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外嗨患者——沈腾

开心麻花又来了!

《西虹市首富》上映两周,票房已经突破<strong>21亿

有赶超《我不是药神》的架势。

内向的外嗨患者——沈腾

虽然电影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有一个观点是公认的:沈腾太好笑了。

有人说“看见沈腾那张脸就想笑”,

甚至是说<strong>“沈腾是不是长在了我的笑点上,还扒着不肯下来”。

<strong>01

相信大多数观众和妞一样,最开始认识沈腾是在春晚舞台上。

那个拐着山路十八个音调叫“妈~妈~”的郝建真真的是人如其名,又好笑又欠揍。

再后来,连着三四年,热闹的大年夜,看那个顶着一脸褶子贱嗖嗖的“郝建”耍宝,成了一种固定的习惯。

对于观众来说,“郝建”是快乐源泉。

可是对于当时的沈腾来说,前两年那种<strong>“大家没看腻郝建,我就继续演下去”的乐观态度已经难以维持下去。

<strong>他自己都演腻了。

走在路上被人叫“郝先生”,而不是“沈先生”,去参加各种节目,问题都围绕着“郝建”展开。

最经典的问句:

<strong>“郝建是本色出演吗?”

<strong>不是。

他和郝建并不像。

他只是在电视上,甚至被迫在生活中,扮演了好几年别人。

<strong>02

沈腾有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还有个成绩优异的姐姐,<strong>沈娜。

小时候,沈家爸妈为姐弟俩的规划是:姐姐沈娜搞文艺,弟弟沈腾搞学术。

但是奈何沈腾就不是块学习的料,妈妈坐在旁边监督,沈腾都能把小差开到外太空去。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有“阅读障碍”,看进去的字在脑子中飞速划过,不留下任何痕迹。

翻译成白话就是看不进去书。

(打一顿就好了)

倒是姐姐从小学习成绩好,又考上了人人羡慕的好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歌剧。

<strong>沈腾从小活在姐姐的光环下。

内向的外嗨患者——沈腾

△沈娜

姐姐在军艺小有成绩后,就想拉弟弟一把。

某天沈娜回家对父母说:

<strong>“让小弟也去考考军艺吧,不管怎样以后还能有个铁饭碗。”

——军校毕业至少还是个军人。

“不争气”的儿子能有个安稳的未来,父母听了很心动,开始筹划起这件事。

那个年龄的男生正值叛逆期,但沈腾却格外想得开:

“我也没啥想法,拒绝了(父母姐姐的安排)也不知道去干嘛”。

半推半就下,这事成了,沈腾顺利考入军艺。

当时父母为了表示重视,还跟去北京陪读。

不得不说学渣什么的都是被对比的,同学们,别看沈家一出出俩军艺的,就觉得军艺门槛低,著名校友韩红、闫妮、沙溢、董洁、殷桃等等了解一下~

内向的外嗨患者——沈腾

△军艺部分校友图

大学一年级还没开始,军训刚刚结束,沈腾就被“盯上了”。

军训汇报演出,沈腾临时帮教官们排练了一个小品,反响还不错,表演老师牛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新学期第一堂课,牛老师直接指定沈腾为表演课代表。

她是第一个发现沈腾的喜剧天赋,并给予肯定的人。

以至于后来沈腾提到感恩,必会提到牛老师。

同时牛老师也告诉沈腾,你天赋好,只要好好把戏演明白了,未来的路会非常好走。

事实证明牛老师对沈腾的认知非常准确。

现在沈腾在喜剧圈混的风生水起,甚至于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

怎么个不可或缺法呢?

前几年,他仅仅客串了几部电影,就几乎以一人之力承包了电影的“全部”搞笑戏份。

内向的外嗨患者——沈腾

“《龙虾刑警》:让人发笑的只有沈腾和小龙虾”

△《龙虾刑警》影评

内向的外嗨患者——沈腾

“里面突然响起的音乐让我和我的朋友觉得尴尬,

不过我还是笑了的,作为喜剧片,还说得过去,

沈腾和小岳岳加一起太搞笑了。”

△《妖铃铃》影评

<strong>03

在风生水起前,沈腾伏枥多年,跟他性格上的特质脱不了关系——<strong>内向。

虽然用内向这个词形容沈腾,总有种违和感。

尹正就曾吐槽过沈腾,你要是内向,我就是哑巴。

但沈腾确实是典型的<strong>慢热性格:在熟人面前耀武扬威张牙舞爪的,一到生人面前,就说不出来话。

后来有人发现他这个特质,就想把他往有深度引:“是不是做喜剧的都有抑郁的一面?”

