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區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不總疑心自己是不是被傳染?


這個問題真不好說,我也不唱高調,既然來了,就不要考慮這些,安心工作,必竟我們身邊都是白醫天使,救死扶傷的大夫。

最重要的是,首先自己要做好個人防護。


然自利人陳全孝


1.在疫情區有這種心理反應很正常,畢竟這次病毒疫情的生命力那麼旺盛。

2.但是話又說回來了,擔心又有什麼用呢?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擔心,而不認真的做任何防禦和處理,被傳染的可能性就很大,那你哭、發脾氣、打人、吼叫……統統沒用,唯有“積極配合治療”,想那麼多幹嘛?徒勞耗能,對治療沒有任何積極作用,不如安安靜靜,保持體力,配合治療,畢竟死亡率遠遠小於治癒率。

3.如果你的防禦已經努力做的很到位了,沒有接觸史,也做過自我檢查,沒有被傳染症狀,那就找點實際且有意義的事做做,多看正面的信息,少看負面信息。例如,有的人看到每天都有感染者死亡的消息,就很恐懼,卻看不到治癒率遠遠大於死亡率,也看不到疑似病例越來越少,更看不到確診人數也在日況欲下的好信息。被恐懼矇蔽雙眼。

4.不過,也得分析一個意外可能,你什麼防禦措施都事無鉅細的做了,還是很不幸的被感染了,還是那句話“趕緊去治療”,其他話多說無益,你命該有此人生體驗,人算不如天算。努力配合治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以後可能成為你一生的經驗。

5.最後還是相信你不會有事的,加油💪!


靜謐安思


身在疫區 有適度疑心(擔心) 難免 可以理解為心理正當防衛…

若是時時刻刻疑心 到了寢食難安地步 就有些過度啦…

疑心~ 說到底 是不夠相信自己~就好像沒有錨定的船 漂在水面 難免搖搖晃晃 不穩定…

錨定~是一種心態…

身在疫區 確認自己做到了足夠的自我防範的時候 自信心就成為了“關鍵因素” ~足夠的相信自我防範能力(以防護到位為前提) 疑心指數應該會降低…


知心音樂心理


健康心態:穩定

做什麼都需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一個學生如果情緒穩定,學習持久的用功,那就自然出現好成績;一個工作如果保持良好情緒,持久穩定的堅持下去,那麼工作績效也就出現好的結果;一個人對愛情如果持久的樂觀信仰,穩定住良好情緒,凡事積極看待,就能夠在好心情下收穫幸福;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如果父母能夠穩定情緒,始終耐心的去鼓勵,協助,陪伴,那自然孩子是幸福的,成長是健康的......

  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專家認為世界上好多事,都需要一個穩定的好心情。有心情才有行動力,有心情才能保持鮮活的慾望和興趣,有心情才能熱愛生活和生命,經受住任何風吹雨打。這個心情就是這樣的重要。一個人失去了好心情,穩定的好心情,就會起起伏伏,浮浮躁躁,總是波折多,曲折大,路途坎坷。

有時候有人特別信奉命運,這樣的朋友不如好好客觀的去想想:原因,自我,心情,心理......能夠承擔起來自己的責任,鼓勵自己完善性格,修煉心態,命運就會好轉,人生就會有奇蹟。寸草心理諮詢師認為信奉命運不如信奉心態的力量,因不幸中如果你信奉了命運,命運就會讓你偷懶,讓你消極,讓你痛苦待命,讓你服輸,而心態不一樣,好心態是始終有個聲音,幫助你認識自我,衡量和客觀評估不幸,看到希望,看到光明,鼓勵你自強不息.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在疫區,有這樣的懷疑和擔心是正常的,是我們的自我保護機制,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小心地防護,更謹慎地觀察自己的身體,出現異常也可以及時處理。

當然,如果過度,可能會造成其他功能的紊亂,所以也要科學地對待,從正規渠道學習疾病相關知識,做出理性判斷。

如果確實無法控制而影響了正常生活,可以撥打我們的心理援助熱線,會有專業人士免費提供幫助。

最後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每個人都可以平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