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好壞全在你

2019,好壞全在你


新商業進化論·013期

第 2927 篇深度好文:6500 字 | 10 分鐘閱讀

2018年的寒,在兩個方面表現得特別明顯:

一方面來自百度搜索的相關統計顯示,2018年全年,在百度搜索上關於“裁員”的新聞有278萬條; 另一方面來自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51%。

流量紅利逐漸消失、資本紛紛出局。從傳統企業到互聯網企業,各行各業都在想方設法,尋找控制成本和加速發展的平衡點。

無論是2018年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身處職場多年的普通白領,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來自各方被擠壓和威脅的“陣陣寒意”。

我們要如何面對這場凌冽的職場寒風?

我們應該儲備什麼?

夯實什麼?

延伸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建築一層“防護罩”?


一、修心

2019,好壞全在你

只要身處職場,就沒有誰能絕對的安全。

職場中發生的很多事情,我們可能只猜中了開頭,卻猜不中結局。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人選”。

為什麼會是我?

當事情真的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時候,受害者心態,成了我們不能適應事實的無能感。

什麼是受害者心態?

我們所說的受害者心態,不是家庭暴力,也不是職場性騷擾,或是巨大災難的真正受害者的心理狀態,它只是一種不健康的自我防禦機制。

我們身邊總有一些有受害者心態的人:

做項目的時候,被安排做了很多分散性的工作,就認為是老闆不賞識他; 其他同事私下聚會,就認為他們搞小群體,排擠自己; 甚至下班錯過了末班車,也能找到各種理由,認為是別人或者外界的錯……

有受害者心態的人,總是把“我覺得……”、“你應該……”掛在嘴邊。有受害者心態的人,甚至會覺得“我沒有錯,是命錯了。”

什麼叫命呢?

命往往都是內心的投射。我們常常說性格即命運,不一樣的性格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你內心把世界解讀成什麼樣,最終你就容易活成什麼樣,這也叫自證預言的假設。

自證預言的意思就是,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在公司上班,你覺得自己跟另一個同事總是合不來,不知不覺,你就會專挑對方缺點來看他。

比如他穿著太隨意、笑起來太假,或者總愛說一些笑話,你越看越覺得他不順眼,結果因為一些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這個時候,預言便實現了。

相反,如果你相信他人很好,你自然願意跟他共事,哪怕他犯了錯,你都能包容他,結果他會不讓你失望,成為一個非常出色、能幹的人。

如果職場上不懂一些心理學,真的會把自己玩死。

2019,好壞全在你

在職場中,及時止損是一種高級智慧。

發現自己的心態不好就及時調整,發現工作出現問題就及時修補,就算被裁員,也能修好心,做好斷舍離。

如何做到修心呢?

1.職業韌度

職業韌度是人力資源裡的一個概念。指一個人從上一份工作離職到找到下一份滿意工作所需要的時間。

一般時間越短,職業韌度越強;時長越長,職業韌度越小。換一句話說,職業韌度越強的人,越不怕裁員潮。

2.心理資本

美國著名學者Luthans在2004年提出了心理資本這個概念。

所謂心理資本,是指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是超越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

心理資本有四個維度:

  • 自信
  • 希望
  • 樂觀
  • 韌性
2019,好壞全在你

在我們身邊,無論男女老少,學歷高低,性格內向還是外向,我們會發現,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強大的心理資本,它往往是最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

很多事情,不應該過於執著。能接受最壞的,才能擁有最好的。

美國的心理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斯說過:

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握。

3.逆向思考力

正向思維是沿著人們習慣性的思考路徑去思考,而逆向思考力則是指背逆人們的習慣路線去進行思考的思維方式。

事實上,這樣一種“逆向思考”的模式可以廣泛運用於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

比如:

當大家紛紛談論,認為未來5年職場環境很差,失業人數會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思考。

未來5年,到底哪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哪些行業、哪些崗位能比較牢固的“護城河”?

我們身上,哪些東西是我們在未來5年真正可以依賴的?


