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昌:微創“取栓”挽救近百患者生命

大腦是人體最精密的“儀器”,腦神經系統一旦受損,輕則落下殘疾,重則危及生命。眼下,腦血管病正成為中國首位死亡疾病,而作為與“第一殺手”正面交鋒的人,滄州市中心醫院神經血管介入科主任劉永昌,將手術檯當做沒有硝煙的戰場,帶領團隊一次次殺出重圍,從死神手中挽救回患者的生命。

劉永昌:微創“取栓”挽救近百患者生命

劉永昌與他的神經血管介入科團隊

用精湛醫術為患者保駕護航

“黃驊一位患者突發昏迷、偏癱,急需轉院過來,請各位做好術前準備。”滄州市中心醫院神經血管介入科主任劉永昌一邊電話通知科室人員,一邊和同事李嚴來到一樓門口等待接應。患者一到,他們立即開啟“綠色通道”,抽血、化驗,檢查病人的同時通知手術室,向家屬交代完病情,病人立即推進手術室,先手術後交費。

劉永昌:微創“取栓”挽救近百患者生命

劉永昌和同事討論病例

手術室內,劉永昌和同事穿著20多斤重的防輻射鉛衣,在高輻射的環境下爭分奪秒地進行手術。一個多小時後,病人頸內動脈堵塞的血栓被成功取出,術後便恢復了意識,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

今年,已有近百名這樣的危重病人,通過劉永昌的微創“取栓”手術,重獲新生。

劉永昌帶領的神經血管介入科,雖說是今年一月份才正式成立的,算上他只有5名成員,但這支“新生力量”卻取得了一系列斐然的成績。尤其是科室的“取栓”技術,已經走在國內前沿,目前在全國排名第20位。

“我們的科室是腦血管病治療的專業科室,由神經外科及神經內科醫生共同組建,同時掌握介入和開刀手術兩項技術,可以為腦血管患者做到準確評估,選擇最合適的個性化治療方案,真正做到腦卒中的'一站式'救治。”劉永昌自豪地說,科室的救治範圍包括急性腦梗死的動脈取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等,同是還開展了動脈瘤開顱夾閉術、頸動脈狹窄內膜剝脫術以及介入支架術、顱內外血管搭橋術以及顱內狹窄支架術等,隨時為滄州及周邊地區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取栓高手劉永昌,技術精湛除病殤。腦梗患者急取栓,肢體康復走四方。”這是中心醫院神經內科老主任王煥君親自參與取栓手術後創作的小詩,言語之間充滿了對這項技術的認可。

加強理論學習對抗“第一殺手”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在中國,腦卒中已成為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第一殺手”。那麼如何護衛健康,對抗病魔?劉永昌認為,加強理論學習,豐富從醫經驗,是最根本也是最關鍵的一點。

劉永昌:微創“取栓”挽救近百患者生命

劉永昌參加2018年中國腦卒中大會

醫學碩士出身的劉永昌,入職以來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學習勁頭。他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剛到醫院的那幾年,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開刀。但隨著手術經驗的豐富,他越來越意識到,傳統的外科手術創傷面大,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和傷害也較大。

2010年,介入治療技術開始蓬勃發展。“從大腿上切開一個2毫米的小口,將專業的取栓支架放入血管,到達發病部位,就能將大腦血管中阻塞血管的血栓直接去除。”劉永昌對新技術既驚訝又好奇,他敏銳地洞察到“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已成為手術治療的趨勢,便開始自費去全國各地進修學習。

劉永昌以腦血管病為主攻方向,利用週末和假期時間,先後在天津環湖醫院、北京宣武醫院、北京天壇醫院以及上海華山醫院等地,進修學習了腦血管病的介入和開刀手術技術。他至今都記得,自己做的第一臺“取栓”手術。那是一位任丘的49歲女性患者,因頭暈在當地醫院就診,結果突然昏迷,病情危重,隨時可能丟了性命。轉院來到中心醫院後,經檢查是顱內大血管閉塞,劉永昌立即實施介入手術,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治療,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劉永昌表示,取栓手術不是簡單的“管道工通下水道”,疏通血管的背後是對發病原因的分析,以及對術後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的預判,醫生綜合能力越強,制定的方案越周密。“要想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沒有捷徑,只有多讀書、多看文獻、多做手術、多動腦子。”劉永昌說。

