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才能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培養孩子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才能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許多家長在私下談論子女的學習時,不免對孩子的寫作能力表示擔憂,明明很簡單的一個作文,憋了半天還沒起個頭,真不知道是太笨了還是太懶了......

培養孩子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才能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孩子太笨或太懶,往往是因為他們對生活和世界缺乏瞭解。雖然寫作手法千千萬,但是生活細節才是源頭活水,只有認真細緻地觀察了生活,孩子才能寫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培養孩子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才能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小盛今年上初中二年級,週五的時候,語文老師佈置了一篇以“從農村40年鉅變看改革開放”為主題的週末作業,由於他涉世不深,見識不廣,寫出來的文章辭藻貧乏,自己都感覺不滿意,因此他向爸爸尋求建議。

後來,小盛雖然在爸爸的啟發下以農村養鴨致富作為選題素材來體現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鉅變這個主體,但還是不夠生動和缺乏生活的氣息。

為此,小盛爸爸讓兒子直接走進養鴨場,專門實地觀察鴨群、與養殖戶攀談聊天,做筆記。

改後的作文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養殖戶生活狀況的改善和鴨子行走嬉戲的場面,寫得十分接地氣,活靈活現,並老師作為範文在課堂上朗讀。

培養孩子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才能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認真細緻地觀察生活對於寫出好文章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實際上,不僅僅是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做研究工作更需要細心觀察的能力。作為父母,應該從小引導孩子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細節,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很大裨益。

培養孩子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才能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李曠很小的時候起,媽媽就有意地引導他留意身邊的事物——“看,這是一朵花,一朵美麗綻放的花。”“看,天上飛過那隻鳥,多可愛的鳥啊!”“注意,路上有很多汽車,還有來來往往的行人。”

受媽媽的影響,李曠總是睜大好奇的眼睛,細細地打量著這個世界,在媽媽的引導下,他不斷地看到新奇的事物,引起他的好奇心,並激發了他留心觀察的興趣。

培養孩子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才能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從4歲起,和家人一起外出時,李曠開始越來越多地告訴大家他又發現了什麼有趣的東西——“爸爸媽媽,柳樹發出嫩芽了。”“那邊有一輛大吊車,它的力氣好大好大的。”“很多蜜蜂在採蜜呢。”“我看見好多小螞蟻排著長長的對,它們在合作搬東西。”每每聽到兒子向她介紹他的新發現,媽媽都表現得很高興,並誇獎兒子很細心,竟然看到這麼有趣的東西,希望兒子能告訴媽媽越來越多這樣的事情。

到了李曠上學的年紀,他已經養成了善於觀察細節的習慣和做事謹慎認真的性格。在學習和生活中,他很少粗心大意、丟三落四。


培養孩子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才能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在孩子學習如何觀察的過程中,即使他說出來的結論顯得稚嫩、膚淺,父母千萬不要不屑一顧、冷嘲熱諷或者不予理睬,而應該積極配合孩子,給予孩子積極的評價和恰當的肯定,鼓勵他繼續去觀察探索,並引導他不僅用眼睛去觀察,更好靠心靈去感受、去感悟。

當孩子認真觀察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專注地體會、思考,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形成細心、認真、謹慎、敢於設想創新的性格。

培養孩子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才能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