擁有逆向思考的能力,能讓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尋找到更多解決辦法。

二、養性

2019,好壞全在你

馬雲曾經談過他對命運的理解,他認為性格決定命運,本性決定你的命,格局決定你的運!

所以,性格包含了本性(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和格局,決定了你的競爭力。

1.多維度競爭

我們活在三維世界裡,看到的不光是平面,也要看到立體的,我們把這個稱之為維度。

從競爭角度來看,競爭也是有維度的,主要有以下五個維度:

  • 事業層面的競爭
  • 企業層面的競爭
  • 行業層面的競爭
  • 產業層面的競爭
  • 商業層面的競爭

實際上,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多維度打造競爭力,都能使我們站在一個新的高度,擁有一個新的視覺。

建立自己多維度競爭的方法有很多:

① 保持自己邊進步、邊思考的能力;

② 持續自我迭代和更新,持續自我定位;

③ 無限修復,要輸得起,更要贏得起。

2.長線思維

HR面試的時候,常常出現這兩個高頻問題:

你堅持最久的一件事是什麼?你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收穫?

現在很多人找工作,以工資為選擇標準,哪裡工資高就往哪裡跳,我們形容叫“奶頭樂”。

就像嬰兒的安慰奶嘴:它其實並沒有讓嬰兒填飽肚子的功能,僅僅是讓嬰兒的感覺好一點。

再比如讀書,短期來看很難產生什麼大的改變,但時間拉長到五年、十年,這就是一個巨大的變量。

工作中,有短期目標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如果一直是這種心智模式和價值取向,長期來看,卻並不益於成長。

2019,好壞全在你

關注長期的人,比關注短期的人有巨大的競爭優勢。

通常,長線思維是一種活得更久的思維。

每個人都會在長線和短線之間權衡,但是在一段時間內,我們都會處在一種灰度認知狀態。

灰度認知,是指我們在看待“自我”、“他人”與“社會”時,不進行絕對的評判,保持一定的空間,以及一定的反向聯想,這樣可以使我們避免落入一種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狹隘思維之中,從而使我們更加的客觀和遊刃有餘。

有的人耐心更足,它的灰度夠就更偏向於長線思維,有的人則偏向於短線思維。

活在未來的人,更多是擁有長線思維的人,他們善於研判趨勢、高瞻遠矚。他們更多的提到“活到老學到老”、“願景、目標”、“長期”、“預判”等等。

2019,好壞全在你

活在未來的人,才有可選擇權,才有可能跑贏人生的大盤。

3.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是人才管理領域的一個基礎模型,全面描述了一個人所有的內在價值要素,幾乎所有大公司都會用它來進行人才篩選和培養。

冰山模型包含的三大要素:

第一,知識和技能。

知識:是指了解比較多的領域。這與我們所學的專業、常看的書籍、從事的工作、甚至業餘愛好有關。

技能:是指所具備的某個領域的硬性能力,比如會編程、會用Excel、會製作PPT等等。

第二,能力(通用能力)

比如學習和思考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相對知識和技能來說,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能力跟知識技能最大的區別在於:知識和技能屬於特定領域的;而能力則更多是通用領域的。但是“創新”這種能力,是適合任何領域的,一旦掌握,是能夠遷移的。

第三,天賦,包括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

如果你是成就感動機的人,就去做諮詢工作,會比權利動機的人感受到更多快樂,也更容易做好。

但是,如果你是性格內向的人,去做組織協調的工作,需要和不同的人溝通協調,會降低你的快樂感。

天賦對於成人來說,幾乎是不可改變的。同時,也很難觀察到,即便是自己,也常常意識不到自己的天賦在什麼地方。


2019,好壞全在你

上面這三類因素,越往冰山下面的部分越難培養,越難發現,當然也越能成為競爭優勢。

三、立身


2019,好壞全在你

成長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在這個變革和重塑的時代,要想緊跟時代的步調,就需要快速成長,敢於重塑。

重塑,是勇氣,更是精神。

在工作中,尤其需要重塑。工作重塑是指員工自己(不是組織管理者)對工作任務的主動再設計。

著名工作重塑專家Wrzesniewski和Dutton(2001)根據工作重塑的內容將工作重塑分為任務重塑、關係重塑和認知重塑三種類型。

重塑,不是遠離過去,而是與新的自己相遇。

1.專業化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弗裡德里曼,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個有趣的故事叫“小鉛筆的家譜”:

一支鉛筆是怎麼被造出來的呢?

