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袁隆平”將結出什麼果

讓鹽鹼地變高產田,讓好農貨走出大山,分別是袁隆平老人的願望和電商企業的責任,現在這兩者有了聯結點。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團隊,與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達成合作,海水稻研發團隊加入農村淘寶發起的“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致力於讓更多農民增產增收,農村淘寶也將加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領銜的中國稻米食味與品質研究院,雙方將在電商脫貧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一直以來,土地鹽鹼化是阻礙鄉村脫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目前約有鹽鹼地15億畝,分佈在西北、東北、華北及濱海地區在內的多個省區。海水稻項目如果實現大面積的推廣種植,不但可以增加我國糧食產量,還可幫助當地農戶脫貧。袁隆平希望,未來三年內,在全國推廣種植1億畝雜交海水稻,每畝按最低產量300公斤計算,每年可以增產糧食300億公斤,相當於湖南省的全年糧食總產量,可以多養活8000萬人口。

但是,光有好產品還不行,光有產量也不行,還得能賣得出去,而且要賣個好價格。馬雲此前曾說,“袁隆平先生把畝產做到一千斤,我們互聯網技術要爭取把畝產做到一千美金。”袁隆平海水稻終端品牌的種植和推廣,開創了知名科學家與知名企業共助農村扶貧的新模式——科學家讓資源稟賦差的貧困地區也能種出好產品,互聯網企業則讓好的農產品直接對接億萬網上消費者。

此次合作,意味著農村扶貧的“互聯網+農業”模式進入到更深層次協同。2015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2020年初步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村電商不僅是一門在未來頗有想象空間的生意,更是被寄予厚望的農村扶貧戰略和農民致富之路。

互聯網企業的農村扶貧,應當致力於“授人以漁”,真正做到為農民賦智、為農產品賦值、為農業賦能。袁隆平長期紮根農業一線,致力於讓鹽鹼地變高產田,農村淘寶以信息技術賦能農村,增強農民在信息時代的競爭力,兩者的合作,或許可以稱之為“互聯網+袁隆平”。這一模式開闢了農村扶貧的新路徑,既解決了資源稟賦差的貧困地區可以種什麼的問題,也解決了種出來的農產品如何賣出去的問題。

科學家與大企業緊密合作的“互聯網+袁隆平”模式,幫助廣袤鄉村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同時順利融入互聯網時代,放大了農村電商的社會效益。這是一條值得期待的農村扶貧與鄉村振興之路,在興農扶貧領域,必將起到標杆示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