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新時代丨如何推動老城保護留住京味兒?代表委員這麼說

1月17日晚,“履職新時代”邀請市人大代表崔勇,市政協委員宋慰祖、張景華,為老城保護和中軸線申遺建言獻策。

//

‍崔勇代表:衚衕治理不能失去京味

//

履职新时代丨如何推动老城保护留住京味儿?代表委员这么说

1月17日晚,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履職新時代”代表委員第六場專訪邀請文物、文化、規劃和建設方面的代表委員就“老城保護和中軸線申遺”主題答記者問。

圖為專訪現場(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

千龍網記者 萬小軍攝

“我就是出生在衚衕裡的人。”作為北京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正陽書局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勇在17日晚履職新時代集體採訪上分享他的履職故事。

熟識崔勇代表的人都知道他和衚衕結緣很深,打小生長在衚衕裡,對衚衕裡的文保院落門兒清。

去年履職以來,他更是經常就往衚衕跑,幾位曾經居住在衚衕裡尤其是文保院落裡的老街坊成為他的聊天對象。“從開始接受騰退到搬入新居,在和他們的訪談裡,感受到政府在改善民生、文物騰退方面的力度,切實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解決了文物的安全隱患。”崔勇說。

去年,崔勇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大對北京老城直管公房院落文物騰退力度的議案,市文物局給予了答覆,崔勇說,“結果很滿意”。

對於衚衕風貌保護,崔勇認為有好的一面,也有待提高的一面。

去年,衚衕裡發生了一個變化,廁所裡裝上了空調。住在衚衕裡的老北京人都知道,三九天上廁所是需要勇氣的。現在有了空調,衛生潔具更節能,環境更加乾淨整齊,衚衕廁所臭味小了,這是一次真正的‘廁所革命’。

“廁所革命”開展的有聲有色,但衚衕不能失去京味。崔勇說,

在修繕過程中,有一種簡單地給外立面貼仿古磚的做法,這讓衚衕失去了京味兒。疏解騰退後,釋放出大量存量空間,建起了街心花園、口袋公園,這是好事!但是,沒有把皇家園林、王府文化、北方文化等地方特色園林藝術展現出來,“這些方面有待提高”。

今年,崔勇重點關注北京中軸線沿線騰退工作,“2018年太廟和北海都做了騰退,相比較來看,兩種騰退的實施路徑存在差異。”崔勇說,希望在落實總規的過程中,制定統一的標準政策。

//

‍宋慰祖委員:連續12年呼籲復建曹雪芹故居

//

履职新时代丨如何推动老城保护留住京味儿?代表委员这么说

1月17日晚,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履職新時代”代表委員第六場專訪邀請文物、文化、規劃和建設方面的代表委員就“老城保護和中軸線申遺”主題答記者問。

圖為專訪現場(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

千龍網記者 萬小軍攝

“我當了10年人大代表,2年政協委員。10年人大代表期間,寫了400條建議。兩年政協委員,寫了55條提案。”作為一名老代表、新委員,宋慰祖先總結了他12年履職經歷中的數據,他認為,無論是建議還是提案,能不能落實,在於其是不是具備可實施性和可操作性。

連續12年的履職經歷,有一件提案,宋慰祖持續提了12年,那就是“曹雪芹故居復建”。宋慰祖說,這條提案得到了房產單位明確答覆,2018年正式開工,土地已經調整完成。今年,他的提案是如何利用好復建的曹雪芹故居。“曹雪芹故居復建不是目的,如何更好地利用更重要。”

“廣渠門大街207號院,我從小就生活在那附近,就在中軸線旁邊。”宋慰祖介紹說,1982年,國家第一檔案館的館員在清理檔案的時候,發現江寧織造局給雍正上書,請求能不能把位於蒜市口的17間半宅子還給他們。後來朝廷把這房子還給了曹家。曹雪芹回到北京,居住的第一個居所就在這兒,大概生活了十幾年,形成了關於《紅樓夢》的構思。《紅樓夢》裡的很多情節,都是曹雪芹在這一帶居住的反映。像《紅樓夢》裡提到的臥佛寺,其實不在今天的植物園,而是在廣渠門內大街,今天花市棗園小區的所在地。廟已經沒有了,300年的老棗樹還活得好好的。在北京城,有皇家檔案記載的曹雪芹故居僅此一處,也是紅學家一致認定的曹雪芹故居。修兩廣路時,曹雪芹故居被拆除了。

