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玉石蟠桃被標價65萬元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日益繁榮,奢侈品已普及到尋常百姓家,珠寶玉器已經不再是貴族專利,下面就今古探秘收藏的藏品——玉石蟠桃向讀者披露。

玉石蟠桃是早期出現在清宮裡的擺件,它屬於奢侈品。說它是奢侈品,源於當時玉石材料緊缺、景泰藍工藝高貴。

200年前玉石蟠桃被標價65萬元

實物拍攝

至清朝末期,由於滿清王朝閉關鎖國,國民經濟極度疲軟,老百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據資料顯示:清朝末期,正四品道臺(相當於省廳級官員),一個月能掙50兩銀子,縣級以下人員,每月俸祿為10兩銀子。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每兩銀子摺合人民幣150元-180元),廳級幹部每月工資為7500-9000元;科級幹部每月工資1500-1800元。

清代官員做玉石擺件,一般要選擇新疆的上等和田玉。在那個運輸條件極度不發達、科學技術極度落後的時代,從遙遠的新疆運到京城已經十分不易。在此背景下,玉匠對選料還要不含雜質、色澤溫潤的籽料,可謂難上加難。

在玉果製作上,玉匠除了要借色選形、順勢而為之外,還要精雕細刻、精心打磨,更為重要的是,鏤空技藝對玉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鏤空,使玉果變得更加逼真,更加晶瑩剔透。鏤空技術的高低,決定著玉果的逼真程度的高低。

在翡翠葉片的打磨上,玉匠往往要體現出更高的耐心。在打磨不足方寸的葉片時,需不急不火、不緊不慢。慢了,會影響進度,快了,容易折斷葉片,前功盡棄。整棵擺件,58個蟠桃,200多片翡翠葉片,就是靠清代玉匠精心打磨、點滴之功做出來的。

再說那景泰藍盆託。景泰藍的掐絲、點藍工藝是我國的國粹,一件景泰藍工藝品,大約要經過十幾、二十幾道甚至上百道工藝,其本身就是難得珍品。今古探秘曾經對景泰藍做過具體敘述,這裡不再重複。如今,這棵玉石蟠桃的玉果及葉片,經200餘年的天地自然之氣浸淫,色澤更加溫潤、養眼。

這盆玉石蟠桃現在已經被擺在了國內某知名拍賣公司大廳中展出,起拍價65萬元。預計明年秋天開拍,具體價位以成交價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