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新时代丨如何推动老城保护留住京味儿?代表委员这么说

1月17日晚,“履职新时代”邀请市人大代表崔勇,市政协委员宋慰祖、张景华,为老城保护和中轴线申遗建言献策。

//

‍崔勇代表:胡同治理不能失去京味

//

履职新时代丨如何推动老城保护留住京味儿?代表委员这么说

1月17日晚,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履职新时代”代表委员第六场专访邀请文物、文化、规划和建设方面的代表委员就“老城保护和中轴线申遗”主题答记者问。

图为专访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千龙网记者 万小军摄

“我就是出生在胡同里的人。”作为北京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正阳书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勇在17日晚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上分享他的履职故事。

熟识崔勇代表的人都知道他和胡同结缘很深,打小生长在胡同里,对胡同里的文保院落门儿清。

去年履职以来,他更是经常就往胡同跑,几位曾经居住在胡同里尤其是文保院落里的老街坊成为他的聊天对象。“从开始接受腾退到搬入新居,在和他们的访谈里,感受到政府在改善民生、文物腾退方面的力度,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解决了文物的安全隐患。”崔勇说。

去年,崔勇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对北京老城直管公房院落文物腾退力度的议案,市文物局给予了答复,崔勇说,“结果很满意”。

对于胡同风貌保护,崔勇认为有好的一面,也有待提高的一面。

去年,胡同里发生了一个变化,厕所里装上了空调。住在胡同里的老北京人都知道,三九天上厕所是需要勇气的。现在有了空调,卫生洁具更节能,环境更加干净整齐,胡同厕所臭味小了,这是一次真正的‘厕所革命’。

“厕所革命”开展的有声有色,但胡同不能失去京味。崔勇说,

在修缮过程中,有一种简单地给外立面贴仿古砖的做法,这让胡同失去了京味儿。疏解腾退后,释放出大量存量空间,建起了街心花园、口袋公园,这是好事!但是,没有把皇家园林、王府文化、北方文化等地方特色园林艺术展现出来,“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今年,崔勇重点关注北京中轴线沿线腾退工作,“2018年太庙和北海都做了腾退,相比较来看,两种腾退的实施路径存在差异。”崔勇说,希望在落实总规的过程中,制定统一的标准政策。

//

‍宋慰祖委员:连续12年呼吁复建曹雪芹故居

//

履职新时代丨如何推动老城保护留住京味儿?代表委员这么说

1月17日晚,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履职新时代”代表委员第六场专访邀请文物、文化、规划和建设方面的代表委员就“老城保护和中轴线申遗”主题答记者问。

图为专访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千龙网记者 万小军摄

“我当了10年人大代表,2年政协委员。10年人大代表期间,写了400条建议。两年政协委员,写了55条提案。”作为一名老代表、新委员,宋慰祖先总结了他12年履职经历中的数据,他认为,无论是建议还是提案,能不能落实,在于其是不是具备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连续12年的履职经历,有一件提案,宋慰祖持续提了12年,那就是“曹雪芹故居复建”。宋慰祖说,这条提案得到了房产单位明确答复,2018年正式开工,土地已经调整完成。今年,他的提案是如何利用好复建的曹雪芹故居。“曹雪芹故居复建不是目的,如何更好地利用更重要。”

“广渠门大街207号院,我从小就生活在那附近,就在中轴线旁边。”宋慰祖介绍说,1982年,国家第一档案馆的馆员在清理档案的时候,发现江宁织造局给雍正上书,请求能不能把位于蒜市口的17间半宅子还给他们。后来朝廷把这房子还给了曹家。曹雪芹回到北京,居住的第一个居所就在这儿,大概生活了十几年,形成了关于《红楼梦》的构思。《红楼梦》里的很多情节,都是曹雪芹在这一带居住的反映。像《红楼梦》里提到的卧佛寺,其实不在今天的植物园,而是在广渠门内大街,今天花市枣园小区的所在地。庙已经没有了,300年的老枣树还活得好好的。在北京城,有皇家档案记载的曹雪芹故居仅此一处,也是红学家一致认定的曹雪芹故居。修两广路时,曹雪芹故居被拆除了。

今年除了继续呼吁曹雪芹故居复建外,宋慰祖还特别总结分析了当前文物保护的问题。

“以中轴线为中心的文物,目前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使用不合理,把王府用作办公、住宿,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非常不利;

第二个问题是不开放,由于占用、或者腾空后归属到不同单位,文物的开放程度也不够。

三是不安全,私搭乱建给文物保护造成了不安全的隐患,希望能够通过疏整促,包括副中心搬迁后腾出来的空间,用于文物保护。

//

张景华:建议将南海子地区列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

履职新时代丨如何推动老城保护留住京味儿?代表委员这么说

1月17日晚,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履职新时代”代表委员第六场专访邀请文物、文化、规划和建设方面的代表委员就“老城保护和中轴线申遗”主题答记者问。

图为张景华委员答记者问(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千龙网记者 万小军摄

今年,北京要编制中轴线保护规划,推进遗产点腾退、钟鼓楼周边疏解整治、正阳门到永定门步行环境提升等30余项重点项目。17日晚,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履职新时代”代表委员第六场专访邀请文物、文化、规划和建设方面的代表委员,并就“老城保护和中轴线申遗”展开讨论。北京市政协委员、光明日报社北京记者站站长张景华建议,将南海子地区列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规划,以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作用。

张景华说,抓住第三轮“城南行动计划”发展机遇,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邀请专家调研评估,成立相关研究机构,加快整理南海子地区历史文献,深入挖掘文化价值。

张景华是资深媒体人,关注老城保护十年有余,“作为一个媒体记者,不仅仅要报道宣传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更要积极推进这个进程,这是一个记者的使命。”她2018年首次当选政协委员,采访中积累总结出很多“保护和修缮”经验,提建议丝毫不含糊。

她在提案中介绍,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区域内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市级等各级文物保护400余处,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是北京的“文明之源、历史之根、文化之魂”。作为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永定河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健康的景观河……遗憾的是,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化生态精华区的南海子地区,目前并没有被列入该文化带建设。

追溯历史,南海子地区曾纵横广布湿地,历史上与永定河的活动密切相关,是承载当地历史的重要文脉,亦为辽金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文化活动提供重要地理基础。其是清朝园林理政模式的发源地,与紫禁城、“三山五园”共同构成京城三大皇权中心,是启用时间最早,规模最为宏大,功能齐全,京师地区紫禁城之外的重要政治活动中心。现存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建德寿寺、元灵宫等20余处庙宇。

如今,位于北京中轴线南延长线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侧的南海子,则是首都“一核两翼”布局的重要腹地,京雄发展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南中轴生态文化发展轴上的文化高地和生态亮点。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化生态精华区,团河行宫和南海子公园成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张景华认为,

目前,存在对南海子地区的文化研究重视不够,重要文物建筑保护不给力,文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她建议,加强南海子地区重要文物的保护和修缮。重点推进南海子地区团河行宫、德寿寺的修复和利用,妥善保护昆仑石、宁佑庙碑等历史遗迹。

同时,张景华呼吁加强文物立法。现在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很多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定的。当时文物保护的形势比较简单,文物保护也不迫切,和现在不一样。目前现有的文物立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文物保护的需求。“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在文物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上,应该在全国做示范和引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张景华建议北京市要加大关于新总规的宣传力度,并介绍自己关于落实北京市新总规的宣传方案。“我提的四点建议全都得到落实,给了我莫大鼓励。”

记者: 刘美君 李金鑫 万小军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