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在拼多多年销千万,重拾创业激情

今年52岁的姚培其是个退伍老兵,同时,他也是个连续创业者。经历过国有企业的繁荣、集体经济的改制,在新经济的浪潮下创办过民营企业,追随互联网的脚本主动“触网”转型,姚培其可谓是时代的“弄潮儿”。

2015年,随着网上流量红利的消逝,他再度出发,紧跟趋势,在社交电商拼多多商城开启了新的征途。功夫不负有心人,回报给他的,不仅是年销过千万的优异成绩单,他还获得了拼多多嘉兴区“金牌商家”的称号。

退伍老兵在拼多多年销千万,重拾创业激情

从实体经济到电商风口

姚培其1986年入伍,在部队当了四年武警,退伍后进了当地的一家乡镇企业,在纽扣厂当总经理。他说:“90年代初,厂里的效益特别好,每年的产值达到300—500万,那时候能达到500万产值的乡镇企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说这话时,姚培其充满了自豪感。用他的话说,20年前,他的工作就相当于公务员,是要考进去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迈入21世纪后,公司迎来了改制,从集体经济向公司化、市场化转制,纽扣厂摇身一变,成了中港合资企业。但同时,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放宽创业条件,市场竞争加剧,纽扣厂的效益还是无可挽回地日渐式微。

姚培其在那时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明显感觉到民营企业的运作更灵活,团队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便辞去了纽扣厂总经理的职位,专心经营自己的贸易公司。很快,互联网的大潮汹涌而来,无数实体经济在网上开启新的征途。不甘落后的姚培其也成了这波“弄潮儿”中的一员,2012年,他再次创业,在天猫和淘宝各开了一家女装店。

“以前在实体企业,维护老客户是重中之重。转战电商后,我感觉工作观念和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我80%左右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新客户上。并且,电商不仅要求高质量,对口碑、服务也有很高的要求。”姚培其坦言,这一转变对他的挑战不小,刚刚接触电商,一方面要学习新技术、新观念,另一方面,也要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方式。

紧跟趋势活到老学到老

但是,天不遂人愿,转战电商的姚培其并没有像前两次一样旗开得胜。

“那时候摸索直通车的操作模式,弄得不是很明白,第一年亏了20多万,2013、14年也就盈亏持平,刚好够发人工。”姚培其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很重要,60后的他在电商运营上根本追不上年轻人,恰巧外孙毕业,他就让外孙来公司帮忙,他专职负责货源组织。虽然情况稍有好转,但当时,电商平台已经趋于饱和,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姚培其也产生了无力之感。

2015年底,他从合作伙伴口中知道了拼多多这个电商平台,姚培其并没有贸然出手,而是深入了解了一下拼多多的商业模式。

“拼多多是一个新型的社交电商平台,利用社交时代人们愿意分享好物的网络习惯,迅速集聚了大量用户。那时候成立才不到3个月,已经有几百万的付费用户了。”姚培其说,他向合作伙伴了解清楚后,当即决定入驻拼多多,开了一家名叫“Hans·jones汉士·琼斯”的店铺。

“虽然朋友告诉我拼多多流量很大,但是真正在上面开始做生意,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回忆起刚刚在拼多多开店的情形,姚培其表示至今仍觉得神奇,连连感慨,“刚入驻,我什么宣传都没做,每天就有5、600单的销量,不久之后,销量就上涨到了每天1000单。那时候,我招了不少临时工来帮忙打包发货,后来这些临时工都变成了正式工。”

依托于拼多多平台的大流量,姚培其的团队根据后台的数据分析,对选品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新的经验,这让他在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中更加有把握,同时也为老朋友创造了价值。“以前我是下游,等于帮工厂卖货。现在,我变成了工厂的上游,因为我可以告诉他们消费者需要什么,喜欢的是什么。”

“行有行规,我觉得就像建设一个国家一样,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商家,首先要认真了解平台的规则,然后要遵守,不要蔑视或者不在意平台规则。这就像家庭教育,你光学习好没有用,还要会做人,懂事理。”

2016年,姚培其在拼多多上的销售额突破1000万,截止7月30日,店铺累计销售额已经超过1500万。“今年夏天,我卖了2万件衬衫,1万件T恤,下半年拼多多10月10日的周年庆活动、双11我也都准备好了,相信今年的业绩会更上一层楼。”

姚培其说,既要控制成本,又要保证质量,这十分考验他的管理水平。“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很重要。比如我在嘉兴平湖,浙江的劳动成本偏高,但这里是毛衫产业集群,在布料等方面有地区优势。同时,依托于产业带,我们也有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这一部分的成本优势更大。”

在拼多多,这位60后退伍老兵又一次找到了创业激情,也让我们充分感受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姚培其说:“社交电商是未来的趋势,我相信以拼多多为首的电商平台更符合现代人的购物方式。我们作为商家,其实既是卖家,也是买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