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炒股爆亏近14亿,上海莱士值得入手吗?


大股东炒股爆亏近14亿,上海莱士值得入手吗?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当人人都在一边调侃散户炒股当韭菜被收割的同时,一边也在盲目地加入神话机构的队伍中沦为乌合之众。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有心人做一做统计市场存余资金进出的工作就知道了,譬如曾经的1849点底部并不是机构买出来的,5178点位也不是他们卖出来的。

那究竟是谁买卖出来的呢?散户和极少部分机构,只不过两者的区别在于散户善于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而少部分的机构的行为更具持续性。

不是只有散户才亏钱

把机构拉下神坛,这并非理论上我的自以为是,而是上海莱士(002252-CN)的大股东科瑞天诚投资控股集团的老板郑跃文所做的投资决策就是如此。我们看到在上海莱士披露的2018年中报的数据中,显示其因为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亏损了13.72亿,所以大家看到了其净利润亏损8.47亿。

是在什么股票上亏的呢?万丰奥威(002085-CN)和兴源环境(300266-CN),大家看看其走势就明了了。

当然,这里并不是要揭别人的短,实际上在2015到2017年度中,郑先生的炒股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分别给上海莱士赚了8.65亿、8.28亿、2.4亿,这么算下来总的来说从2015-2018年度老郑炒股还是赚钱的,试问散户与大部分清盘的机构朋友们在2015-2018年度的总体表现中你们赚钱了吗?

既然老郑的炒股水平不能说太臭,至少也能挣钱,那么我们对公司未来炒股预期的评价就要转变,转变也意味着存在着观念上的落差,所以这个对于上海莱士未来的股价是一个隐性的积极因素。

撇开老郑财务出身善于资本运作不谈,就只看血液制品业务层面,公司究竟如何?

上海莱士与华兰生物,不同价值维度的观察

从分红的角度,上海莱士的表现确实不够华兰生物(002007-CN)阔气,这一点从募资到挣到钱了拿来给股东们分红上很明显,华兰生物从2004-2017年度共募资6.26亿(IPO加定增),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8亿,股东分红20.31亿,而上海莱士从2008年-2017年度共募资85.87亿,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总计53.97亿,股东分红10.84亿。

但是一家公司的价值仅仅体现在分红上吗?显然这只是维度之一,实际上上海莱士的大股东郑跃文和黄凯截止2018年9月共计持股71.59%,而同期华兰生物大股东安康的持股仅为33.09%,论分红的动力上海莱士应该更加积极,但是他的分红却比华兰生物要小,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上海莱士定增的钱都拿去收购同行业的公司去了。

从2013年开始的对邦和药业的收购、2016年收购同路生物、英国血液制品公司BPL,那么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投机客来说,无疑在阶段时间的取舍上上海莱士更为成功。

但是阶段的成功不代表长期的成功,甚至过去的成功会成为未来的阻碍,这似乎又回到了老郑炒股的问题上,但这里我想进一步,老郑为什么会炒股?这似乎是个无聊的问题,但是据此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现状。

炒股背后是躺着也能赚钱的行业

血液制品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制药行业,作为血液的替代品,在医疗急救(低血容量休克、新生儿败血症、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等)与特定疾病(麻疹、传染性肝炎、乙肝、破伤风、狂犬病等)的预防治疗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为其关乎到民生安全问题,所以每一个环节都受到国家严格的监管,从上游的血浆站,中游血液制品公司再到下游的医疗机构。

所以在这链条的核心枢纽也就是血液制品企业的管控上,同行竞争者数量是有限的。 2001 年5月21日国办发[2001]40 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 年)的通知》中规定,从2001年起,国家将不再审批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这一定程度导致了行业中所有公司(天坛生物(600161-CN)、泰邦生物(CBPO-US)、华兰生物、博雅生物(300294-CN)、振兴生化(000403-CN))的毛利率都处于50%以上的水平,而上海莱士凭借其营收规模与血浆利用率处于行业前3的位置使得其血液制品年均毛利率处在62.7%的水平仅次于泰邦生物的66%。

既然行业暂时只出不进,而上海莱士自身的毛利率水平在国內同行中又是最高的,那么对于郑老板来说公司就是一头优质的现金奶牛,结合郑老板曾经参与创立民生银行、湘财证券、华夏银行改制、南昌银行改制、东方人寿重组的经历,我们对老郑炒股这一行为就不会惊讶,甚至不排除老郑会继续在二级市场炒股。

原因有三:其一,郑跃文就是资本运作出家的;其二,从2015-2018年度,炒股还是挣钱的(5.61亿);其三,股市来钱确实比干实业更快。

从这一点出发,结合前文《2019年A股展望:信心不足,反弹尚早》对A股市场2019年的判断,倘若老郑继续炒股,除非老郑追涨杀跌,不然很难在接下来2 -3年的二级市场中亏钱。也就是说,这次2018年中报对于炒股亏损的计提,大概率就是盈亏的拐点。

在不炒股的世界中选择炒股的落点

如果我们不考虑炒股的影响,试想上海莱士只专心血液制品的销售,公司的营收表现又将是如何呢?这里我们可以在2015-2017归属净利润中剔除炒股等非经常性损益带来的收益影响,只考虑血液制品业务净利润的变化情况。

我们可以计算出2014-2017年度扣除损益后的收益分别为6.82亿、8.99亿和6.15亿,再根据2018年度半年报3.06亿的扣非损益,预估2018年全年扣非损益为7亿。由于从营收、净利润规模与毛利率上只有华兰生物与之相似,那么华兰生物在2010年6.95亿的归属净利润对应34.16的估值就可以作为上海莱士2018年度估值的参考,由此测算最终目标仍有30%的下跌空间。

从复利增长的角度测算呢?我们可以计算其2015-2017年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每股收益分别为0.25元、0.18元、0.125元,其对应的复利增速分别为32%、23%、15%,平均复利增速则为23%,根据PEG法则测算其对应的目标价为6.85,目前的市场已经处于这一范围之中了。

当然这两种测算方法各自都存有误差的问题,并且两种方法有较大的目标差距,只能提供模糊的准确性。然而市场则需要综合考虑上海莱士自身业务业绩状况以及公司控股股东老郑炒股盈亏的预期。所以再把这一层预期加进去,从当前市场供求的角度观察其股价在6-8元的换手情况,以及市场近期阶段风险所致股价回落的预期,那么在这一段时间內上海莱士就值得重点关注了。

至于市场会在模糊的准确中选择谁,这个就交给市场来帮我们定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