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第19站: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縣城】

當年,紅軍長征在道縣境內先後停留了十天,為渡湘江做準備。

1934年11月18日,由周恩來親自指揮的紅九軍團攻佔藍山縣城的當天,中革軍委發佈命令:紅軍分左、右兩翼前進。紅一、三、八軍團、紅十三師及一縱隊為右翼,經嘉禾、藍山間向寧遠及其以南地區前進,然後繼續向道縣及其以南地區前進。紅九、五軍團(缺十三師)及二縱隊為左翼,經藍山城向江華城前進。

為了打破敵人湘江以東為“圍追”計劃分進合擊紅軍於天堂圩與道縣之間的瀟水之濱的部署,紅軍必須在11月22日以前佔領道縣。因為國民黨“剿匪”軍總司令何鍵已經電令周渾元部於11月22日趕到道縣。

中央紅軍必須儘快攻佔道縣,方能派出部隊阻擊敵人,確保軍委一、二縱隊,在道縣渡口安全渡過瀟水,繼續西行。

為此,中革軍委於11月20日又下達命令:一軍團第二師附迫擊炮連及電臺應於得電後向道縣偵查前進,限明晚趕到道州地區,在有利條件下應即攻佔該城。

如今,道縣的老街:寇公街上,還有保存完好的兩座古城門,城門外就是瀟水之濱,我來到這裡是要找尋瀟水河紅軍渡遺址。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紅二師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接到命令後,決定由紅四團擔任正面進攻、紅五團迂迴。

紅四團團長耿飈、政委楊成武率領紅四團指戰員長途奔襲100多里,於21日傍晚,趕到道縣縣城瀟水東岸的水南街,籌劃渡河攻城。

午夜,師長陳光在龍江橋用電話指示紅四團應立即行動,紅四團接令後,立即派工兵排長率三名戰士半夜泅渡過河,四名紅軍戰士在紅軍火力支援下,迅速遊向對岸渡口,一名戰士在河中中彈犧牲。過河戰士在當地船工和群眾的幫助下,天亮時架起浮橋。

22日拂曉,紅四團攻入南門,紅五團佔領城西各據點,守敵潰逃。紅四團佔領道縣縣城,為紅軍主力勝利渡過瀟水創造了條件。

11月25日,中央機關中央紅軍從道縣縣城至江華水口向全部渡過瀟水,粉碎了蔣介石利用瀟水遲緩紅軍行動的陰謀。

“上關瀟水河紅軍渡遺址”位於道縣縣城古城門外的瀟水河畔,立在一個非常不起眼的角落裡。

我到道縣的那幾天,正好遇上發大水,紅軍渡口當年的那座浮橋,也被大水衝到了對岸。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隔岸遠眺,對岸就是紅四團當年搶渡瀟水的水南村,飄在水面上黃色的浮橋就是紅軍當年搶渡瀟水搭建的浮橋。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在道縣縣城,我尋找到的第二個紅軍遺址,就是道縣著名的“紅軍牆”。

紅軍牆,位於西關橋南橋頭附近,在濂溪河畔。紅軍牆上的標語原來位於道縣文廟的照壁上,由於地勢低窪、常遭水淹,1995年文廟改建道州賓館時搬遷至此。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紅軍牆”上書有大幅的紅軍標語:“工農革命勝利萬歲工農革命努力奮鬥”。這是一位年僅14歲的紅軍小戰士,用生命寫就的紅軍標語。

當年,紅軍即將離開道縣時,這位小戰士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奮筆寫下了這幅標語,可他剛寫完標語,國民黨軍隊就已尾追而來,這位小戰士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墜入河中犧牲。

看著牆上的標語,真的有點不敢相信,這是出自一位14歲紅軍小戰士之手,我們的紅軍戰士中真的是大有人才啊。

這條標語,也是紅軍長征經過十多個省中,書寫在縣城顯眼處而保存下來的唯一的一條,足可見其珍貴。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在道縣縣城,還有一位紅軍師長長眠於此,他就是擔任絕命後衛師的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烈士!

陳樹湘烈士墓,位於道縣縣城的瀟水河畔。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陳樹湘,1905年出生在湖南長沙市,在毛澤東、何叔衡等影響下投身革命,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馬日事變後,參加北伐軍葉挺部,任班長、警衛團排長。

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後隨團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上井岡山。曾任紅軍獨立第七師和第九師師長、紅十九軍五十四師師長、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師長等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鬥爭。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陳樹湘率紅三十四師擔任全軍後衛,掩護全軍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同敵人追兵頻繁作戰,兵不卸甲、馬不解鞍。

1934年11月下旬,在慘烈的湘江之戰中,他率領全師與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殊死激戰四天五夜,全師由原來的6000多人銳減到不足1000人。

在完成掩護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和紅軍主力搶渡湘江的艱鉅任務後,紅三十四師餘部返回永州地區,轉戰江永、道縣、江華,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

在江華橋頭鋪古子江地段,陳樹湘腹部中彈,身負重傷。他用皮帶壓住傷口,躺在擔架上堅持指揮戰鬥。最後,部隊彈盡援絕,陳樹湘在道縣洪東廟被俘。敵人為抓到一個紅軍師長而高興,立即將他押送敵“追剿司令部”。

押送途中,陳樹湘趁敵人不備,在擔架上忍著劇痛,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用力絞斷,壯烈犧牲,年僅29歲,實現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紅三十四師的前身是獨立第七師,全師6000多人中大多是福建籍將士。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開始後,全師奉命擔任全軍後衛部隊,代號“吉安”。到1934年12月,紅三十四師勝利完成了掩護紅軍主力渡過湘江的重大任務,在與主力失去聯絡後,仍然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全師絕大部分指戰員犧牲,紅三十四師建制消失,結束了光榮的革命歷程。

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紅三十四師六千閔西紅軍將士,當年跳崖後倖存的紅三十四師一00團團長韓偉將軍,囑咐他的後代,在陳樹湘師長墓旁豎立了紅三十四師軍旗雕塑。

上面鐫刻的銘文是:

你們的姓名無人知曉,你們的功勳永世長存。

在湘江戰役中,為掩護黨中央、中革軍委和主力紅軍英勇犧牲的紅三十四師六千閔西紅軍將士永垂不朽。

遵紅三十四師倖存者韓偉將軍遺願

敬立

二0一四年十二月

跳崖後倖存的紅三十四師一00團團長韓偉,幾經輾轉,於抗戰期間找回到部隊,1955年授中將軍銜,曾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1992年病逝。他是紅三十四師唯一倖存的團以上幹部。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92天、12174公里,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征路”:第19站!

在道縣,紅軍又一次創造了用步槍打下飛機的奇蹟:渡河期間,紅一軍團二師面對瘋狂低空俯衝轟炸的敵機,組織了優秀射手進行密集回擊,終於將709號敵機打了下來,兩名飛行員被活捉。

紅軍第一次用步槍打下飛機是在此前的9月7日,紅六軍團前鋒在廣西全縣大埠頭以西的石溪村,將一架低空掃射的敵機擊中後迫降於稻田中,兩名飛行員棄機逃跑時,被紅軍擊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