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起家,再到經營之神,慈善家的傳奇人生,不僅僅是感動

王永慶(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臺灣台北人,祖籍福建泉州安溪。生於臺灣日本殖民時期臺北近郊的直潭(今屬臺北縣新店市)、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為臺灣著名的企業家、臺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

200元起家,再到經營之神,慈善家的傳奇人生,不僅僅是感動

王永慶曾說:

天下的事情,沒有輕輕鬆鬆,舒舒服服讓你能獲得的,凡事一定要經過苦心追求,才能真正明瞭其中的奧妙而有所收穫。

追求舒適與快樂的代價,就是刻苦耐勞。

一根火柴不過一毛錢,一棟房子價值數百萬,但一根火柴可以燒燬一棟房子。

要挖洞,就要挖大洞;要借錢,就要借大錢,不要到處借小錢。

我個人認為,我們輸給人家的地方是生活以及工作的觀念和態度。

200元起家,再到經營之神,慈善家的傳奇人生,不僅僅是感動

1954年籌資創辦臺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產。靠"堅持兩權徹底分離"的管理制度,他的"臺塑集團"發展成為臺灣企業的王中之王,下轄:臺灣塑膠公司、南亞塑膠公司、臺灣化學纖維公司、臺灣化學染整公司、臺旭纖維公司、臺麗成衣公司、育志工業公司、朝陽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國還經營著幾家大公司;全部資本額在1984年就達45億多美元,年營業額達30億美元,佔臺灣生產毛額的5.5%,在民間企業中首屈一指。與臺塑集團企業有著存亡與共關係的下游加工廠超過1500家,如今,在臺灣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學工業界他居"50強"之列,是臺灣唯一進入"世界企業50強"的企業王。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後,王永慶捐款一億元人民幣用於恢復建設。

王永慶長到15歲時,便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到嘉義闖天下。這一去,竟改變了王家的生活,據說在創業時僅借了200元,王家後來一躍成為當地的有錢人家。如今,王永慶家族是臺灣最有名望的大家族,家產豐厚,人丁興盛。海內外親朋甚多,總計在百人以上。

200元起家,再到經營之神,慈善家的傳奇人生,不僅僅是感動

1958年,王永慶成立"南亞塑料公司"直接作為臺塑產品的下游加工與銷售業者。

1960年,臺塑每月總產量增加到1200噸,並開始外銷。

1978年,臺塑的營收業績創下10億美元新紀錄。

1978年12月1日,林口長庚醫院開幕,為亞洲地區最大醫院。

1980年,王永慶為解決PVC原料短缺問題,併購美國德州的一家石化公司;在他的重整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PVC工廠。

1983年,王永慶成立南亞電路板項目組,首度跨足電子產業。

1986年9月30日,王永慶經13年極力爭取後,"六輕計劃"獲臺灣經濟主管部門核准通過。

1993年,臺塑成為全世界最大的PVC生產業者,"南亞"成為全球最大的PVC加工業者。

1994年,王永慶在臺灣南部投資新臺幣90億元成立石化專業區,年初破土動工。他不忘對大陸投資,但縮小投資規模,將投資地區分散到廣東與安徽。

2000年9月2日,臺塑石化公司油品全面上市,正式供應全省加油站,成為臺灣第一家民營油品製造業者。 2003年5月,臺塑宣佈"六輕"第四期計劃啟動,預計投入新臺幣1200億元,"六輕"一至四期總計投入超過新臺幣6500億元。

2004年 8月1日,王永慶創辦的明志技術學院改製為明志科技大學。

2006年6月5日,王永慶指示成立臺塑企業行政中心,以90歲高齡正式宣佈交棒。

2008年5月,發生四川汶川大地震,王永慶慷慨解囊1億元人民幣協助四川成都與汶川等地區的震後重建工作。

2008年6月,福布斯公佈王永慶身價68億美元,位居臺灣第二。

2008年王永慶在美國時間10月15日上午於美國過世,享壽92歲。

王永慶每天晨跑,不論風雨從不間斷,每年在臺塑集團員工運動會中親自率領企業幹部跑5000米,成績和毅力都相當驚人

200元起家,再到經營之神,慈善家的傳奇人生,不僅僅是感動

愛心遍撒四川

王永慶熱心公益事業,他提出要在大陸各地援建1萬所小學,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中。王永慶在大陸設立的"長庚獎學金",也使不少學子身受其惠。5月14日,臺塑集團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和王永在決定由企業捐贈1億元人民幣,支援四川災區,創下臺灣企業捐款之最,充分體現了"同胞愛、手足情"。設立公益信託

設立"王長庚社會福利基金公益信託"、"王詹樣社會福利基金公益信託",且委託臺銀、中信局操作執行,要仿效美國鋼鐵大王洛克菲勒基金會模式,並希望王家不分家,子子孫孫、長長遠遠對社會盡一份責任。

這兩個公益信託,已累積信託資金規模逾一百億元,從事社會慈善事業,臺灣內某會計師說,臺塑創辦人王永慶,打造臺塑王國,恐死後遺留龐大財產,被政府亂花錢,早在生前就規劃設立公益信託,用來照顧弱勢。

王永慶在多年前,先砸下六億元,成立王長庚公益信託,為臺灣企業最大宗公益信託案,掀起不少科技界老闆效尤,連臺灣首富鴻海創辦人郭臺銘也發出豪語要捐出九成財產做公益,顯見公益信託蔚為風潮。

媒體報道,王家不排除將王永慶遺產全數捐贈給紀念王永慶父親的王長庚基金會,用途指定為醫療及教育。

王永慶先生還在2005年捐贈3700餘萬元投入殘疾人事業,將近200個人工耳蝸捐贈給耳聾患者。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慶20多年,蒐集了近40年來王永慶的演講稿和相關報導,寫出了一本書,名為《王永慶給年輕人的八堂課》

第一堂課:刨根問底,也就是面對問題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則決不罷休。

第二堂課:務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問結果;事事追求點點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課:瘦鵝理論,這是王永慶時常提及的人生奮鬥理念,說的是學習瘦鵝忍飢挨餓,用刻苦耐勞的精神面對困境,並以堅毅態度等待機會到來。

第四堂課:基層做起,必須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從基層做起,還必須在選定目標後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課:實力主義,學歷不等於實力,只有從實實在在的經驗才能培養出令人信服的實力。實務經驗愈豐富,成功機會就愈大。

第六堂課:切身感,企業的管理制度若能讓員工產生切身感,他們的潛能才可發揮到十成。王永慶經常對員工說:"雖是一分錢的東西,也要撿起來加以利用,這不是小氣,而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警覺,一種良好的習慣。"

第七堂課:價廉物美,只有建立在價廉物美的基礎上,企業才能夠蓬勃發展,在這一點上,王永慶堅持供應價廉物美的原料給下游客戶。

第八堂課:客戶至上,買賣雙方唇齒相依,懂得維護客戶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還有文章指出,王永慶從多年的經營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實用理論,其中最為精闢的是"壓力管理"和"獎勵管理"兩件法寶。

王永慶法則 “節省一元錢等於淨賺一元錢”。 他的這個思想被臺塑集團員工奉為經典,併為國內外企業管理者稱為”王永慶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