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論語》和《道德經》哪一個更勝一籌?

橘子7954


論語是孔子的觀點思想,是講入世的,在大社會,小社會有所抱負,為了理想慾望。在大圈孑,小圈子按潛規行事,有些則不擇手段,但慾望是沒有盡頭的。可以說是一種病態的生存環境,人生下來就被規劃了未來,將來怎麼樣,但現實並人非所願,機器人般生存著,被裝在某種套子裡,苦苦爭扎,失去了人的天性,沒有快樂而言。 《道德經》是講人的天性的,是大自然的一分子而已。萬事萬物都是平等的,自由的,各自按照自已特點規律道,不停運行著,。在人類社會中,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但都是平等的,自由的,都有各自愛好天性,興趣愛好,身體差異。不管所謂的名利大小,都是自己應該做的,盡到了自己能力愛好最大發揮。應該是快樂,因為找到了所好,並快樂地享受著,享受生活。所謂聖人,到一定程度要離世,因為能力愛好也是有盡頭,生命有限,能力有限,。功成身退,不過是人類社會進行中一分子,沒有什麼了不起。當今很多名人,不是離世,跳出社會這個圈子,遊離之外,看社會更清楚,當然聰明的做法。一點看法,娛樂罷了!!


陳振電693


明燈與鞭子

我對題目的理解是評判兩部經典著作對人類思想、行為影響力孰大孰小。《論語》是一部儒家對社會倫理道德的是非標杆,類似於規範人們行為的鞭子;《道德經》是關於人與環境、與世間萬物之間關係的哲學鉅著,它客觀看待物質世界本質,像一盞明燈指引人們思維和行為的方向。那麼,誰更勝一籌要看從哪個角度去評價。

我個人觀點是:《道德經》是指導和影響了《論語》的思想觀點,《論語》在規範人類社會的道德標準上,對人類的影響更直接。

《道德經》論述的是宇宙萬物以及人類社會的客觀存在、相互影響、發展變化的現象和規律,是包羅萬象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論語》所闡述及表達的只是對人類社會、國家、小家、個人的思想格局、行為準則的某一種派別的觀點,帶有很強的主觀性一定的階級性。

