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称帝前的祭天与冬至有什么关系?

公元1914年的冬至日,北京天坛人声鼎沸。此时,作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带领着北洋军阀旧部在这里举行国家祭天大典。有人说,此次袁世凯祭天是为了他第二年称帝做铺垫;也有人说从古至今的冬至日,作为一国元首举行祭天大典是很正常的活动。那么,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袁世凯称帝前的祭天与冬至有什么关系?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古人在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时候,首先定下来的就是冬至,其他节气都是按照以冬至为标准来制订的。古人认为冬至是一年中阳气最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随着阳气渐渐变强,一个循环就此开始。所以古人说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也说冬至这一天是:否极泰来。

袁世凯称帝前的祭天与冬至有什么关系?

冬至为什么这么重要?这还要从冬至的起源说起。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其起源或是源自天象物候,或是源自先民择吉日祭祀天地神灵、祖先,以谢神灵和祖先的恩德。早在上古时期,古人根据天象物候,确定阳气渐渐开始回升的这一天为冬至。

袁世凯称帝前的祭天与冬至有什么关系?

从现代天文学角度来说,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得到太阳辐射最少的一天,因此白昼的时间也是最短的一天。但是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太阳辐射越来越多,白昼的时间越来越长。所以古人认为从冬至日开始,阳气逐渐变强。在此不由得佩服古人的智慧。

袁世凯称帝前的祭天与冬至有什么关系?

如此重要的节日,古代人是怎么过冬至的?都有什么习俗呢?

从历史上的周朝开始,古人就有了冬至日的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里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和消除瘟疫和疾病,减少灾荒和饥饿及死亡。

袁世凯称帝前的祭天与冬至有什么关系?

到了秦汉之后,每逢冬至,皇帝都要到郊外甚至泰山进行祭祀活动。官员们放假不上朝,互相进行拜贺走动,俨然如同过春节一样。所以古人说"冬至大如年"。到了魏晋之后,冬至这一天除了朝廷有祭祀活动之外,民间也流行祭祀祖先和向长辈拜节的习俗,大家喜气洋洋如同过大节一般。

袁世凯称帝前的祭天与冬至有什么关系?

冬至成为一个重大节日之后,人们除了祭祀和庆祝的同时,还产生了很多

饮食习惯。

古语说:"气始于冬至"。结合冬至这个节日,人们发明了很多好吃的东西以求在这天进行食补,讨一个好的开端。各地在冬至这一天的饮食习俗各有不同。比如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袁世凯称帝前的祭天与冬至有什么关系?

南方有江苏酿酒、江西麻糍,潮汕和闽南地区喜欢吃汤圆,可到了浙江就成了桂圆烧蛋,安徽则是吃南瓜饼等等。吃什么不重要,主要的是人们借着过冬至节,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在一起,热热闹闹、高高兴兴。

像冬至如此重大的节日,古代的那些文豪们自然少不了用诗词来歌颂。

袁世凯称帝前的祭天与冬至有什么关系?

比如宋代的王炎,他就流传了一首关于冬至的诗。

冬至日雪

日脚初添一线长,飞花撩乱压微阳。

朱门满酌羊羔酒,谁念茅茨有绝粮。

看来王炎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诗人,纵然是在这热闹吉庆的冬至节,还不忘那些受苦受难的底层老百姓。

袁世凯称帝前的祭天与冬至有什么关系?

冬至节起源于几千年前,它来源于古人对于大自然中季节交替的感悟,后来又演变成各种习俗,更有诗人为其作诗。冬至节的国家祭祀活动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初,历史上最后一次在冬至进行国家元首祭天的活动就是1914年袁世凯在天坛举行的祭天大典。袁世凯选择在冬至祭天,除了作为国家元首祭天的惯例之外,也想讨一个"否极泰来"的好兆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