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谁,真的不重要么?


今天早晨,张柏芝三胎得子的消息刷了屏。

张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谁,真的不重要么?

一时间,关于“孩子爸爸是谁”的讨论迅速发酵。

工作室的一句话很是考究:

”柏芝会全力为三个孩子创造更加优越的成长条件。”

这句话不等同于保护孩子爸爸的隐私,而是直接宣告,妈妈将全权负担起三个孩子的所有。

关于这点,评论满溢着祝福和鼓励,诸如“你开心就好”、“孩子爸爸是谁不重要”等等。

有人说:都8012年了,一定要有男人才可以吗?孩子就是张柏芝自己的!

张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谁,真的不重要么?

张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谁,真的不重要么?

张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谁,真的不重要么?

的确,对于这个鼓励思想独立、自我解放的年代,对于这个强调自我价值高于一切的年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抱着最深的期待和感恩。

但是,婚姻与家庭,却恰恰是与独立和自由相悖的存在。

在你决定养育孩子之前,想过要给孩子怎样的一生吗?


子女的人生,谁来买单?


最近上热搜的,还有终于晒了一次幸福的“小龙女”吴卓林。

18岁的她,与比自己大了整整12岁的女友宣布结婚。

看着这张粉红色照片,我在庆幸这个少女终于可以在18年苦大仇深的漫长岁月里,找出某个时刻停下来喘息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叹:她真的从此就走向岁月静好了吗?

张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谁,真的不重要么?

这个不被父亲承认的女孩,从出生起,就走上了一条注定艰难的道路。

自杀、家暴、乞讨、性取向……每一个举动都被视作丑闻。

她曾经这样说过:

我从未想过从他身上得到任何东西,他遗嘱上连我一个字都没提 ,我也不会恨他,没有关系。

我一出生,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谁,而我自己却不知道我是谁。

我找他不是要钱,我只想他告诉我,我小时候发生了什么。

听到她说“没有关系”这几个字时,我的心里狠狠疼了一下,一瞬间想到了那句话:心里全是苦的人,一丝甜就填满了。

她说,没有关系、我不疼、我不恨。

她说没有关系,我不需要亲情,我不需要爱。

她假装潇洒、拼命挣扎,但这样的家庭,给她带来的伤害,早已经深入骨髓,烙印一生。

纵观这个纷纷扰扰的娱乐圈,从李小璐出轨,到陈羽凡吸毒,再到王宝强离婚风波,父母的闹剧将一代又一代无辜的孩子推上了风口浪尖,他们将要面临的是言论更加自由、舆论也更加开放的社会,父母在随心所欲追求自己所谓的人生时,几时想过,在破碎的家庭和世人的苛责中,他们的孩子,又该何去何从?


父爱和母爱,缺一不可


有一个跟我很要好的高中同学,从小是和妈妈相依为命长大的,除了单亲,生活条件还算不错。

现在她30岁,性格开朗,乐观随和,工作和家庭都很好,可是每当提起父母,她都习惯性沉默。

她说:我这些年过的很好,也并没有觉得自己的人生因此而不同,但是想起还觉得遗憾,我永远都忘不了那种孤单感和无力感。

上学的时候,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给我一个完整的家,至少让我在提起这个词语的时候,不会那么没有底气,在我放假回去的时候,可以直接说出我要去的地点。

你不会知道,每个除夕夜,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大街上,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孤独感有多么可怕。


她说,从小,自己的生活技能就无比强大。

因为需要帮助时,会纠结于到底要跟哪边开口,所以干脆自己解决。

作为一个姑娘,除了日常做饭、家务等工作,她可以担任水工、电工、焊工、油漆工等各种角色。

自我保护能力很强,生活中遇到了坎儿,她很少选择激烈的情绪表达,第一反应永远都是如何解决问题。

相比于很多极度缺乏爱与安全感的人来说,她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成功的构建一段亲密关系并且维系它,但是,总会有惶恐感,很少撒娇、任性,不愿意去充分表达需求。

张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谁,真的不重要么?


