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年近半百的70後:一個農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流水無聲,歲月無痕,告別了曾經的風華歲月,歷經滄桑,走進不惑之年,不經意間我們70後已經半百。五十知天命,而我經過不懈努力,才剛剛在五線城市買了樓房,算上半個城裡人。

年近半百的我們70後,不敢妄言飽經風霜,但都是有故事的人。

致我們年近半百的70後:一個農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73年出生的我,國家還沒有計劃生育政策,朦朦朧朧中,兩個弟弟一個妹妹一年一個相繼出生。恰逢集體化,食不果腹,穿不禦寒,作為長子,不能穿的衣服要傳給老二,老二再傳給老三,衣服是補了又補,直到徹底不能再穿才扔下。

每天看到父母早出晚歸,只為掙工分養活全家,但是我們不懂大人的辛苦,每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全村小孩天天聚到草垛場,一起打沙包、捉迷藏、彈玻璃珠,不到天黑不回家,每次都是被父母揪著耳朵拽回去。

致我們年近半百的70後:一個農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到了上學年紀,揹著母親縫製的花色書包,獨自蹦蹦跳跳去了學校,村子距離學校將近八公里路程,雖然很遠,但是每天都帶著弟弟妹妹一起唱著歌去上學,還從不遲到。晚上點著煤油燈,一起做著作業,有不會的題直接過去,別奢望父母輔導,因為他們大字不識。

致我們年近半百的70後:一個農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八十年代,土地改革,家裡分了六畝薄田,每天放學後父母還在勞作,放下書包帶著弟弟餵豬、放羊、生火做飯,最後站在村頭等父母收工一起就餐。週末放學路上,到處都是溝渠,扔下書包跳到渠溝捉魚,回到家裡兜裡裝的都是小魚。上學路上看到樹上的鳥窩,還要頑皮的爬上去看看。

慢慢村子陸續通了電,正好電視臺播放《大俠霍元甲》,三四百人的村子只有一兩臺12英寸黑白電視,每天放學回來,不用父母監督,都自覺做完作業,和父母帶著小板凳去鄰家一起看電視,土炕、地上、門外都站滿了人。

致我們年近半百的70後:一個農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鄉政府禮堂放映《少林寺》電影,那可是萬人空巷,全鄉老少扶老攜幼全部來看。第二天,自己偷偷從樹上劈下樹枝,偷偷做了一根少林棍,沒想到小夥伴們聚到一起時,手裡不是棍棒,就是木劍,學著電影裡的動作互相砍殺一起,玩的不亦樂乎。

致我們年近半百的70後:一個農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90年代初,我初中畢業,這時改革春風吹響神州大地,但是我們這裡還相對落後,全縣沒有一傢俬企,國企也就五六家,對於國企的大門我們想都別想。

22歲的我只好在農村結婚生子,父母給蓋了三間土房,又分了兩畝田地,帶著媳婦,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秋收,大家一起趕著毛驢車一起去糧站交公糧。

致我們年近半百的70後:一個農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千禧年後,市區、縣城陸續蓋起高樓,兩畝薄田,只能吃飽肚子,孩子已經四五歲,作為家裡的頂樑柱,要開始養家餬口,背起行李獨自匯入打工的洪流中,成為最早的城市農民工,每晚獨自一人看著拔地而起的高樓,一直夢想自己什麼時候有一套樓房,成為城裡人。

一人打工頂家裡幾人的收入,把自己的田交給父母去種,帶著媳婦、孩子,一起在城裡租房打工。源源不斷的工資,不但養活了一家人,還慢慢有了存款,隨著見識、知識不斷增長,夫妻兩人只要了一個孩子,還是個女孩,現在在縣城上高中。

致我們年近半百的70後:一個農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進入2010年,縣裡陸續入駐了幾十傢俬企,這樣放棄了搬磚弄瓦工地上的活,進入企業,成了一名朝九晚五的工人,從工人幹到班長、車間主管,每天管理員工和設備,開始接觸學習電腦,適應現代化管理。

2016年,經過夫妻兩人的十幾年打拼,全款在縣城買了一百平米的樓房,結束了租房的生活,一家三口搬進寬敞明亮的樓房,開始了城裡人的生活。

致我們年近半百的70後:一個農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年近半百的我們70後,且行且珍惜,珍惜身體,珍惜親人,珍惜朋友,珍惜美好社會。心安才是歸處,生於平凡,平凡生活,來去隨緣。

我們70後,回首往事,思緒難平,感慨萬千。面對生活,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也曾經深受打擊,但我們依然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現在國家越來越富強,相信以後都會越來越幸福,因為我們是充滿希望的力量,我們擁有必勝的信心。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問題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