憑著在腦血管病理念和技術上的突破,37歲的劉永昌多次代表滄州市中心醫院神經血管介入科在全國各大學術會議上介紹經驗,他本人也當選為國家衛計委腦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衛計委腦卒中專家委員會缺血卒中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北省腦血管介入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組長、河北省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神經介入學組委員等。

劉永昌說,早在幾年前,滄州市中心醫院就成為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在這個大平臺下,他和團隊成員才有了更大發揮的空間。最近,北京天壇醫院成立神經介入聯盟,經過劉永昌的努力,滄州市中心醫院成功當選為該聯盟的會員單位。

以一顆仁心和患者成為朋友

“我現在馬上要進行手術,等下了手術檯會第一時間給您回覆。”劉永昌的手機24小時待命,上面存著上千名患者及家屬的電話和微信,做手術時不能接聽的電話以及無法回覆的微信,他忙完了都會一一回過去。

劉永昌:微創“取栓”挽救近百患者生命

劉永昌與醫護人員查病房

“劉大夫,我是保定安新縣的小馬,我叔叔目前恢復得特別好。”像這樣的患者家屬打來的電話,劉永昌每天都能接到。小馬告訴劉永昌,叔叔手術前因腦梗死導致偏癱,現在經過手術,已經能獨自拄著柺杖在院子裡溜達了。出於對劉永昌的信任,小馬決定近期還要帶著頭暈、口齒不清的父親,到滄州接受檢查。

每一位從科室走出去的病人,都會像小馬這樣,熱心地替劉永昌做宣傳。通過患者的口碑效應,周邊保定、廊坊、德州等地的患者都慕名找到了劉永昌。

不僅是患者,就連許多同行也非常認可劉永昌的“取栓”技術。前不久,一位外地病人突發腦出血,導致癱瘓,當地醫院的院長第一時間給劉永昌打來電話,交代病人病情,安排轉院事宜。經過一系列的緊張救治,病人當天就轉危為安。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這份信任,特別美好,我不能辜負他們。”劉永昌說。而他以一顆仁心,也和很多患者和家屬成為了朋友。幾年前,泊頭一位小夥子帶著媽媽,來到劉永昌的科室做手術。從此以後,小夥子每年都會到滄州看望他,兩人在辦公室裡聊天敘舊,輕鬆地就好像一對老朋友。

劉永昌選擇科室成員有兩條標準,除了看專業素養,還要看對方的醫品。“如果不能平心靜氣地和患者交流,不能感同身受體會病人的痛苦,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好醫生。”劉永昌說。

把治病救人當做事業而非職業

由於腦血管疾病發病後,病情兇險,死亡率、致殘率高,所以每當有病人入院,劉永昌都會第一時間趕赴醫院實施手術。“有時凌晨三四點剛下了手術檯,早上七八點又接著做手術,雖然很累,但我依然每天像打了雞血。”劉永昌笑著說,幹醫生這行,只有把治病救人當成個人的理想,才能體會到那份至高無上的職業榮譽感。

當了科室主任,每天除了要接待病人,還要安排交流學習,但不論工作多忙,劉永昌都保持著對專業的敬畏之心。他專門在辦公室裡擺了一臺顯微鏡,平時一有時間就進行血管吻合的訓練,鍛鍊手術技巧。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每4個卒中患者中,就有3人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如果一個腦卒中的病人落下殘疾,勢必要有一個或幾個人去照料他,那樣對家庭乃至社會,都會是一種負擔。”劉永昌說,讓更多腦血管病患者以健康的姿態迴歸社會和家庭,是他和團隊成員矢志不渝的信念。

“莊稼缺水先是變蔫變黃,這個階段及時供水還有希望恢復。如果等莊稼徹底變黑,給多少水也於事無補。”劉永昌時常用這些大白話舉例子,向病人家屬普及腦血管疾病救治的專業知識,告訴他們搶救黃金期只有短短几個小時,病人發病後千萬不要等,以免貽誤時機,帶來終身遺憾。

“醫術高超、平易近人”,是劉永昌留給患者的印象;“果敢自信、敢打敢拼”,是同行給予劉永昌的評價。不知不覺中,劉永昌已在神經外科領域奮鬥了13個春秋,在未來的日子裡,他還將一如既往地懷著滿腔熱忱,不忘初心,帶領團隊繼續在醫學戰場上亮劍。他說:“我要竭盡全力,採取我認為有利於病人的醫療措施,儘可能的幫病人解除痛苦與傷害。願每個家庭,都不再飽受腦血管疾病的折磨。凝視遠方,我們責無旁貸!”(燕趙晚報記者 於海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