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不能窮教育,印尼教育的5年風口

摘要:教育事業的投資邏輯

導語: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如果已經不再是這個時代的焦慮,寧缺毋濫才是真正的焦慮。

“我要上學”

再窮不能窮教育,印尼教育的5年風口

“我要上學”——蘇明娟

1991年一張“我要上學”讓中國人記住了那雙大眼睛。

如果說我們現在不能再被這雙眼睛打動,那絕對不是因為照片中的女主已經當上了工商銀行安徽省團委書記,而是"我要讀書"這樣的口號已經得不到大多數人的共鳴了。

中國經濟和教育在過去25年的發展,讓大多數人不再為上學而煩惱,而是更關心自己下一代怎麼接受教育。如無意外,曾經的全民教育形象大使蘇明娟可能現在該考慮的不是能不能上學,而是要不要給自己小孩報"猿輔導"還是"VIPKID"了。

國家站起來了,隨之而來的是對教育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追求。

而質量,正是教育投資必須要猛敲黑板的重點。國內投過教育的VC基本上都吃過對互聯網流量思維盲目崇拜的虧,中國人聰明,電商、遊戲甚至是生產手機都可以用純互聯網思維,但是教育不可以。

教育是一個長尾且群體精準的事業(小羅盤認為這裡使用“行業”有點小看教育的影響了),重口碑,靠買量去推廣基本是燒錢競爭惡性循環的開端,總有人願意花更多的錢打廣告,廣告推廣來來去去也就那麼一些位置,坑被佔完了剩下的就是給廣告打工了,而且效果還相當感人。

大如VIPKID這樣的品牌,也基本要將老用戶推薦新用戶當作是自己50%的用戶來源。因此,運營在教育事業只是排頭兵,炮灰散盡之後,拼的就是用戶對服務和產品的認可度。

同樣的道理,適用在東南亞各國,包括人口最多的印尼市場。

印尼最大線上教育平臺

印尼最大的在線教育應用 – Ruangguru,雖然模式是國內已經被翻炒過無數遍的平臺類補習產品,但Ruangguru到底為什麼能成為印尼的線上教育第一平臺呢?

再窮不能窮教育,印尼教育的5年風口

1. 趕上了好時候

這個其實要配合起時代和定位來說,就在Ruangguru創立的那一年,佐科開始了自己作為印尼總統的政治生涯,而佐科正好是印尼歷史上最注重教育的總統,沒有之一。在全國開始倡導教育之際,Ruangguru填補了線下補習的缺口,那一年,印尼有超過6000萬的青少年學子,但是整個補習行業卻遠遠沒有能力面對飆升起來的需求,當時印尼全國規模最大的三個補習機構只能滿足30萬不到的需求。


2. 選中了好隊友

Ruangguru與日本最火的社交應用Line建立了合作,推出Line Academy app service,在推出的6個月內就收穫320萬用戶。同時,和政府搞好關係在印尼也至關重要。Ruangguru從成立之初就一直爭取成為各地方政府學習管理系統(LMS)的合作伙伴。去年,Ruangguru成功地與印尼32個省政府和326多個直轄市合作。

3. 燒錢的生意融資有“狼性”

去年夏天Ruangguru成功完成了由新加坡UOB銀行旗下的私募基金接近1000萬美元(未對外公佈)的B輪融資,過去的投資方還包括印尼本地機構East Ventures和印尼華人大族Lippo(力寶集團)旗下的Venturra Capital等。投資方都是全明星陣容,在不久的將來,下一次Ruangguru出現在我們視野的時候,可能就能看到中國巨頭作為投資方的身影了。

再窮不能窮教育,印尼教育的5年風口



抗週期? 從高質教育投起

最近,前阿里巴巴高管、嘉御基金創始人衛哲在一個創投活動中表示三年多投資教育類項目的偏好有三:有考試驅動,有考級驅動,能夠增加就業競爭力。

印尼政府在憲法上就硬性規定了教育預算投入要超過財政預算的20%(中國2018年的數據是4%,已經屬於歷史性跨越)。2017年,印尼在教育上的投入超過400兆印尼盾。而增加教育投入的原因很可能是和佐科以經濟發展為綱的出發點一致:就業人才培養。

印尼目前的工作人口中,大學本科學歷以上的比例只有7.2%, 相比於鄰國馬來西亞的20.3%,還處於非常低的水平。特別是在工程師方面,每100萬個工作人口裡面只有2671位工程師,而在同樣處於發展中國家之列的越南,這個數字是9037。從各樣的數據來看,印尼教育還有非常的的缺口,而配合起政策的支持,在未來數年,印尼即將出現大規模的教育改革運動,大學人口為了配合未來經濟發展的專業就業人口需求,印尼教育的爆發"當量"將會遠高於東南亞其他國家。

在這樣的國情下,衛哲對國內的判斷其實跟印尼的情況相當匹配,首先考試驅動和考級驅動的自然不必說,“考試成績”是大範圍衡量教育質量最有效率的方式。但是小羅盤認為,除了要注意到考試培訓之外,在印尼目前大學本科和之後的教育力量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印尼以英語為主的語言教育和海外留學培訓更會迎來大爆發。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印尼政府目前對自己國內大學在短期內發展成世界一流的大學沒有太大的信心,所以更傾向於提供個人獎學金的方式資助國內優秀學生出海深造,學成後再回來建設祖國,人是建設本土教育和經濟的前提,教育建設可能跟很多事業的發展方向不一樣。

印尼目前最好的幾所大學包括印尼大學(UI),萬隆理工學院(ITB)和泗水理工學院(ITS),即使已經"加班加點"產出理工人才,但是對於整個國家的基建發展來說,仍舊是杯水車薪,而且人才這東西,不是三個臭皮匠就真的能抵上一個諸葛亮的,很多時候,沒有諸葛亮就沒有高速發展。

以往以“量變引發質變”的法則在教育事業彷彿失了效,教育應該是“藉助外部資源的質變帶領內部的質變與量變同時發生”。

還記得2016年的時候,印尼總統佐科說過一句非常有深意的話,中文意思大概是說: 教育不只是讓印尼人更聰明,而是讓每一個人,成為真正的人。

只要一個國家有上進心,投資教育就是那個恆定存在的“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