展望未來,人類社會有一天可能會拋棄《論語》的教條,但很難篡改《道德經》對世界的剖析的論點。如果僅從哲學觀點和學術意義上來看,

《道德經》的價值是《論語》無法企及的


不孤散人


《道德經》講的是天地萬物的規律。

別的不說,就一個“天地不仁,視萬物如芻狗”,竟是“仁”望塵莫及的。

“仁”就是“愛人”。對我們來說,關心別人,照顧別人。

而“天地不仁”就是陽光照之風吹雨潤之,令其自理自立、發奮圖強。不給不必要的干涉。

記得有個人,非要八十歲老孃“給做好吃的”。當然,他娘身體很可以。

我們如果“盡孝”“懷仁”,恨不得親手喂老孃,親手攙老孃。

但這位男士,做好各種準備工作,讓母親做個拿手菜。這也不至於累著。

看著全家爭吃,母親自豪感油然而生。恐怕不由得有“我還想再活五百年”的心願。

如果晚輩處處攙著、喂著,老人有心勁嗎?只怕心中哀嘆自己沒用了,廢物了。

如今大家對孩子很“仁”。有的家長,把孩子捧在手裡含在口中。他就是不捨得把孩子“視如芻狗”放手一會兒。

不捨得孩子有自己的空間。更不捨得讓孩子嘗試失敗。更別提懲罰孩子,讓孩子反思錯誤。

“仁”,以照顧為主,所謂“守牧”,近乎於“仁”。

僅有“仁”而不遵循“道”,反不是好事。

《道德經》超越了辯證法。

有白就有黑,有得就有失。

我們知道這個就不錯了。

而“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深刻之至。

這絕不是《論語》中教的做人道理所可比的。

嗚呼!孔子千里迢迢去跟老子學術交流。

回來後說:老子是條龍啊。

魚,我知道怎麼釣。

獸,我知道怎麼捉。

只有老子,我實在琢磨不透,無法形容。


莘縣村民



張永科38


孔子周遊列國,帶著一眾徒弟,如喪家之犬,疲憊,鬱悶,飢不裹腹,政治理想似只被展演一下,或偶然被借用一回,裝一下門面,還常被弟子們質疑,可見,想當年我們的至聖先師,也是鬱郁不得志之徒哉! 他那揚土為兵,氣吞山河的雄才大略,無處施展,轉了一大圈,終於明白,不為良將,可為良師,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天命所歸,不小心,為良師,為良師,竟師成了中華民族的萬世師表,時也! 命也! 據載,«論語»就是他的弟子記述他的行為言論的一本書。它成為中華文化,儒家思想的傑出的代言人,經典的教科書! 我們所推崇的孔子是這樣的光彩奪目,它的«論語»亦是這樣地熠熠生輝,重點來了,想當年,又是想當年,好漢該提當年勇,人不輕狂枉少年! 無有小苗,如何長成幾千年的參天古木! 想當年,孔子周遊列國之時,走到河南周口鹿邑,先順便飄揚[偷笑]一下我的家鄉,我們這有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先別爭,可以評論上友好地辯論),八卦的創始人伏羲帝,煉石補天的女媧是他的妹妹,天塌地陷,只剩兄妹二人,只好結為夫妻,才有了,我們綿綿不斷的偉大的中華民族! 你若有幸,可以來這趕二月二到三月三的廟會,那氣勢保證讓人終生難忘,你可以對著伏羲帝的耳朵,對,這個大耳朵就長在他陵寢旁的千年古樹上,你不親眼所見,你都不知道它的神奇! 對著它說出你所有美好的願望,祈求他的保佑! 當然也有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先不說這些了。接著想當年,孔子列國推銷自己無有成功,走到周口鹿邑,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圖書館長,就是老子,於是孔子就慕名去拜訪的了老子,當然那時,他還不被尊稱為老子,他的大名,不需吾多述,君應知之。好,至於兩位彪炳史冊的雙子,這萬年的一碰,到底談了啥,你我都想知道,只可惜不能穿越回當時,甚為可惜! 但孔子出來,眾弟子急不可耐,忙問孔子,老子倒底是怎樣一個人物,孔子的回答,華彩而神秘,最後一句,說老子那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老子乃飛龍在天! 金庸先生的小說術語,可都是有來頭的喲!

好,書歸正傳,孔子都認為老子乃飛龍在天,且神龍見首不見尾,那老子的«道德經»該有怎樣神奇的力量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成萬事萬物,德養育萬事萬物。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貴,是道生長萬物而不加以干涉,德蓄養萬物而不加以主宰,順其自然。因而,道生長萬物,德養育萬物,使萬物生長髮展,成熟結果,使其受到撫養,保護。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撫育萬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導萬物而不主宰,這才是玄遠奧妙的德啊!

然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看看,老子當年也是一位懷才不遇的民間天子! 最後,紫氣東來,雖騎青牛化胡而去,但函谷關的關長卻在金頂鑄就了他的輝煌!

再說點後話,老子在鹿邑擁有老君臺,想當年,日本人轟炸周口的時候,扔了炸彈在老子的廟裡,你做夢都得夢三天,它們竟然一顆都沒炸,現在還紋絲不動地擺在那裡,«道德經»的威力,試看天下誰能敵![偷笑]

諸君,經書各有所妙,無論高低,都是我華夏文明的瑰寶。我等身為華夏兒女,擁有它們真是我們天大的福氣,誰不會說上兩句其中的連連妙語!

一孔之見,望高手指正!


