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清代乾隆粉彩鏤空瓶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拍賣行,為何會拍出如此天價藏品?一張黑白照片揭開末代王府的秘辛!今晚藏友帶來的瓷器會是真的嗎?

2010年11月,英國班布里奇(Bainbridges)一家拍賣行以4300萬英鎊摺合人民幣5.5億元成交了乾隆粉彩鏤空瓶,震驚收藏界。

解密——清代乾隆粉彩鏤空瓶

誰能想到這樣一場破紀錄拍賣正是在倫敦郊外小鄉村的倉庫裡達成的,而這件瓷器是由當地一對中年兄妹在收拾已故父母的舊宅時發現的,在其家中收藏已約70年。

拍前,拍賣行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宣傳,甚至連拍賣圖錄也沒有印,但卻吸引了全球的瓷器收藏家。原本拍賣行工作人員為該瓶估價80萬到120萬英鎊,但在拍賣當天,競拍者在30分鐘之內就將價格提高到了“創下世界記錄的4300萬英鎊”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拍賣行,為何會拍出如此天價藏品?藏品主人是誰?小編在這裡先埋個包袱,因為我們還有一件事要給大家透露。

那就是在今年的香港秋拍上又出現了一件,與這件“天價”瓷器極為相似的一件藏品。

解密——清代乾隆粉彩鏤空瓶

Lot 3001 清乾隆 洋彩黃地粉青透龍夾層「吉慶有餘」玲瓏尊

拍賣行:香港蘇富比

尺寸:高40.8 cm

估價:50,000,000-70,000,000 港元

成交價:149,091,000 港元

來 源:山中商會,大阪、京都、紐約及波士頓,1905年

The American Art Association,紐約,1905年

日本私人收藏,1924年購自山中商會,此後家族傳承

展 覽:《Antique and Modern Chinese and Japanese Objects of Art, Curios, Paintings, Prints, Textiles and Embroideries》,The American Art Galleries,紐約,1905年1月,編號352

講到這裡想必藏友們一定十分好奇,這到底是件什麼寶貝,為何一出現就能創造過億的“天價”。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層層揭開這神秘的面紗,說到這兩件藏品的“身世”就不得不提到一張十分重要的照片

從資料看來,山中商會於1924年把它賣給一位收藏家,此後由家族承傳至今。那麼,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神秘的組織“山中商會”,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呢?

創辦於1910年的山中商會曾經是橫跨歐美亞叱吒風雲的古董經營組織,是20世紀初外國人開設於中國境內的最大古董商會。

其靈魂人物是日本古玩業鉅子山中定次郎,他的非凡之處在於及時抓住最有利時機,通過大手筆的東西方古董運作,一舉奠定山中商會在業界的龍頭地位。

山中定次郎在生意場上是一位大刀闊斧的人。1894年在紐約開設古董店,之後在波士頓、芝加哥陸續開設分店。1900年在倫敦開設分店,1905年在巴黎開設代理店。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山中定次郎看準了當時歐美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會帶動藝術品收藏,而歐美的富裕階層本來就充滿對東方藝術的好奇和獵奇心理。

抓住這樣的契機,山中商會快速在海外建立了銷售網絡,培養了東方藝術品在歐美等地的銷售市場。

隨著海外市場對中國藝術品需求的擴大,山中定次郎把目光轉向了擁有悠久歷史、古董文物珍藏最豐富、市場交易最活躍的中國北京,開始在北京建立山中商會支店。應該說從這時起,山中商會才真正邁入其發跡的輝煌歷史。

陸續出版的恭王府藏品圖錄

山中商會於1901年先在北京東城麻線衚衕3號設立辦事處,由於發現潛力巨大,山中定次郎乾脆於1917年購入肅親王家的一處300平米的四合院作為山中商會在北京支店,支店長是高田又四郎,包括日本店員4人,中國僱員15人,通過當時北京的琉璃廠,各地古玩商以及落魄的王公貴族收集流落出宮的皇家珍品。

山中商會在北京經營期間,支店長高田非常注意和北京琉璃廠的古玩商進行交往,及時瞭解市場上出現新的古董信息和流向,敢於出高價購買稀有、奇特、珍貴的古董文物。

同時高田還積極和北京的清代王府貴族、大收藏家交往,建立聯繫渠道,大筆收購恭親王府的收藏並悉數運往海外銷售和拍賣。

今天的恭王府

恭王府始建於清乾隆時期的1776年,初為乾隆皇帝寵臣和珅所建,同時作為乾隆十女固倫和孝公主與駙馬豐紳殷德(和珅之子)的居所。

解密——清代乾隆粉彩鏤空瓶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太上皇歸天后第三日,嘉慶帝頒旨密押和珅,次日免除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二職。正月十六日(2月20日),嘉慶帝頒佈和珅罪狀二十款,並查抄和宅。正月十八日(2月22日),嘉慶帝降旨賜錦,著刑部監臨市曹自盡,和珅時年49歲。

同年,嘉慶帝將和珅宅賜予其弟慶王永璘,直至咸豐元年三月十八日(1851年4月19日),咸豐帝將慶王府轉賜給其弟恭親王奕訢,始稱“恭王府”。

恭親王奕訢

由於恭王府見證了清朝歷史上發生的許多重大事件,居住過多位重要的清代歷史人物,著名歷史學家侯仁之先生曾評價恭王府的歷史價值:“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清朝被推翻後,恭親王奕訢之孫溥偉與肅親王善耆等人組織“宗社黨”,意圖恢復清室,主張整兵一戰, 一度曾經與川島芳子的父親合謀復辟。

解密——清代乾隆粉彩鏤空瓶

小恭王溥偉

為籌集復辟的“勤王軍”的軍餉,1912年,恭親王溥偉決定將恭親王府的收藏全部出售。得到消息的山中定次郎在友人山中六三郎、岡田友次的陪伴下,來到恭親王府觀看恭王府珍藏的珍寶。

解密——清代乾隆粉彩鏤空瓶

1912年年初,對恭王府文物的收購,無疑是山中商會最大的一筆生意。當時,溥偉逃到青島,他的母親避居西山戒臺寺,他的弟弟,也就是後來的知名大畫家溥儒,也避居戒臺寺內。

山中定次郎造訪時,偌大的一個恭王府竟一個主人都沒有。經過一番複雜的手續後,山中定次郎一行人被管家引入恭王府。

在1913年紐約拍賣圖錄“前言”中,山中定次郎這樣描述他踏入恭王府的情景:

“穿過恭王府一道又一道大門,是排列整齊的建築,居住著恭親王的家人、侍從等三四百人,還有供王府護衛隊居住的區域……院落的後面,穿過花園的中心,是大書房,那裡除了左右兩側豐富的藏書外,主要陳列青銅器和玉器。距藏書室不遠是一幢巨大的兩層建築,看上去十分堅固,呈L形,這座建築可以被稱為美術館,裡面有數不勝數的珍寶。穿過這個藏寶樓,走進一座石拱門,是一座花園,園內奇花異草掩映著茶室、湖心亭和賞月臺,在這樣一個地方,欣賞著秀麗的自然景色和精美的藝術珍品,人們肯定會流連忘返。”

紐約1913年恭王府拍賣圖錄

1913年紐約恭親王收藏專場上,被拍賣的"清乾隆御製紫檀漆地嵌玉圓光座屏"

解密——清代乾隆粉彩鏤空瓶

如果有藏友想送拍賣2018年最後一場國企第44期北京保利的藏品請加快速度 聯繫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