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被俘前為何沒自盡?他喝了龍腦,卻沒喝熱酒,功虧一簣

文天祥被俘前為何沒自盡?他喝了龍腦,卻沒喝熱酒,功虧一簣

外交上有兩種問題,小問題和大問題。小問題過一陣自己就消失了,大問題你做什麼都無濟於事。

文天祥被俘前為何沒自盡?他喝了龍腦,卻沒喝熱酒,功虧一簣

對南宋來說,外交上已經沒有小問題了,只剩下大問題。酒色過度的宋度宗剛駕崩,元軍就攻下了襄陽城,張弘範令旗一指,大軍準備渡過長江。張弘範喜不自勝,當場賦詩一首:

磨劍劍石石鼎裂,飲馬長江江水竭。

我軍百萬戰袍紅,盡是江南兒女血!

不得不說,沒有寬廣的胸襟,豪邁的氣魄,寫不出這等詩。可是,張弘範在歷史上的評價很低,原因很簡單,他是元軍兇殘的馬前卒,而不是中原的保護神。

初入旋渦

遠在贛州的文天祥接到了勤王詔書,茫然北望,似乎看到了一生之敵張弘範的笑臉,也聽到了震天動地的馬蹄聲。

回首自己半生榮辱,文天祥悲從中來,因十八年前得罪了奸相賈似道,落得個千里飄零的結果。可現在國家有難,自己的委屈又算什麼。作為讀書人,無法坐視山河淪喪,他散盡家財,招來五萬人,要去守衛國都。

文天祥被俘前為何沒自盡?他喝了龍腦,卻沒喝熱酒,功虧一簣

有朋友拉住文天祥的袖子,勸說道:“元兵勢大,你帶著這點人去臨安,無異於驅羊飼虎啊!”文天祥嘆息道:“難道我不知道危險嗎?然而國家存續三百多年,養育臣民億兆,一旦出現災禍,號召天下的兵馬,卻無一人回應,我感到恥辱啊!所以不自量力,願以一身報國,說不定能喚醒其他人,這樣一來或許國家還有救。”

一個文臣的覺醒無法挽救國家,一群臨時拼湊的鄉勇也打不了勝仗。文天祥組織的義軍不堪一擊,瞬間土崩瓦解,元軍直接攻到臨安城下。面對強敵,南宋大臣自覺分成了三部分,有人願意效法唐末張巡,死守臨安;有人願意殺出城去,到更南的地方堅持戰鬥;還有人主張乾脆投降,避免百姓再遭刀兵之苦。

文天祥被俘前為何沒自盡?他喝了龍腦,卻沒喝熱酒,功虧一簣

文天祥站了出來,願意出城跟元軍談判。到了敵人大營,文天祥不卑不亢地提出了南宋求和的主張,並警告敵人,江南尚有百萬士卒能夠一戰。元軍主將伯顏對議和的建議嗤之以鼻,但他敬重文天祥的勇氣,於是扣下了這位剛硬的書生。

文天祥久久不回,太皇太后謝道清猜到了結果,於是力排眾議,帶著四歲的宋恭帝投降了。南宋就這麼滅亡了嗎?沒有,很多文臣武將還想賭一把。

文天祥被俘前為何沒自盡?他喝了龍腦,卻沒喝熱酒,功虧一簣

他們保護恭帝七歲的哥哥趙昰(音夏)和四歲的弟弟趙昺(音炳)遁走南方,並擁立趙昰為帝(廟號端宗),繼續與元軍戰鬥。

忠心不改

文天祥雖然被拘禁,但寧死不降,伯顏欽佩文天祥是條好漢,派人押解他去大都。路經鎮江時,文天祥找了個機會逃脫守衛,甫獲自由,他就掉頭南下,去尋找端宗的下落。在這途中,為了勉勵自己,也為了勉勵抗元事業,他寫下了《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沒人知道文天祥經歷了多少磨難,但他最終還是達到了福州,撲倒在小皇帝端宗的身前。這一幕有些像一千年前張騫見漢武帝的樣子,忠臣異域歸來,死不改志,雖然衣衫襤褸,但忠心彪炳日月。文天祥被授予右丞相的職位,帶兵在東南與元軍周旋。