结果意外激发沈腾害羞后的逗比性格。

他就开玩笑回应说:

<strong>“听说那么多喜剧大师都有抑郁症,我就赶紧假装自己抑郁一下。”

内向慢热和抑郁不能画等号。

内向的人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心理活动可逗比可丰富了,就像沈腾。

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因为这个性子,沈腾还被舍友欺负过。

内向的外嗨患者——沈腾

△年轻时的沈腾

大一刚分完宿舍,同宿舍的男生都在侃大山聊段子,互相熟悉。

沈腾却只敢在心里想着:

<strong>“你们那讲的什么破段子,等我混熟了的,讲的比你们都好。”

然后在上铺躺着,背对着外面闷声不说话。

整个宿舍只有他是表演本科,其他都是表演专科,他又整天拉着个脸子不爱与人说话,显得特别高傲,很顺理成章的就<strong>被其他舍友排挤了。

他却浑然不觉。

直到快毕业,和沈腾已经处成好哥们儿的舍友们才告诉他:

当初他们几个豁出去了,为了教训教训沈腾,忍着夏天一整夜不吹风扇,也要把风扇调到最大,直吹沈腾,让他感冒,看他还高傲不高傲。

可怜当年傻白甜的沈腾还以为这届舍友太热情了呢。

<strong>04

舍友的关系还可以在相处中慢慢缓解,演员要经常面对的“面试”——试镜,却等不及慢慢来。

一面对陌生的考官,沈腾就容易发挥失常,也就是传说中的<strong>“非考试型选手”。

所以毕业之后,沈腾不喜欢跑组,一是怕面试面对生人,二是对自己有蜜汁自信。

“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去跑,我这么优秀,可能你要需要的话,你就来找我来了。”

去开心麻花的面试是沈腾为数不多的主动出击,还是被朋友硬拉着去的。

只是没想到一下子就面试成功,而且一待就是十几年。

那天沈腾的发挥照样不太理想,面试成功的原因很“神奇”:

导演一眼就看中了沈腾“葛优瘫”在沙发上等面试的状态,<strong>觉得这个演员很有个性。

纳入麾下。

内向的外嗨患者——沈腾

△开心麻花首部话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剧照

(左起:沈腾、何炅、谢娜)

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不靠谱”的沈腾,遇上“更不靠谱”的开心麻花,正好默契相当。

用沈腾原话说就是:

<strong>“你知道一个从小到大只知道扯淡的人,到一个扯淡的集体有多快乐吗?”

沈腾终于有机会可以撒泼打滚的做自己了,在姐姐和父母的光辉中走出来,在面对生人的窘迫中走出来。

这里给了慢热的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和合作团队从陌生到熟悉,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strong>05

在开心麻花沈腾虽然能大展拳脚,前前后后参与了几百场话剧,又当导演又做演员,但是话剧不比电影电视剧,那段时间沈腾的收入并不多,甚至一度<strong>“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

能在不赚钱的话剧圈坚持这么多年,靠的是满腔热血和对这份工作极度的喜爱。

幸好老天从不亏待努力的人。

十几年的能直观看到观众反应的舞台表演经验,让沈腾对自己的工作,对喜剧有了更深的认识。

初出茅庐,沈腾以抖包袱为王道,把剧本里塞满包袱,只要观众乐了,剧情、主题什么的都可以适当让路。

见过、学过、演过更多更好的作品之后,沈腾才逐渐明白,没有内核的故事没有生命力。

喜剧大师卓别林把所有喜剧的生成归结为<strong>“窘境”,或者说<strong>“困境”,解决困境、制造笑点的过程才是喜剧。

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在创造了无数经典角色后,曾总结到:“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strong>“有内核”把喜剧区别于闹剧。

内向的外嗨患者——沈腾

△《乌龙山伯爵》剧照

沈腾在开心麻花开始找到了做喜剧真正的路子,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2015年沈腾在综艺《欢乐喜剧人》中,完全抛弃“郝建”的演出,也同样令观众印象深刻,依靠的就是在开心麻花打下的扎实基本功。

<strong>这一年,是沈腾的本命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

2015年,《夏洛特烦恼》的爆火,“郝建”的形象被打破,沈腾终于完全以自己的形象立于舞台之上。

2015年,《欢乐喜剧人》一季节目下来,沈腾模仿过动漫人物、演过丧尸、学过卓别林等等,创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每个都不是真正的沈腾,但这些角色共同拼凑出了一个完整的沈腾。

2015年,沈腾开始和过去内向的自己和解,为了《夏洛特烦恼》的宣传,以往能推就推的采访、综艺,现在“厚着脸皮”接了许多,做着一场场最不拿手的“面试考试”。

开始还是内向的丧着脸,甚至听到过观众说<strong>“不高兴就别来”

那时候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当一个演员,不适合面对媒体。

后来,2015年到2018年三年间,沈腾上了大大小小十几档综艺,招揽更多人气的同时,也被骂过“懒”,被说过“败家”,甚至被全民催婚,扣上“渣男”的帽子……

他用“内向的自己”与这个圈子磨合的过程中,依旧会“发挥失常”,但这次更多的观众如当年面试的导演一样,看到了他的闪光点,选择包容。

他学会越来越从容的做自己,面对褒奖与诋毁统统接受。

内向的外嗨患者——沈腾

今年,《西虹市首富》上映,沈腾被网友评为“长在了笑点上”,这是他台上台下都在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将老师<strong>夸赞的天赋、十几年的舞台经验和<strong>完全放开的自己完美融合,才一步一步的在观众笑点上生根发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