首先製造鉛筆的木材來自一棵樹,一棵長在北加利福尼亞和俄勒岡的筆直的雪松。工人們把它砍倒,運到站臺的過程中需要鋸、卡車、繩子……無數工具。

這些工具的製造過程涉及許多人和各種各樣的專業技能,最後在威爾克斯巴勒做成了一隻鉛筆。

但是,鉛筆頭上那個被我們稱做擦子的東西在鉛筆製造業上叫“筆擦”。

人們一般都以為那是橡皮做的。

實際上橡皮只用於結合的目的,真正起擦除作用的物質實際上叫做“硫化油膏”,這東西看起來像橡皮,其實是用荷屬東印度群島(即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產的菜子油和硫氯化物化合反應製成的……


這個故事很形象地告訴我們:

沒有專業化分工,一個人窮其一生,連一支小鉛筆也不可能製造出來。

專業化是通過勞動分工,將類型相近的工作統一由具備專門知識技能的人才來完成的過程。

普通的非專業性群體經過培訓逐漸符合專業標準,成為專業性職業從業者並獲得相應專業地位,那麼專業性人才就完成了向職業化的轉換。

專業化是職業化的前提,職業化的“專才”首先必須是專業化的人才。


2019,好壞全在你

但是,專業化並不等同於職業化,一個人如果僅僅具備從事某項職業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只能稱之為專業化人才,而只有當他同時具備相應的職業道德,並將該職業作為長期的追求時,才能稱之為職業化“專才”。

在職場待的越久就越會發現,在公司裡,那些不可替代的崗位上,往往都是專家級員工。

即便面對寒冬,企業要“換血”,這些專家級員工的崗位和地位也往往十分牢固。

專業化的空間很廣闊,你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因為專業化的能力永遠都能幫你找到新的飯碗。

工作,實質上是一種交換關係,我們付出專業能力,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支付相應的薪水和報酬。

2019,好壞全在你

要想過得好,我們就得讓自己更專業。

2.專業主義

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預言:專家的時代已經到來。

大前研一在《專業主義》一書中提到,在21世紀激烈的競爭中,我們無處退縮。

個人之間、企業之間、國家之間的競爭已經跨越國界,勝利者與失敗者的區分變得更為清晰,唯有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兼備的專家才能在全球化經濟社會站穩腳跟。

在如今的職場環境中,也許我們並不是天才,但是通過專注於某一個領域,我們完全可以使自己成為“專才”,成為不可替代的人才。

在這個時代,專業人士應該具備四種能力:

第一種能力:先見能力

能夠看清別人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

第二種能力:構思能力

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方法讓機會變為現實的能力。

第三種能力:討論能力

邏輯思考和邏輯交流的能力。

第四種能力:適應矛盾的能力

俯瞰全局思考問題的能力。

這四種能力,也是我們未來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不僅是未來,今天,這些能力就已經拉開了專家人才與普通人之間的差距。

如果我們還遠遠不夠成為一個專家級人才,那麼我們需要不斷精進,要讓自己在崗位上成為不可替代。

在新的環境下,實時更新才是常態。

3.保值

成為專家級人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能夠系統地培養自己全方位的能力。

① 修煉基本功

我們尤其要提升崗位技能的能力,畢竟崗位技能才是最能表現我們價值的核心。

不管是在哪個崗位,都有很多必備的崗位技能基本功。我們要先審視自己,基本功是否修煉到位。

把基本功修煉好了,再去練其他技能,因為打好地基才能蓋好房子。

② 增強執行力

在修煉基本功的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優化思維方式,它能讓我們尋找到最佳途徑,從而事半功倍;而增強執行力,就是要把想法付諸實踐,因為專業精神,往往是從踐行開始的。