文天祥被俘前為何沒自盡?他喝了龍腦,卻沒喝熱酒,功虧一簣

景炎三年,九歲的端宗因為溺水死亡。國家半壁淪陷,少帝又沖齡夭亡,似乎一切都在暗示著最壞的結局。就在人們憂心忡忡的時刻,左丞相陸秀夫振臂一呼,讓六歲的趙昺繼位,改年號為“祥興”,他帶領殘兵退往崖山,無論如何不向元軍投降。

沒過多久,文天祥的部隊被打散,他本人被張弘範包圍。天下只有死社稷的忠臣,沒有苟且偷生的貳臣。文天祥預料到會有這一天,提早準備了一包龍腦(天然冰片),眼看無法脫身,仰頭吞下了藥片,但是他沒有死,安然無恙地被張弘範俘虜了。其實,此前很多人嘗試用龍腦自盡,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並非龍腦沒有毒性,問題在於是否用熱酒吞服。因為沒有搞清楚龍腦的藥效,文天祥求死不得,這讓他比死亡更加痛苦。

文天祥被俘前為何沒自盡?他喝了龍腦,卻沒喝熱酒,功虧一簣

張弘範是有英雄氣的人,如果不是立場不同,他也許會跟文天祥成為生死之交,兩人泛舟湖上,把酒當歌。所謂英雄惜英雄,他沒有殺文天祥,派人不斷勸降,但文天祥堅硬如鋼,一心求死,絕不降元。為了徹底吹滅文天祥心中的希望,張弘範押著文天祥到了崖山前線,讓他親眼看到南宋的滅亡。

元軍戰船行駛到零丁洋時,張弘範又勸文天祥:“宋軍主將張世傑是我同宗,當年也曾在我父親的軍中當差。請文丞相幫我寫一封信,勸他投降。否則大戰一開,生靈塗炭,於我,於他,於百姓又有什麼益處?”

隨後命人準備好紙筆,讓文天祥寫信。文天祥也不推辭,拿起筆就寫,刷刷點點,筆走龍蛇,不一會就擲筆於案,再不答話。

文天祥被俘前為何沒自盡?他喝了龍腦,卻沒喝熱酒,功虧一簣

張弘範湊到案前一看,紙上寫得正是那首《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弘範本就飽讀詩書,是個文武兼資的全才,讀到最後的汗青句,不僅慨然長嘆。他知道文天祥心志堅若磐石,再勸無用,讓人將其送回船艙。有人提醒張弘範:這文天祥是南人丞相,將軍可不能因為他誤了大事。張弘範大笑:這是忠臣,你們不懂。

文天祥被俘前為何沒自盡?他喝了龍腦,卻沒喝熱酒,功虧一簣

公元1279年3月19日,張弘範率水軍發起對宋總攻。宋、元兩千多艘戰船擠在崖山的江面,血戰了一天,最終宋軍全軍覆沒。陸秀夫不願少帝受元軍羞辱,絕望之際,背起七歲的小皇帝投入大海。周圍的君臣百姓看到這一幕,也紛紛投海殉國。自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兩宋踐祚319年,至此滅亡。

以身殉國

張弘範向來看不起南宋,命人在崖山岩壁上刻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以示顯赫的武功。在慶功宴上,張弘範又勸文天祥投降,仍然被文天祥拒絕,實在無可奈何,張弘範派人將文天祥送到了大都。

文天祥被俘前為何沒自盡?他喝了龍腦,卻沒喝熱酒,功虧一簣

元廷始終沒有放棄文天祥,甚至忽必烈親自勸說,但文天祥拒絕出仕元廷,忽必烈一氣之下賜死了他,但過了一會又後悔了,忙叫人去制止,可文天祥已經死了。人們在文天祥的衣服裡找到了一段話,算是他的遺言:孔子說要求仁,孟子說要取義,義到了盡頭,仁也就到了。讀聖賢的書,為了什麼呢?從今往後,我問心無愧了。

你對文天祥死不降元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