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港珠澳大橋之一:是誰點亮深海巨龍?


助力港珠澳大橋之一:是誰點亮深海巨龍?


助力港珠澳大橋之一:是誰點亮深海巨龍?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提供


一橋飛架三地,港珠澳大橋青州航道橋上的“中國結”造型被燈光映紅,顯得格外喜慶。

伶仃洋上,蛟龍臥海,天塹變通途。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終於迎來正式通車的歷史時刻,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從此成為現實。當煙火綻放,燈火輝映,翹首以待的人們歡呼沸騰,這其中也包括一直默默服務建設的電力人身影。

正是這些電力人,你才能在去年年底的橋體亮燈儀式上,目睹港珠澳大橋瞬間化身成為巨型“火龍”,燃亮暗夜裡的伶仃洋麵;正是這些電力人,你才發現五彩絢麗的大橋夜景燈光早已經成為珠海新的景觀地;也正是這些電力人,默默承擔著人工島及港珠澳大橋所有用電需求的同時,也默默為完善國家和粵港澳三地的綜合運輸體系和高速公路網絡提供著最可靠的電力保障。是他們賦予了大橋靈動與生機,是他們點亮了深海巨龍。

<strong>攻堅克難以島為家

與港珠澳大橋有關的工程,從來都不簡單,110千伏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變電站、110千伏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輸變電工程也是如此。

建設當中的港珠澳大橋110千伏人工島變電站,如今它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提供了強勁電力支撐。

助力港珠澳大橋之一:是誰點亮深海巨龍?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

按照規劃,口岸人工島輸變電工程主要包括口岸人工島公用變電站、大橋專用變電站,以及一個10千伏開關站。110千伏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變電站與大橋專用變電站互為備用,為港珠澳大橋提供可靠的供電“雙保險”。這也意味著,需要分別從220千伏吉大變電站和拱北變電站一路鋪設電纜至人工島變電站和大橋專用變電站,確保大橋供電與珠海電網主網相連。以拱北變電站為例,鋪設電纜要穿過粵華路、桂花南路、僑光路、水灣路、情侶路等繁華區域,且要說服長達近13公里沿線上的無數個商家和企業給予配合,難度可想而知。

負責說服工作的劉穎和熊志偉,原本是南方電網廣東電網珠海供電局的工科男,結果“秒變”成說客,挨家挨戶做起了說服工作。口水說幹,嘴巴冒泡,一次不能說服,那就第二次、第三次,直至說服為止。

“當時心理壓力真的很大,一邊要儘快說服商家,一邊要確保人工島輸變電工程要在2017年年底投產。”熊志偉說,為了確保工程進展順利,兩人幾乎每天都往返在施工現場和商戶之間,沒有假期,也沒有周末。

直至2017年9月,全長近13公里和8公里的兩條電纜全部鋪設完畢,整個說服工作也才告一段落。至於說服多少家商家和企業,劉穎跟熊志偉從沒有統計,“只要能按期完成任務就好了”。箇中艱辛,兩人自知。

<strong>大膽創新確保可靠供電

作為供電可靠率位居全國第一的南方電網廣東電網珠海供電局,自然將如何為大橋提供可靠供電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以及珠海供電局也是竭盡全力,想盡辦法。

比如,為了克服人工島上電纜溝狹小,無法佈置常規電纜中間接頭的難題,那就大膽採用先進的“MMJ”電纜頭熔接技術,這一技術不僅解決了電纜溝空間受限等問題,而且還具有低電阻、高強度的特點,可經受故障電流衝擊和長期大電流運行的優勢,降低運行風險。

不僅如此,在南方電網廣東電網的統籌和指導下,廣東珠海供電局還首次採用了網絡備自投的方式,解決公用站和專用站110千伏備自投無法滿足線路N-1的問題,以最大程度的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簡單來說,就是兩條線路互為備用,當一條線路斷開後,還有另外一條線路來保障供電連續性,通過在備自投裝置增加通信接口設備,實現公用變電站和專用變電站兩側備自投裝置信息共享,使其動作邏輯滿足不同的運行方式,真正實現供電‘雙保險’。”劉穎說。

技術創新之外,根據珠澳口岸人工島整體規劃要求,110千伏港珠澳人工島輸變電工程建設也對建築物風格進行創新,將建築物外立面設計為幕牆與鋁扣板相配合的形式,注重突出時代感與現代感,整體美觀,線條順直,並且與周邊環境協調一致。

如今早已投產的變電站就坐落在珠澳口岸人工島西北角,不僅外立面設計時尚新穎,而且外立面的寶藍色線條正好也與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橋相呼應。更為重要的是,該變電站目前日常運行採用了先進的無人值守模式。

<strong>綠色能源走進世紀工程

為港珠澳大橋建設充電樁,讓綠色能源走進世紀工程,是南方電網廣東電網以及珠海供電局在確保大橋供電可靠性之外,又一項重要任務。它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在進一步促進和推動珠海完善綠色公交網絡以及新能源產業建設的同時,也為構建更加開放自由便利的一體化電動汽車配套交通保障體系,為粵港澳三地進一步推廣電動汽車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面對兩個月必須完工的“軍令狀”,電力人的“倔勁”再次被激發。施工場地位於負一樓地下室,土建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勾機、炮機等大型機械因施工場地層高原因無法使用,只能採取人工挖掘和小型機械作業,雖然工作效率瞬間降低近一半,但珠海電力人硬是通過“白+黑”、“5+2”的勁頭,把時間給“搶”了回來。同樣也是為了“搶”回時間,考慮到現場澆灌混凝土需要15天左右,南方電網廣東電網以及珠海供電局迅速改變思路,採取大面積推廣和使用鋼筋混凝土預製件的方式,再次贏回了時間。

如今,一樁樁嶄新的充電樁已整齊排列在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上。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充電樁分為交流和直流兩種,其中直流充電樁也是快速充電樁,其為公交車充電5分鐘即能達到80%電量。“充電快只是其優點之一,包括交流充電樁在內的所有充電樁都達到PI65防水等級設計,能防水耐高溫、隔絕粉塵,也能抵禦任何角度的低壓噴射等,即便是用水直接衝它,都不會有問題。另外,它還具備自動斷電功能,並能滿足三地車輛均可通用的需求。”工作人員稱。

10月24日,將是港珠澳大橋值得載入史冊的日子,對於參與其中的電力人來說,這是一輩子都值得的榮耀與驕傲。去年11月15日,110千伏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輸變電工程啟動投產操作的那天晚上,熊志偉興奮地將燈火輝煌的變電站拍成照片發給了師傅劉穎,這次他說,如果有機會,他會再拍一張,永久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