登泰山而曉魯


不能比。老子是哲學家,孔子是道德倫理學家。分屬兩個領域,都很偉人。但孔子小於老子,年輕時也學老子的學說,還去拜見過老子,所以孔子是老子的學子輩,孔子的思想裡也有老子有影子,但他走向具體實用了,不再是哲學了。應該講,兩個聖人的思想剛好互補。形成完整的中國古代社會的思想基石。老子提供了思想的方法,孔子提供了思想的目標和藍圖。孔子的思想更易理解,但沒有老子的哲學方法,孔子定做不到那麼好。

如果你想學中國傳統文化,一定要學孔子!但如果你有哲學功底,那你該從老子學起。


財經歲月


道是什麼,道即天道,即自然社會規律,無論你重不重視,看沒有看見 ,它就在哪裡默默的運行不能逆轉不會拋棄你我,德是人對道的認識以及人與道的協調反應,這就是人性,是人對道的本真反映。道是運動中的規律,規律是相對靜止的,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故德必須依附道順從道,道是鐵路,德是火車,否則就是逆天違道,道必懲罰它,這就是違反道德。道德經是老子對人與自然的深刻認識,是一部認識世界本真的大作,堪稱經典,無論東西方都是非常認同的,在現代文明如此發達的西方能得到普遍認同非常不易,許多現代科學巨匠都從中受到啟發吸取智慧,它也必將源源不斷地對後世提供認識世界的營養,它是不朽的。論語是儒家代表作,主要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從中可以窺視當時孔子對人性的認識當然也有對社會的認識,可惜人的認識有侷限性,在當時有此認識無疑是先進的有指導人和社會規範的意義,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它的一些認識無疑落後時代了,當然不能否認其中有先進積極的因素,去糙取精才是後人應該做的,區分什麼是糙什麼是精需要智慧,利益不同,則看法大不相同,惟有高瞻遠矚有獨立思維割捨利益關係的人才能正確取捨,可當今社會能明辨是非能拋棄利益的能有幾人呢?中華民族進入現代文明社會還要摸索多久呢?也許是不久的將來,也許是遙遠的未來!


澧江春早


《論語》是儒家代表作之一,解釋了人與社會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回答了“天地君親師”如何和諧相處,人們如何做到“忠孝悌信,禮義廉恥”。如《論語》裡的“禮”是規則。天地之間,萬事萬物,規則最大。所以孔子說“不學禮,無以之”。

《道德經》是道家代表作之一,解答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如“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無常形,順勢而為,遂達心願;水柔弱,卻能石穿,青山遮不住,畢競東流去;水能裁舟亦能覆舟。人要與自然和平相處,善於利用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將遭到規律的懲罰。

《論語》與《道德經》說的不是一個領域的事情,沒有可比性。人活在世間,還要處理好“內心矛盾與自我調節的關係”。做人做事只要調節好這三個方面的關係,就順暢、順達、滋潤。共勉!!!


馬井山172


道德經,高屋建瓴,提升格局!!論語,入世人倫,社會秩序!!

這裡多說一個。很多人說倫理就是封建意識就是不平等,就是糟粕!!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事實!!人降生的時候,有家庭,家裡的父母親長都有自己的社會職業和位置,你是普通工人,我再怎麼拉高這個平等,你還是要幹工人的工作,受工人的氣,拿工人的薪水,受領導指派,聽命俯首,這是社會的基本秩序!!如果真正平等,就應該孩子出生就統一公立撫養,和原始社會母系社會類似,孩子只屬於國家,不屬於家庭,這才是真正公平的生命生存,可能嗎??誰會答應??既然不答應,為什麼還口口聲聲說平等,哪裡可以平等??根本也是自欺欺人!!


雪花蓄春鼎


“你認為《論語》和《道德經》哪一個更勝一壽”?對於這個問題,只略說一二,望指教。自從盤古開天初始的中國文明,不難想象是以報恩精神而拜天地,祭祀祖先為神祗的純樸之文明,又以之為基礎而發揚光大的易理占卜與詩、書、禮樂為社會秩序的儒家思想。隨著歷史進程進入春秋時代,社會關係矛盾激化,文明難以承受思想之發展,而產生了儒家智慧的百花齊放。在如此的社會文明大變革時期,老子觀復自然之規律,縱觀時政之毖端,是以主觀唯物辯證思維對客觀的無慾之萬物與有欲之人類的“天人關係"之自然大道的總論述。是一篇開啟全面論述天道的“無為"與人道的“有為"的“天人關係”自然大道思想之解說,故名《道德經》之由耒。而《論語》,是儒家在發揚前秦的詩書禮樂基礎上淵生出的仁、義、禮丶智丶信;以及各家治世之學說,都只是側重於自然大道的“人之有為"之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