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蔡鎮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臨蔡鎮脫貧工作基本情況

臨蔡鎮轄24個行政村,113個自然村,251個村民組,總人口73836人,14784戶,耕地6.7萬畝。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村10個,分別為:黃樓、前林、趙橋、大李、常樓、常莊、許廟、劉老、張千、嶽橋,其中

黃樓前林已2015年脫貧;趙橋、大李、常樓、常莊、許廟、劉老、張千、嶽橋於2018年底退出。

2014年臨蔡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67戶9952人,經過歷年動態調整到2017年底,我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人口2796戶10159人,其中脫貧1767戶7279人,未脫貧貧困戶1029戶2880人,貧困發生率為3.91%。

藉助今年的網格化走訪及2018年精準識別“回頭看”動態調整工作,臨蔡鎮今年新識別貧困戶20戶76人(“回頭看”識別16戶68人,動態調整識別4戶8人),實現426戶1807人脫貧,8個貧困村出列。臨蔡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人口2274戶10281人,其中脫貧2052戶9625人(脫貧享受政策1615戶7577人,穩定脫貧戶437戶2048人),未脫貧貧困戶222戶656人,貧困發生率為0.888%。

一、具體做法

1、建好扶貧組織、提供隊伍保證

藉助村級“兩委”換屆,選出好的班子隊伍,建立好機制。採取各種有效形式,加大鎮村兩級黨員幹部脫貧攻堅工作再培訓,再提升的力度,全面提高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履行脫貧攻堅職責的能力和水平。歷練和打造打硬仗、打勝仗,能啃硬骨頭的鎮村幹部隊伍。通過業務培訓,建立健全了一支村級信息員隊伍。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完成脫貧摘帽的任務,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能力保證。

臨蔡鎮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2、全面入戶普查,提供信息支撐

通過對全鎮所有農戶進行入戶普查採集農戶信息。對全鎮所有的貧困戶進行檔案建設,2018年元月份開始著手電子檔卡建設,使信息質量進一步提升,為脫貧攻堅提供了信息保證。9月底,根據縣脫貧攻堅辦要求,臨蔡鎮對全鎮所有農戶實行網格化管理,組織鎮村幹部及駐村隊員對所有農戶進行了網格化走訪普查,根據普查情況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進行了動態管理,較好的解決了漏識漏評問題。

臨蔡鎮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3、通過政策宣傳,營造脫貧氛圍

深入宣傳公民基本道德規範,修訂完善鎮規民約,大力營造勞動光榮,致富光榮,鄉風文明的社會氛圍,讓這一部分貧困群眾,在價值認知上有所轉變。獎先進、樹典型,著力培養和發現效困戶中的致富帶頭人、脫貧模範、好媳婦、好婆婆和衛生光榮戶等,召開群眾會議宣傳典型人物先進事蹟,讓貧困群眾看到身邊人的變化,樹立致富、孝老榜樣上項目,幫創業。真心實意的聽取貧困群眾的內心想法,尊重群眾的發展意願,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為貧困群眾致富搭橋鋪路,實現靠雙手奔小康。

臨蔡鎮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4、改善人居環境,力求一招多效

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臨蔡鎮提出“脫貧先脫髒,脫髒先脫皮,一招求多效 ”和“向髒亂差汙宣戰、向歪風邪氣亮劍 ”的工作思路,24個村齊頭並進。 根據改善人居環境方案要求各行政村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對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列出每月任務清單,細化標準。要求在最短時間內高標準高質量打造一批環境整潔、鄉風文明、產業興旺、黨建紮實的行政村,形成示範效應。同時,持續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村廣播、印製牆體噴繪、懸掛過街聯,不斷提升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確保人居環境改善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目前,全鎮呈現出黨建引領鋪富路,文明新風進萬家,美麗宜居新村貌,衛生整潔環境美,安全和諧人平安,產業助力脫貧困的新活力、新氣象。

臨蔡鎮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5、抓好基礎建設,帶動經濟整體提升

通過扶貧項目建設,臨蔡鎮共引進光伏發電項目十個,建設扶貧車間四個,文化廣場24個,2018年新修鎮村道路50餘公里,實現了每村都有標準化的衛生室,安全飲水、有限電視實現正在實施戶戶通,整體提升了我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發展,另外,結合項目建設及產業扶貧,也帶動了一些貧困人員就業增收,進而實現脫貧致富。

臨蔡鎮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6、自查自改補短板,鞏固脫貧成效

臨蔡鎮對照“村出列”“戶退出”要素,藉助網格化走訪,鎮村“兩級”全面展開自查工作,對查出的問題立即整改,確保圓滿完成貧困村出列及貧困戶退出工作。對已脫貧戶繼續加強的幫扶,繼續實行醫療優惠政策及貧困學生幫扶政策,加強對貧困戶在創業就業扶持、產業幫扶、技術培訓方面的幫扶,增強其內生動力,幫其致富鞏固脫貧成效。確保貧困戶脫貧不返貧。

臨蔡鎮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臨蔡鎮始終堅持把能否可持續作為檢驗脫貧質量的重要標尺,持續加強後續跟蹤幫扶,對貧困村、貧困戶堅持脫貧不脫幫扶、不脫政策、不脫項目,積極改進和創新幫扶方式方法,堅持“輸血”、“造血”雙管齊下,扶貧、扶智、扶志、扶德、扶勤綜合施策,充分激發內生動力,讓貧困群眾通過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