4.增值

很多人覺得,修煉基本功容易,但是讓自己增值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或者找不到具體的方式。

① 優化專長

首先要強化與更新已有的核心職業技能。

我們要竭盡所能優化現在的技能,讓工作更高效。不僅要實時關注專業領域的新發展,以超出常規的工作環境來檢測現有技能,還要時刻做好準備,迎接展示自己才幹的機會。

這要求我們要穩紮穩打,要確保在我們現有的工作環境中佔據優勢的第一步。

② 開展附加技能

在我們的職業技能之外,我們要向與職業技能向相似的領域進行拓展,試著讓自己縱向深入,橫向拓寬。

在拓展技能的過程中,我們要時時保持警惕和好奇的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對於職場而言,是一種極度需要的技能。

實際上,在我們附加技能的拓展除了通過我們個人的系統學習獲取之外,在工作中,企業也會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提供各種平臺和機會。

③ 職業洞察

洞察是對職業生涯的思考。每一個職業可能都有它的職業壽命,摸清自己職業的“壽命”,要自己在五年之後、十年之後,自己的職業技能的價值還剩多少?

世界正在逆水行舟,你,不進則退。

選擇好,明確好,你得讓自己站在正確的地方。

四、歸一

2019,好壞全在你

大千世界,我們都是普通人,也會憂國憂民,也會傷春悲秋,也會義憤填膺。

但是更多時候,我們要學會看淡一切。

因為,不論身處在怎樣的時代,不論寒潮到底何時結束,我們都在努力,拼盡全力讓自己和家人過得幸福。

也許,2018年,你被裁員了;

也許,2018年,你被降薪了;

也許,2018年,你過得很艱難……

但是,2018年已經過去了。2019年,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我們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對,因為接受生命中發生的一切本身就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著名的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

他在有生之年成功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在他78歲高齡時,接手重建已經破產的日航,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使日航做到了三個第一:

利潤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水平世界第一。

在稻盛和夫《六項精進》的書中,他提到,“六項精進”是我們度過美好人生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條件:

要謙虛,不要驕傲;要每天反省;活著,就要感謝;積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持續實踐“六項精進”,我們的人生必將更加幸福和美好,幸福和美好的程度將超過我們自己的能力和想象。

我們窮極一生追求的,不就是幸福嗎?

央視曾經有一個特別經典的採訪:你幸福嗎?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

韋氏字典很簡單地把幸福感定義為:

一種存在的狀態,在這種狀態裡,個體的情緒分佈於從持久的滿足感到激烈的愉悅感之間不等。一種愉悅的、讓人們滿足的經驗。

早在1960年,記者 Gordon Young曾問心理學大師榮格,“你認為,想要獲得幸福感,人類的頭腦裡需要哪些必備的基本要素?”

榮格用以下5點回答了這個問題:

①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② 良好的人際和親密關係,例如婚姻、家庭、朋友關係等

③ 從藝術與自然中感知美的能力

④ 一定的生活水準和令人滿意的工作

⑤ 一種能夠成功地用來應對世事變遷的哲學或宗教的視角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認知幸福感:

  • 心理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是個體根據自定的標準,通過對自我生存質量進行綜合評價而產生的一種比較穩定的認知和情感體驗。

其評價指標包括自我接受、個人成長、生活目標、良好關係、環境控制、獨立自主、自我實現、生命活力等一系列維度。

  • 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主要是指人們對其生活質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認知性的整體評價。

在這種意義上,決定人們是否幸福的並不是實際發生了什麼,關鍵是人們對所發生的事情在情緒上做出何種解釋,在認知上進行怎樣的加工。

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我們努力工作,但是我們拼命工作,不僅僅為了吃飯。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要採取真摯的、“特別”認真態度去對待。

持續不懈的努力才能讓人生好轉,才能培育高尚的人格,才能把與生俱來的靈魂磨練得更加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