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空难,一个念头

1979年11月28日,南极洲发生了一场空难。

那天,新西兰航空公司机长吉姆.科林斯,驾驶南极观光之旅航班,飞越南极洲。

当时飞机上有237名乘客,20名机组人员。

一场空难,一个念头

按照计划,飞机将在中午一点飞过南极洲罗斯岛,途经美丽壮观的默多克海湾和埃里伯斯火山。

吉姆机长是第一次驾驶飞越南极洲的航班,他对此充满了期待。

但是当他快飞到目的地,与南极基地确认当地天气情况时,却被告知天气糟透了。

低至六百米处的天空积聚了一层厚厚的阴云,还有少量降雪,在天气多变的南极地区,暴风雪随时可能来袭。

基地建议机长马上向西改变航向。

机长心里无比失望。他没有立即改变航向,而是起了一个念头“如果降低飞行高度到云层的下方,就能看到南极景象了。”

于是他开始降低飞行高度,一直降到450米高度时,窗外仍然是白茫茫一片。

飞机遭遇了南极特有的恶劣天气---乳白天空,天空与地面因暴风雪形成乳白色,地面能见度只有一米。

机长意识到了风险,他迅速向上调整飞机,这时候飞机已经降到了离地面只有120米高度。

飞机的警告系统急促报警时,机长急了,他拼命将动力开到最大,机头一下被抬起了15度。

飞机的时速达到了每秒480公里,在白茫茫的混沌中,笔直撞向了埃里伯斯火山。

飞机当即爆炸,机上257个人全部罹难。

埃里伯斯火山在希腊神话中的意思是“通往冥界的路”。

机长的一个念头,让257个人走向了通往冥界的路。

这可以说是一个念头造成的悲剧,也可以说是念头背后的性格造成的悲剧。

吉姆机长在南极基地提醒当地天气情况恶劣的情况下,在第一次驾驶南极航班,对当地气候和地形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仍然被欲望驱使,怀着侥幸心理,走向了死亡之途。

此类故事有很多。

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害了四个同学,他第一次动了杀人的念头,是因为一句话。

有一次他和同学打牌,中间起了争执,同学争吵中指责他种种不是,最后总结了一句:“吃饭的时候,连你的广西老乡都不愿意叫你了”。

这句话深深刺伤了马加爵,他脑子里不停地想着这句话,越想越恨,起了一个念头,要把他们全都杀了。

这一个小小的恶念,在他的脑海里不停地盘旋,力量越来越大。就像台风的形成,起初只是一个热带气旋,气旋不停旋转,成为具有强大破坏力的台风。

马加爵被恶念完全吞噬,做出了疯狂的行动,他买来铁锤,在宿舍里捶杀了四个同学。

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恶念是恶龙也是深渊,马加爵的恶念把他拖入了深渊,也夺走了四个年轻的生命。

一场空难,一个念头

佛法讲善护念,就是要好好照护自己的念头。

念头是有力量的。

改变心念,就可以改变生活。

有一个禅宗故事,一个老太太,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会坐在路口哭。

因为她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卖伞的,一个是卖米的。

晴天的时候,老太太担心伞卖不出去,雨天老太太担心米卖不出去。

于是晴天和雨天她都难过哭泣。

一个禅师对她说,下雨的时候,你要想卖伞的女儿会卖很多伞。

晴天的时候你要想卖米的女儿会卖很多米。

老太太听了禅师的话,转了心念,以后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都能开心了。

生活总是有喜有忧,心念如果总是聚焦在不好的一面,就会成为那个整天哭泣的老太太。

一念之间,可以是地狱,也可以是天堂。

一场空难,一个念头

心理学上有一种合理情绪疗法, 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的,并不是事件本事,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

比如同样查出了一个疾病,都是百分之六十的治愈率。

乐观的人的想法是:“毕竟有百分之六十能治愈,没事的”。

悲观的人的想法是:“毕竟有百分之四十无法治愈,没救了”。

他的情绪就会低落、抑郁、悲伤,他的每一个念头都是负面的消极的,严重影响着自身免疫力。

悲观自卑的人总是用否定的方式定义外界,用消极的念头打击自己。

乐观自信的人习惯用肯定的方式定义外界,用积极的念头鼓励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通过一个个的念头与自己对话。

习惯性的念头会发展成意识,形成性格,然后书写命运。

看护好念头就是不让恶念盘旋,不让负面念头影响自己情绪。

看护好念头,让自己的心心念念都是正念,就能拥有平静自在的内心。

善护念是我们对自己最好的照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