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之門——倉央嘉措詩歌賞析

空城之门——仓央嘉措诗歌赏析

空城之门——仓央嘉措诗歌赏析

【空城之門——倉央嘉措詩歌賞析】

空城之门——仓央嘉措诗歌赏析

原著選摘:

●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民間流傳版本)

● 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

第二最好是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于道泉譯本)

●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緘譯本)

●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

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

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

誰的隱私不被迴光返照

殉葬的花朵開合有度/菩提的果實奏響了空山

● 我從莫須有的罪名起步/行色簡單/心術複雜

前程被充滿殺機的預言一誤再誤

一眼望去/浮塵中的英雄個個落魄/鏡中的美女悄悄遲暮

我為了死/ 才一次又一次地活了下來

● 那個女子/滿身都是洗也洗不盡的春色

眸子閃處/花花草草/笑口開時/山山水水

但那塊發光的松石/卻折射著她一生的因緣

她坐在自己的深處避邪/起來後再把那些誤解她的人白白錯過

一揮手/六塵境界到處都是她撒出的花種

● 用一朵蓮花商量我們的來世/再用一生的時間奔向對方

……你穿過世事朝我走來/邁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

● 當所有的野花紛紛撲向一口古鐘

我的屍骨正在被一道彩虹表達——

死亡如此之香/比民謠還渺茫

曬一曬吧/雪山已經退出了我的表情

(馬輝譯本)

閱讀手札:

一個是雪域的宗教領袖,一個是世間的最美情郎。常理中的風馬牛,竟然同歸於盡,相及於倉央嘉措——藏傳格魯派的六世達賴喇嘛。三百年後,他被自己的詩歌喚醒。

三百年,輪迴的命都丟了幾條,他文字的命竟沒有丟失。民間口口相傳,文化學者的漢譯版本,讓情詩永不風乾。民國時,于道泉的直譯民歌本、曾緘的潤色古詩詞本頗受認同。令人稱奇的是,到了2009年,又出現了馬輝的現代譯本。

《倉央嘉措詩傳》一書,令馬輝譯本亮相,這個自稱“殘廢、無業”詩人的亮相,幾乎挽回了現代詩歌的沒落窘境。而第二作者苗欣宇對漢藏佛教文化的深入研究,更對詩的解讀掃除霧霾。看著二人在扉頁的並肩合影,心頭不禁一震:好啊,六零後七零後也登場了。借倉央嘉措之門,陌生而無聞的他們,竟然闖進了我的賞析書隊,與蔣勳、加繆、張承志、史鐵生為伍。真乃一股奇兵。

再想,倉央嘉措詩歌的復活,亦是藉由《信徒》之門誤闖而來。“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這歌詞在微信裡傳瘋了,每一次都被冠上倉央嘉措的名字。但它實為唱片《央金瑪》中的一首歌曲,本名《信徒》,出自現代人之筆,與倉央嘉措情詩無關。

再說這個六世達賴,被格魯派上層僧侶認作“迷失菩提”,又被政敵拉藏汗奏報朝廷為“不守清規”、“耽於酒色”,哪裡像莊嚴肅穆的佛門領袖?那首著名的“第一最好不相見”,那句著名的“不負如來不負卿”,無不隱含著少年的煩惱。這些即是迷失的佐證。不過,“迷失”反令他走進佛教史和文學史的不朽之門。全世界將記住他的迷失,並在他的迷失中繼續行走。

還要說的是,馬輝譯本雖屬現代詩絕響,但可以推斷出是潤色本,而非直譯本,因其退卻了少年“迷失菩提”的原滋原味,代之以中年人洞穿世事、看破天地的如炬鬼眼。如“死亡如此之香,比民謠還渺茫;曬一曬吧,雪山已經退出了我的表情。”心智的成熟已然抵達通靈之門。反覆吟詠的死亡與退出、殉葬與罪名,皆為滄桑心境,這種滄桑是一把鋒利的刀,可以刺向世人,也可以解剖自己,怎能與那個忐忑不安、忽驚忽喜的少年倉央嘉措吻合?

放下幾個譯本,不得不取出《維摩詰經》,讀“煩惱菩提”與“不二法門”,急於為他與我、你們與我們的迷失尋一扇門。

“不二法門”實乃佛的寬容。不論你從東西南北的門進來,你從罪惡善良的門進來,你從黑夜白晝的門進來,你從生死的門進來、你從男女的門進來……到達的都是同一個地方。煩惱即菩提,入不二法門並不計較清醒與迷失、色與色空。

但也不用高興得太早,進得門來,卻是一座空城。你寂滅得沒有了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寂滅得不貪、不恚、不痴;沒有了我,也沒有無我;無彼此之分別,甚至無女男女之分別。

是的,倉央嘉措遲早會抵達那裡,於空城之中立地成佛。但與諸佛不同的是,他走的一道俗世愛慾之門,而不是佛家禁慾之門。

歲月是腳,苦難是鞋。走吧,空城之門不拒絕頑皮的小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