童年的伤害,总会随着岁月的流淌而渐渐冲淡;家庭的影响,也最终会随着逐渐成熟的人格而慢慢褪色。

时间带走了突出其来的痛苦,而另一些不能消磨掉的也会在一天天的成长里,慢慢明晰、理解、接受、和解。

只是,不完整的家庭,始终是一粒种子,在我们同样都可以开花结果的人生里,注定了一开始就有那么一点点不同。

像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说的:胆小鬼惧怕幸福,仿佛棉花也会让人受伤一样。

就是那些在幸福中,永远都存在的一点点小心翼翼和患得患失,让人格外心疼。

研究报告表明:54%的单亲家庭子女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存在问题,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

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单亲家庭子女平均智商为96.95,学习成绩80分以上的占56.25%,而和睦家庭的则为101.18和80.2%。


母亲,对于孩子在亲密关系、安全感、情感表达上的影响是无法替代的。

而父亲对于孩子在性别认同、自我认同、自信心、适应性上的影响是更加关键的。

上帝之所以创造男人和女人,而后才有了繁衍和家庭,就是因为在孩子的生活里,缺一不可。

不要以爱为名的伤害


无论我们有多么向往和睦美好的家庭,单亲,已经不可阻挡的成为了这个社会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我们渴望健全、完整,但除此之外,我们更害怕的是以婚姻为名义的伤害。

中国社会对于传统家庭的执念,带来的另一种后果就是,强行追求家庭结构的完整。

而身处在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的完整家庭,给孩子带来的灾难,远远比单亲更为严重。

我的知乎下曾经有一个至今都单身的姑娘留言:

我从小到大都在听别人口口相传父母的不和,还有我妈每天的口头禅: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怎样怎样!

看到你们的怨念,看到你们的虚伪,我好羡慕那些留守儿童,至少他们的世界干净纯粹,我讨厌你们!


张柏芝三胎得子:孩子的爸爸是谁,真的不重要么?


作为父母,如果不能给孩子带来完整的家庭,我们更应该学会的是,如何完整的表达爱。

而作为旁观者,在面对那些不得已承受了单亲家庭伤害的孩子时,我们更应该学会的是,如何面对避免偏见带来的二次伤害。

《中国式相亲》最臭名昭著的一期节目里,一对父母坚决不允许自己的女儿给另外一位男嘉宾留灯。父母嫌弃的理由不是男嘉宾没事业没钱,也不是男嘉宾长相丑陋,而仅仅只是因为他来自于单亲家庭。

人性的吊诡在于,我们都讨厌偏见,但总是把偏见加诸于与我们不同的人身上。

的确,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没有一段足够亲密的家庭关系作为基石,他们面对新生活会更加惶恐、焦虑、难以信任和投入。

但谁又能保证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是完美无缺的呢?

当TA生活的半圆缺失了一角,你愿意多长出一分去拥抱TA,你们最终也会成为一个完整的圆。

当TA带着不完美、带着一点怯懦与自卑,小心翼翼的伸出头来重新窥探这个世界时,希望你能够微笑的对TA说:嗨,你很好。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


很多人说,我不想结婚啊,经营婚姻那么难,我只想要个孩子。

很多人说,没有关系啊,孩子总要有TA自己的人生。

我不敢苟同。

的确,孩子,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家庭。

但是每一对父母,都有义务在追求自我价值和婚姻自由之外,担负起爱的责任。

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义务在把子女带到这个世界之前,规划好属于一个完整家庭的未来。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家庭和性格是高人一等的,每一个人,无论出自于任何原生家庭,都值得爱与被爱。

但我同样相信: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

想要从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趟过泥泞,拥抱阳光,更需要父母共同的努力,也注定比别人走的更加艰难。

致那些依然在时代的浪尖上追寻潇洒生活的成年人们:

感情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每个人的决定都不应该是一时冲动,因为你每一段感情、每一段婚姻、每一次生儿育女,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它关乎到的,是两个家庭、甚至是更多人的一生。

愿每一个孩子,无论是贫穷和富有,都含着祝福出生。

愿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否拥有健全的家庭,都能够拥有自己健全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