今年除了繼續呼籲曹雪芹故居復建外,宋慰祖還特別總結分析了當前文物保護的問題。

“以中軸線為中心的文物,目前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使用不合理,把王府用作辦公、住宿,對文物的保護和利用非常不利;

第二個問題是不開放,由於佔用、或者騰空後歸屬到不同單位,文物的開放程度也不夠。

三是不安全,私搭亂建給文物保護造成了不安全的隱患,希望能夠通過疏整促,包括副中心搬遷後騰出來的空間,用於文物保護。

//

張景華:建議將南海子地區列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帶

//

履职新时代丨如何推动老城保护留住京味儿?代表委员这么说

1月17日晚,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履職新時代”代表委員第六場專訪邀請文物、文化、規劃和建設方面的代表委員就“老城保護和中軸線申遺”主題答記者問。

圖為張景華委員答記者問(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

千龍網記者 萬小軍攝

今年,北京要編制中軸線保護規劃,推進遺產點騰退、鐘鼓樓周邊疏解整治、正陽門到永定門步行環境提升等30餘項重點項目。17日晚,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履職新時代”代表委員第六場專訪邀請文物、文化、規劃和建設方面的代表委員,並就“老城保護和中軸線申遺”展開討論。北京市政協委員、光明日報社北京記者站站長張景華建議,將南海子地區列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規劃,以發揮其應有的歷史作用。

張景華說,抓住第三輪“城南行動計劃”發展機遇,政府相關部門應儘快邀請專家調研評估,成立相關研究機構,加快整理南海子地區歷史文獻,深入挖掘文化價值。

張景華是資深媒體人,關注老城保護十年有餘,“作為一個媒體記者,不僅僅要報道宣傳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更要積極推進這個進程,這是一個記者的使命。”她2018年首次當選政協委員,採訪中積累總結出很多“保護和修繕”經驗,提建議絲毫不含糊。

她在提案中介紹,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區域內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市級等各級文物保護400餘處,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是北京的“文明之源、歷史之根、文化之魂”。作為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把永定河打造成環境優美、生態健康的景觀河……遺憾的是,作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文化生態精華區的南海子地區,目前並沒有被列入該文化帶建設。

追溯歷史,南海子地區曾縱橫廣佈溼地,歷史上與永定河的活動密切相關,是承載當地歷史的重要文脈,亦為遼金元明清時期的政治、文化活動提供重要地理基礎。其是清朝園林理政模式的發源地,與紫禁城、“三山五園”共同構成京城三大皇權中心,是啟用時間最早,規模最為宏大,功能齊全,京師地區紫禁城之外的重要政治活動中心。現存舊衙門行宮、新衙門行宮、建德壽寺、元靈宮等20餘處廟宇。

如今,位於北京中軸線南延長線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側的南海子,則是首都“一核兩翼”佈局的重要腹地,京雄發展走廊的重要節點,也是南中軸生態文化發展軸上的文化高地和生態亮點。作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文化生態精華區,團河行宮和南海子公園成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張景華認為,

目前,存在對南海子地區的文化研究重視不夠,重要文物建築保護不給力,文化宣傳不到位等問題。她建議,加強南海子地區重要文物的保護和修繕。重點推進南海子地區團河行宮、德壽寺的修復和利用,妥善保護崑崙石、寧佑廟碑等歷史遺蹟。

同時,張景華呼籲加強文物立法。現在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很多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制定的。當時文物保護的形勢比較簡單,文物保護也不迫切,和現在不一樣。目前現有的文物立法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文物保護的需求。“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在文物立法和執法的力度上,應該在全國做示範和引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張景華建議北京市要加大關於新總規的宣傳力度,並介紹自己關於落實北京市新總規的宣傳方案。“我提的四點建議全都得到落實,給了我莫大鼓勵。”

記者: 劉美君 李金鑫 萬小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