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潔:看不懂大師作品好在哪,怎麼辦?

在教學經歷中最挫敗的一幕場景莫過於老師拿著自己的代表攝影作品洋洋自得,分析得頭頭是道,口水四濺的時候,臺下學生突然問一句:“老師,我怎麼看不出這些作品好在哪兒啊?”

無論這個老師內心多麼強大,那一瞬間所遭遇的打擊是現實主義的。特別是那些偏向於當代語言創作的攝影老師,在與學生交流自己作品的時候或多或少會被這種耿直弄得有些尷尬。

這絕對不是學生們的有意刁難,因為大家真是看不懂。目前大部分攝影愛好者能看懂三類攝影作品,我總結如下:美感浮於表面的、有道德認同感的、休閒娛樂陶冶情操的,這三類攝影作品不會造成太多的閱讀障礙。相反,如果作品看上去是不美的、反道德的、抽象的、需要一些背景知識做鋪墊才能理解的,那麼作品就很難獲得影友們的認同感。

初學者往往誰的賬都不買,不光是對老師的作品有質疑,許多初學者對攝影史上著名大師的作品也充滿疑惑。記得有一次我在講解佈列松的一幅代表作品時,有一位學生問:“可我感覺這種作品我也拍過,但都被我刪掉了啊。”他說的是真心話,在他看來“不管是什麼攝影大師,我的直觀感受就是這照片我看不懂,我感受不到你們說的那種好。吹得天花亂墜,和我有什麼關係呢!”你看,攝影初學者們往往連佈列松的 賬都不買,更何況是攝影老師的。

袁潔:看不懂大師作品好在哪,怎麼辦?

到底是攝影作品真的水平不行,被附庸風雅地吹捧過度,還是學生們的鑑賞能力不夠,還無法體會其中的奧妙呢?我相信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那些已經被寫入攝影發展史冊的著名攝影師所獲得的成功肯定是有道理的,莫名的成功不足以永垂不朽,經典之所以是經典,裡面不會有含糊。

看不懂優秀佳作很可能是因為目前你所能接受的攝影範式還並不是這類作品,好比你的世界觀裡一直認為西紅柿炒雞蛋是鹹味的,但突然某一天吃到了一盤甜味的西紅柿炒雞蛋,你直接懵掉了。更何況當你知道那盤甜味的西紅柿炒雞蛋是一個米其林餐廳裡的一位名廚炒出來的後,你會懷疑自己,還是會懷疑這盤菜呢?

我相信你首先會懷疑這盤菜,因為懷疑自己所付出的成本更高。所以,當你看不懂一幅攝影大師作品的時候,會憤怒,覺得大師名不副實;當你看不懂攝影老師作品的時候,會鄙視,覺得這老師水平也不過如此。我把這種面對一張看不懂的作品的焦躁心態理解為審美受挫。不過,我覺得審美受挫不是一件壞事情,相反,這種體驗非常重要,它是審美得以提高的前提。

正是這種挫敗感會促使你接下來要弄明白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當你看不懂一幅攝影作品到底好在哪裡的時候,你可以繼續保持你的不爽,但同時還可以採取如下四點較為積極的舉動。

1、試著記下這幅作品的畫面。這為之後你重新回憶起來做必要的前提準備。

2、記下作者的名字,可以在閒暇的時候搜索一下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他的其他作品。很可能你看到的這張照片只是他一系列作品中的某一張,把這一系列的作品都看全了會更有助於理解。

3、試著放下判斷,多去體驗作品帶給你的感受。有的時候感受就是結果。有些作品本身就不好理解,要麼是基於作者很自我的主觀情緒而成立的,要麼是基於對某個專業學術問題的探索而成立的。我建議你先彆著急著用大腦去下定義,先去用心感受作品帶給你的體驗感,不要總試著要一個明確的答案,很可能作品表述的正是這種無解,本身不存在 一個明確的答案。

4、堅持不懈地去拍攝。當你拍得越多,拍攝水平不斷提高,並且處於和其他創作者相似的拍攝情景時,你可能就會理解別人拍得到底好在哪了。坐在家裡指點江山往往是沒有發言權的,很難體會作者具體付出了哪些努力和克服了怎樣的創作難題。唯有自己也去試一試,否則你總覺得照片來得太容易,沒什麼了不起的。

想要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接受一個事實:審美一張照片註定是個人化的,好似一種暗語。照片不可能被所有人在所有時間點內看得懂。因為觀看關乎的是“看”的這種狀態,而“看得懂”是結果,兩者天然是有區別的。對於初學者而言,“看”這個行為要比“看得懂”更 為重要。

拍攝照片的魅力與觀看照片的魅力是兩套語系,長久以來大家學習攝影都是在拍攝照片的語系裡,當你一旦進入到觀看語系裡來學習和了解攝影,那麼我認為首要解決的就是面對“看不懂”的照片要有一顆尋常心,看不懂沒什麼啊,說明此刻它還不屬於你。說心裡話,至今有許多攝影大師的作品我也是一知半解。我曾經無法理解美國女攝影師南·戈爾丁(Nan Goldin)的作品,雖然攝影史對她定位頗高,但這位攝影大師的作品總是打動不了我。我原來認為這麼隨意混亂的影像,難道就是靠拍攝邊緣人士的私密生活來博取眼球嗎?

袁潔:看不懂大師作品好在哪,怎麼辦?

美國女攝影師南·戈爾丁(Nan Goldin)

但這幾年隨著年紀的增長,所經歷和看到的現實讓我重新認知南·戈爾丁的作品時感受完全不一樣了。有幾張照片甚至讓我落淚,我深深感受到她那看似隨意的碎片化影像裡藏著怎樣的切膚之痛,是關於愛的密碼。從看不懂到看懂,她的作品我用了三年多的時間,期間我並沒有刻意去與她的作品發生對接。現在想想,三年前的我本就還不屬於這些作品,就算靠努力查資料,強迫自己理解也只能是智識上的,不是心識上的。甚至我覺得看不懂或者不喜歡她作品的人可能更加幸福,不是嗎?理解這種影像是需要付出傷痛的。

我願意把攝影作品與觀看者之間的關係看成一種緣分的建立,如果你與某個攝影師的某些作品是有緣分的,那必然會與它們發生對話,誰也攔不住這種相遇,一切只是時間問題。當我們面對一幅看不懂的攝影佳作時無須強求,請先放一放,當你的拍攝技術或者審美都準備好後自然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請多去感受,少下斷語,保持尊重,而不要充滿敵意。學習的心態決定了你能獲得多少,最終走多遠。彆著急,相信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將獲得砸金蛋一樣的影像解鎖能力。

袁潔:看不懂大師作品好在哪,怎麼辦?

本文摘自《來!這樣學攝影》之延伸閱讀《看不懂大師作品好在哪,怎麼辦?》

袁潔/著 中國攝影出版社

袁潔:看不懂大師作品好在哪,怎麼辦?

袁潔

攝影老師,作者。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美術學碩士,現為吞像攝影創辦人。

著有《光的喜劇——有關攝影的想象》《來!這樣學攝影》。

購買本書

特別簽名版

添加管理員為好友諮詢。同時您還會獲得定製精美書籤一張(五款隨機贈送一張)和吞像攝影直播間15元優惠券。

小美老師:Amei1703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