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商學院談公益發展趨勢——公益商業化

德福商學院談公益發展趨勢——公益商業化

目前社會認知,做慈善和公益的工作人員不應該有收入,或者只能維持低收入。當下眾多慈善基金會的參與者收入都是食不果腹,甚至還負債累累,導致妻離子散。

而面對龐大的公益基金,迫切需要專業的金融、律師、研發、策劃、管理、營銷、品牌、廣告等多方面的優秀人才來參與,才能夠在廣泛募集善款、建立透明公開監管機制、合理使用資金等等方面做到專業有效。而優秀的人才往往等於高額的人力成本,單純靠理想和信仰,沒有高額的收入回饋,是無法長效吸引優秀人才的投入,慈善事業就無法做大做強做久。

那麼,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會是如何運作的?接下來的幾個觀念可能要刷新各位讀者的過去的想法了。

管理人員不是慈善家,都是最聰明的商人。

2000年,蓋茨和夫人計劃捐出所擁有的1000多億美元的財產,只留給他們的孩子每人1000萬美元,並正式成立蓋茨基金會。在蓋茨基金會中國區主任葉雷看來,不要說對整個窮人世界,即使向非洲國家津巴布韋的窮人進行直接援助,基金會的錢花光了也不夠。等基金會的錢用完的時候,那些人靠什麼來支持、靠誰來照顧?

所以,蓋茨像管理著微軟一樣,運行著這個覆蓋100多個國家項目的基金會。合理投資——高額回報——部分收益用於慈善公益,剩餘收益和本金繼續投資,以致在美國的投資業內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全美最好的投資專家幾乎都去了蓋茨那裡”。這也讓蓋茨基金會不僅是一個花錢機構,更是一家賺錢的投資機構。

善款:將錢捐出去也非易事

哈佛商學院的管理學大師邁克·波特認為,由於管理不善或者花錢不善,人類浪費的善款不下數十億美元,很多慈善活動根本就沒有什麼效果。蓋茨基金掌握的善款總額接近400億美元,為了把這些錢捐出去,蓋茨基金會的合作伙伴很多,有慈善機構,有大學,甚至還與搖滾明星Bono合作。

  此外,巴菲特要求蓋茨夫婦中至少有一人要全心全意打理基金會。這也就是為什麼巴菲特在蓋茨決定交出微軟日常事務並專心慈善之後才宣佈把錢交給蓋茨基金會。

慈善的商業法則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家要賺錢天經地義。然而有意思的是美國也是這個世界上最熱衷於慈善的國家,根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從1995年到2002年,美國人每年捐出的善款總額佔GDP的比例接近2%,高於所有的西方發達國家。

  美國人為什麼這麼熱衷於慈善?其實,其中的奧秘在於,在美國,慈善也是一門生意。

單從蓋茨來說,有人曾經計算過蓋茨每捐出1美元,他通過微軟公司賺取的收益就超過1美元,這並不是說蓋茨不捐款微軟公司的產品就賣不出去,而是說蓋茨通過慈善積累的好名聲促進了微軟公司產品的銷售。另外,美國的富豪設立基金會基本上都以自己的名字或公司的名字來命名,除了蓋茨之外,GOOGLE創始人也建立一個慈善網站GOOGLE.ORG,而先輩卡內基、洛克菲勒、梅隆等也無不如此。

  很顯然,這樣的慈善活動對於慈善家來說當他仍活著時可以促進其旗下的事業,當他去世之後或許也能讓他們流芳百世。更何況,捐款還能帶來稅收上的好處。這樣的生意何樂而不為?目前,很多慈善家已經在談論“投資”、“風險慈善”、“市場導向”等術語,這些詞原本屬於商業領域的概念。只有引進這些概念,慈善才會變得更為有效。

馬雲曾經說做公益最好的辦法是“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如何讓公益價值放大,讓公益從業者得到該有的回報,讓更多的優秀的頂尖人才參與其中,讓社會大眾的慈善愛心通過商業回饋的形式被最大限度調動起來,這是未來慈善公益的長久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