞臺。

將四弦改為五絃,看上去只是加了一根弦的“區區小事”,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複雜。

回到國內後,方錦龍隨即找到樂器廠,與樂器製作的名師們推敲了五六年,經過反覆試製、科學測試,最終確定了“改革”方案,將琴體擴大,增加第五根弦,而且改變傳統四弦琵琶的拴弦之法,琴頭上裝琴軫為左二右三。這樣一來,新增加的第五絃,音色就更加厚重、深沉。五絃琵琶甚至可以更多地模仿其他樂器的音色,演奏出印度、日本、歐美、非洲等不同國家或地區極具地域風味和民族風情的音樂。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方錦龍會彈奏的樂器多不勝數,面對這樣一件新樂器,他將中國的古琴、三絃、獨絃琴,日本的三味線,印度的西塔爾,西班牙的吉他,阿拉伯的烏德等不同民族的樂器演奏技法,融匯到五絃琵琶的演奏中,探索出一種全新的技法。

唐朝彈琵琶也不直接用手觸弦,而是用撥子。撥子是由長條形柄和扇形撥面組成的、右手握持用來演奏琵琶的工具。

後唐五代時期樂伎用撥子彈琵琶。

拿著撥子斜抱琵琶,這才是是唐代人演奏琵琶的正確打開方式呀!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李壽墓樂舞壁畫(局部),唐代,陝西三原縣出土。前排左數第二、第三位樂師分別手持五絃、四弦琵琶演奏,姿勢皆為輕微的下斜抱。

四、國樂鬼才——方錦龍

1、他的簡介

小時候,方錦龍的理想,就是做個琵琶樂手。如今,他已是中國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和五絃琵琶的代表性人物,可謂早就心想事成,功成名就了。可他並不滿足。因為對樂器,他不僅“貪心”,而且“慾壑難填”。琵琶固然是他的最愛,但除了琵琶,其他樂器也都喜歡。因此,他要“玩盡天下樂器,享受音樂大餐”。

於是,他從琵琶入手,從彈撥樂器到吹管樂器,從拉絃樂器到打擊樂器,摸了一件又一件,玩了一種又一種,漸漸步入了五彩繽紛的樂器世界,能夠演奏的樂器也越來越多了。如今,除最擅長的琵琶外,他能熟練演奏的樂器,至少已逾百種。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2、愛玩的國樂大師

對於樂器的學習,他說自己只是“玩”,並自嘲自己只是個“樂器玩家”。在我看來,這也許是他真實的心聲吐露,而不是虛假的矯情說辭。

不過,我們的先人對“玩”卻頗有微詞,總以為“玩物喪志”,必將一事無成。其實,這是一種偏見。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玩”雖然看起來不那麼正經嚴肅,卻不見得就一定沒有出息。因為玩是本能的、自覺的、自然的、隨心的、放鬆的、愉悅的、可持續的,它沒有功利壓力,也少有預定目標,但卻飽含智慧和樂趣。

人們許多創造發明和奇思妙想,往往並不是在正兒八經的工作時候產生,而是在隨意率性的玩耍當中獲得的。

他讓現代人有幸聽到大唐宮廷音樂 享受貴妃級待遇

方錦龍的成功,便是對“玩”的最好正名。在漫長的學藝路上,倘若有人強迫命令他,硬要他去學這學那,恐怕他早就膩煩了,厭倦了。而把樂器當玩具,從心出發,隨心所欲地玩,卻讓他嚐到了不少甜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以至於愛不釋手,欲罷不能,不經意間便成了一個無所不玩、無所不通的“大玩家”。

這樣的“玩”,有什麼不好呢?

只有先把中國的音樂味道搞好了,才去想著怎麼和世界嫁接,如同蘋果和梨,一嫁接就是蘋果梨,但是必須蘋果要在,梨也要在,不能因為嫁接了,就把根的東西丟了。

這裡是小確幸生活美學,致敬拾遺民樂榜樣,以無法為有法,惟獨秀於諸家!

骨子裡文明,願我們一起珍藏,國樂之美代代相傳,讓中國美流行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