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說起春晚,這可是個歷史問題了!

最早的春晚雛形可以從1956年開始算起,那個時候的春晚還叫《春節大聯歡》。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真正意義上的春晚是從1983年開始的,因為1983年央視才第一次使用直播的方式播放春晚。

春晚可以說是中國人一代又一代的回憶,一直是除夕之夜,年夜飯旁最為清晰而響亮的背景音。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網友們都說:“自我記事以來,看春晚就與包餃子、吃團圓飯、寫春聯、放鞭炮等傳統習俗一樣,是過年的一部分。”

可是最近幾年,春晚在網絡上被瘋狂吐槽,揶揄調侃的段子層出不窮。“無聊”成為年輕一代對春晚的最終印象。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這是為什麼呢?

春晚節目變了!

原本語言類節目是春晚的中流砥柱,個別小品、相聲甚至能在電視臺回放一整年。

當年的春晚製造流行詞——

“宇宙牌香菸譽滿全球!”馬季的單口相聲諷刺的是虛假廣告。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探戈就是趟啊趟著走,三步一回頭,五步一招手,然後接著趟啊趟著走。”小品《媽媽的今天》裡,趙麗蓉發明的探戈讓觀眾學了足足一年,也樂呵了一年。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還群英薈萃,我看就是蘿蔔開會。”這次想打工的趙麗蓉碰上了黑心老闆鞏漢林,她風趣的唐山口音,不知給多少人帶去了歡樂。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司馬光,砸缸!”趙麗蓉《英雄母親的一天》這部小品,拿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將先進人物進行高大全式的宣傳來開涮,別出心意。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小品《主角與配角》陳佩斯:“皇軍託我給您帶個話。”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朱時茂你這個叛徒!我原來一直以為,只有我這模樣的能叛變——沒想到啊沒想到——你朱時茂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革命啊!”

“沒想到你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革命了!”這句話,現在還是流行段子。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如此包裝》諷刺演藝圈內藝人包裝宣傳的現象。改藝名,"麻辣雞絲"!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牛大叔提幹》,“學會扯淡了!”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前期的語言類作品真的都是經典,風格寫實,將搞笑的包袱都融入在生活的細節中,諷刺社會現象,再引發人反思。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我們從裡面能找到認同感,笑過之後還有思考的餘味。可以說是真正的貼近生活。

再看現在的春晚小品,要麼成了命題作文。

總共才十幾分鐘的時長,最後三分鐘,煽情的背景音樂一定響起,硬是開始昇華主題,最後來一句,“來,我們一起給大家拜個年”,故事都講不圓,只能塞進年度熱門詞彙充笑點,一不小心還會炒到冷段子。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要麼,笑料在反覆權衡中刪刪減減,直到能“照顧全國人民的欣賞水平,不傷害任何從業者的尊嚴”。

小品諷刺的槍口不知道往哪裡放,於是只能拼命擠兌場上的搭檔。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對潘長江——

人是微縮的,心是猥瑣的。

你覺得像你這種站起來就像沒站起來的人都站起來了,我還有什麼理由坐著啊!

那不是《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嗎?你這可不是童話片,是恐怖片。

你踩高蹺,那是竹竿上插一土豆啊。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對岳雲鵬——

臉這個平,長得跟井蓋兒似的我怕再從你臉上壓過去!

真是十年磨一劍(賤)人。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對大鵬——

你沒有未來,你選秀最好的成績,是五千進四千九,人送外號淘汰郎。

就你那歌唱的,我估計兩個人參加比賽,你都進不了前三。

全身粉末性骨折。那你就是個人渣呀。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春晚原來是一場熱熱鬧鬧的盛會,沒有約束,沒有包袱,年尾大家聚在一起,開開心心跨年。現在好不好笑反倒是其次了。

觀眾也變了!

曾經的春晚表達了人們共同的時代記憶。人們有差不多的生活經歷,差不多的成長曆程,差不多的物質條件,接受的信息也差不多。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當今社會四面八方湧來的刺激源太多,幾年的年齡差距就能產生代溝,導致我們越來越難被逗樂和取悅。

春晚要顧及的人群太多,既要考慮年輕一代的偏好,又要照顧老一輩的審美。

京劇作為國粹,在老年人群體中很受待見,但是大部分的年輕觀眾卻不以為然。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北方人或許喜歡二人轉,而南方的觀眾則卻對其不感興趣。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所以,很難找到一種折中的辦法,同時取悅這麼多人群。

當各個細分群體,僅能夠從春晚眾多節目中找到一兩個滿足自己胃口的片段時,對春晚節目的否定態度無疑會不斷加深。

再加上時代快節奏的背景,我們可能越來越失去了耐心。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比起看完整場春晚,很多人寧願選擇在第二天看一下春晚精彩內容集錦。

現在流行的短視頻也是一樣,將幾十分鐘到數十小時的內容,剪輯進一個2到5分鐘的視頻中,比如幾分鐘看完xxx電影。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我們習慣了這種經過剪輯壓縮後,呈現出來的全是乾貨的內容。所以就理所當然的,無法接受長達幾個小時的春晚。

有的人期待看到自己喜歡的明星,那麼把這個明星的鏡頭集合起來,做成一個3分鐘的視頻,個人表演cut,追星族會很喜歡。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有的人喜歡小品,就把所有的小品片段集合起來。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有的人喜歡看春晚失誤,覺得比正常節目有意思,就把口誤,穿幫,舞臺調度的錯誤的鏡頭集合。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但是如果你把這十來分鐘就能呈現的極具個人偏好的視頻,活生生拉長到迎合所有人的無偏好四個半小時,那對於很多人來說簡直是一場凌遲。

所以春晚差不差?

其實不差,春晚每年的製作水平都比較穩定,頂級的舞美,優秀的主持,基本都比上一年有進步。

當前的春晚:俯視觀眾,教育觀眾,就是不取悅觀眾

但是,春晚的形式,已經不適合現代生活的節奏。

春晚,就像一臺緩慢而笨重的老舊機器,再怎麼轟鳴著加大馬力,也趕不上我們笑點和淚點的飛躍。我們就在時間的浪潮中回頭,那些曾經的驚豔,慢慢地連影子也看不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