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洁:看不懂大师作品好在哪,怎么办?

在教学经历中最挫败的一幕场景莫过于老师拿着自己的代表摄影作品洋洋自得,分析得头头是道,口水四溅的时候,台下学生突然问一句:“老师,我怎么看不出这些作品好在哪儿啊?”

无论这个老师内心多么强大,那一瞬间所遭遇的打击是现实主义的。特别是那些偏向于当代语言创作的摄影老师,在与学生交流自己作品的时候或多或少会被这种耿直弄得有些尴尬。

这绝对不是学生们的有意刁难,因为大家真是看不懂。目前大部分摄影爱好者能看懂三类摄影作品,我总结如下:美感浮于表面的、有道德认同感的、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这三类摄影作品不会造成太多的阅读障碍。相反,如果作品看上去是不美的、反道德的、抽象的、需要一些背景知识做铺垫才能理解的,那么作品就很难获得影友们的认同感。

初学者往往谁的账都不买,不光是对老师的作品有质疑,许多初学者对摄影史上著名大师的作品也充满疑惑。记得有一次我在讲解布列松的一幅代表作品时,有一位学生问:“可我感觉这种作品我也拍过,但都被我删掉了啊。”他说的是真心话,在他看来“不管是什么摄影大师,我的直观感受就是这照片我看不懂,我感受不到你们说的那种好。吹得天花乱坠,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你看,摄影初学者们往往连布列松的 账都不买,更何况是摄影老师的。

袁洁:看不懂大师作品好在哪,怎么办?

到底是摄影作品真的水平不行,被附庸风雅地吹捧过度,还是学生们的鉴赏能力不够,还无法体会其中的奥妙呢?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那些已经被写入摄影发展史册的著名摄影师所获得的成功肯定是有道理的,莫名的成功不足以永垂不朽,经典之所以是经典,里面不会有含糊。

看不懂优秀佳作很可能是因为目前你所能接受的摄影范式还并不是这类作品,好比你的世界观里一直认为西红柿炒鸡蛋是咸味的,但突然某一天吃到了一盘甜味的西红柿炒鸡蛋,你直接懵掉了。更何况当你知道那盘甜味的西红柿炒鸡蛋是一个米其林餐厅里的一位名厨炒出来的后,你会怀疑自己,还是会怀疑这盘菜呢?

我相信你首先会怀疑这盘菜,因为怀疑自己所付出的成本更高。所以,当你看不懂一幅摄影大师作品的时候,会愤怒,觉得大师名不副实;当你看不懂摄影老师作品的时候,会鄙视,觉得这老师水平也不过如此。我把这种面对一张看不懂的作品的焦躁心态理解为审美受挫。不过,我觉得审美受挫不是一件坏事情,相反,这种体验非常重要,它是审美得以提高的前提。

正是这种挫败感会促使你接下来要弄明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当你看不懂一幅摄影作品到底好在哪里的时候,你可以继续保持你的不爽,但同时还可以采取如下四点较为积极的举动。

1、试着记下这幅作品的画面。这为之后你重新回忆起来做必要的前提准备。

2、记下作者的名字,可以在闲暇的时候搜索一下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其他作品。很可能你看到的这张照片只是他一系列作品中的某一张,把这一系列的作品都看全了会更有助于理解。

3、试着放下判断,多去体验作品带给你的感受。有的时候感受就是结果。有些作品本身就不好理解,要么是基于作者很自我的主观情绪而成立的,要么是基于对某个专业学术问题的探索而成立的。我建议你先别着急着用大脑去下定义,先去用心感受作品带给你的体验感,不要总试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很可能作品表述的正是这种无解,本身不存在 一个明确的答案。

4、坚持不懈地去拍摄。当你拍得越多,拍摄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处于和其他创作者相似的拍摄情景时,你可能就会理解别人拍得到底好在哪了。坐在家里指点江山往往是没有发言权的,很难体会作者具体付出了哪些努力和克服了怎样的创作难题。唯有自己也去试一试,否则你总觉得照片来得太容易,没什么了不起的。

想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接受一个事实:审美一张照片注定是个人化的,好似一种暗语。照片不可能被所有人在所有时间点内看得懂。因为观看关乎的是“看”的这种状态,而“看得懂”是结果,两者天然是有区别的。对于初学者而言,“看”这个行为要比“看得懂”更 为重要。

拍摄照片的魅力与观看照片的魅力是两套语系,长久以来大家学习摄影都是在拍摄照片的语系里,当你一旦进入到观看语系里来学习和了解摄影,那么我认为首要解决的就是面对“看不懂”的照片要有一颗寻常心,看不懂没什么啊,说明此刻它还不属于你。说心里话,至今有许多摄影大师的作品我也是一知半解。我曾经无法理解美国女摄影师南·戈尔丁(Nan Goldin)的作品,虽然摄影史对她定位颇高,但这位摄影大师的作品总是打动不了我。我原来认为这么随意混乱的影像,难道就是靠拍摄边缘人士的私密生活来博取眼球吗?

袁洁:看不懂大师作品好在哪,怎么办?

美国女摄影师南·戈尔丁(Nan Goldin)

但这几年随着年纪的增长,所经历和看到的现实让我重新认知南·戈尔丁的作品时感受完全不一样了。有几张照片甚至让我落泪,我深深感受到她那看似随意的碎片化影像里藏着怎样的切肤之痛,是关于爱的密码。从看不懂到看懂,她的作品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期间我并没有刻意去与她的作品发生对接。现在想想,三年前的我本就还不属于这些作品,就算靠努力查资料,强迫自己理解也只能是智识上的,不是心识上的。甚至我觉得看不懂或者不喜欢她作品的人可能更加幸福,不是吗?理解这种影像是需要付出伤痛的。

我愿意把摄影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看成一种缘分的建立,如果你与某个摄影师的某些作品是有缘分的,那必然会与它们发生对话,谁也拦不住这种相遇,一切只是时间问题。当我们面对一幅看不懂的摄影佳作时无须强求,请先放一放,当你的拍摄技术或者审美都准备好后自然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请多去感受,少下断语,保持尊重,而不要充满敌意。学习的心态决定了你能获得多少,最终走多远。别着急,相信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将获得砸金蛋一样的影像解锁能力。

袁洁:看不懂大师作品好在哪,怎么办?

本文摘自《来!这样学摄影》之延伸阅读《看不懂大师作品好在哪,怎么办?》

袁洁/著 中国摄影出版社

袁洁:看不懂大师作品好在哪,怎么办?

袁洁

摄影老师,作者。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美术学硕士,现为吞像摄影创办人。

著有《光的喜剧——有关摄影的想象》《来!这样学摄影》。

购买本书

特别签名版

添加管理员为好友咨询。同时您还会获得定制精美书签一张(五款随机赠送一张)和吞像摄影直播间15元优惠券。

小美老师:Amei1703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