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6上線的“候補購票”,能緩解搶票難的狀況嗎?

12306上线的“候补购票”,能缓解抢票难的状况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冷叔聊品牌

2018年12月5日,中國鐵路12306官方發出消息稱,將在春運期間開啟“候補票”功能。

眾所周知,鐵路票務往往會在旺季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候補票”就是針對這一狀態,允許旅客在某趟列車某一席別的車票售空後,對可能出現的退票、餘票進行預購。

12306上线的“候补购票”,能缓解抢票难的状况吗?

這種預購依照提交訂單的先後進行排隊,一旦有退票並出現餘票,將按排隊的順序自動為候補乘客購票。

畢竟因為是官方行為,所以不論在購票速度,或是購票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上,都比現如今市面上的“搶票軟件”具有更大的優勢。

12306與“搶票軟件”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而這一次,12306似乎真的揮出了一記重拳。

搶票軟件的前世今生

搶票軟件的工作原理,在於利用互聯網訂票的工作原理,通過後臺不斷刷新12306的票務信息,以獲取第一手餘票信息,並進行下單搶購。

起初使用這種方法進行搶票的,當然還是使用人工的手段,但人工的效率總是有限的,於是在2012年,國內的第一款“類搶票軟件”面世了。

金山網絡(現獵豹移動)旗下的瀏覽器軟件獵豹瀏覽器,在2012年正式上線了名為“春節搶票神器”的插件,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用戶可以使用這款插件,在後臺自動對12306網站進行不斷的刷新以進行“搶票”工作。

這款瀏覽器插件一經推出,就將獵豹瀏覽器從市場份額佔比不足1%的泥潭中撈了出來。曝光度增加,用戶覆蓋率上升,都讓獵豹瀏覽器似乎容光煥發了起來。

新的“市場”就這樣初步形成了,僅過了一年,獵豹的競品們就紛紛加入了這個戰場。火狐、360、傲遊、搜狗等瀏覽器紛紛推出了“搶票神器”的插件,這一技術的門檻其實是非常低的,就只是設定一個程式,對12306進行不斷的刷新並嘗試購票而已,它的可複製性,引得群狼都來爭食。

哪怕在當時這是免費的服務,但對於競爭者來說,用戶就是資產。

12306的服務器,由於流量很高的緣故,其實非常脆弱。競相進入這塊市場的“瀏覽器廠商們”,終於成了壓垮它的最後一顆稻草。

因為各個搶票神器插件的不斷刷新並嘗試點擊,使得整個12306網站的點擊量陡然飆升,甚至一度讓12306的服務器宕機。

不堪其擾之後,12306向工信部投訴了這一情況,2018年1月13日,工信部下達通知要求各大瀏覽器廠商停止“搶票插件”,同期,鐵道部也將獵豹、搜狗等瀏覽器廠商約去“喝茶”。

插件時代基本到此結束了,但任誰也不會放著這麼大的一塊兒肥肉不去啃。“搶票”市場開始慢慢踏入了軟件時代。

至於為什麼官方沒有去完全封殺這種行為,是因為“搶票軟件”因為其確實存在的便捷性,一方面打壓了“傳統黃牛”,另一方面為一大部分人帶來了便利,由此裹挾了一群“死忠”。

知名的互聯網分析人胡延平曾就此發表過觀點,他認為:試圖阻攔科技進步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就是耍流氓。科技沒有帶來不公正,重要的是公開透明、完善的遊戲規則。

言中所論的“不公正”,是指在當時的境況下,社會當中認為互聯網訂票原本就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不會和沒有條件進行網上購票的群體,在互聯網購票的環境下難以買到想要的票。

而搶票軟件的出現更加劇了這種不平衡,“搶票”的“技術插隊”行為,更讓這些原本就購票難的群體,在購票這件事上難上加難。

胡延平還說過:瀏覽器搶票功能不僅合理合法,而且為用戶帶來了便捷,購票次序遵循排隊規則,驗證仍需要手工輸入,系統無票買不到票,更不可能把別人的票搶過來。

互聯網訂票初期確實在一條線上線下不協調的道路上走著,但那個時候的“搶票軟件”,卻是相對保證了搶票軟件規則下的“公平公正”。

但是好景不長。

因為搶票軟件的“技術插隊”屬性,一部分搶票軟件走上了“網絡購票黃牛”的道路,在某一班次列車放票初時,就通過刷票搶購一部分車票,待餘票為零時,有搶票需求的用戶提交搶票訂單,一邊將囤積的票進行退票操作,另一邊再幫助提交訂單的用戶“搶”到這張“退票”。“自退自搶”的模式,儘管存在一定的風險,但也是搶票軟件“成功率”的一定保障。

而且,這種模式下,實際上鑽了規則上的某種無法填補的漏洞,一切行為其實都是合理的,用實際的用戶信息進行“囤票”行為,但也只是通過正常途徑訂購了一些票而已;搶退票也是正常的工作原理。

搞技術的軟件方,和搞政策的官方,在這一方面的互博讓軟件方嚐到了甜頭。這個行業已經成了一塊又臭又硬的石頭,擺在那裡噁心人,但卻拿它沒有辦法。

對於軟件方而言,“用戶已經就位了,該獲取些實實在在的收益了。”

加速包時代

市場就是由供需關係而形成的,用戶對“搶票”有需求,廠商恰好能夠在這一方面提供服務,“搶票軟件”的商業模式逐漸形成了。

但在這種商業模式之中,搶票軟件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首先是因為“互聯網訂票”對於火車票購票方式是革新性的,而且隨著互聯網的逐步發展,已經成為了最主要的購票方式,“掌握互聯網技術的人佔據優勢”並非是一句無腦的鼓吹。

其次,在此類服務中,搶票軟件的出現已經基本斷絕了“手動刷單進行搶票”這種現象的出現,在方法上壟斷了市場,用戶如果需要“搶票”,就基本只有使用搶票軟件這一種途徑。

市場往往是伴隨著激烈的競爭而逐漸成熟的。

競爭激烈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在於“搶票”業務的核心門檻太低了。

搶票軟件以“毫秒級”的速度進行刷新點擊,瞬間將餘票一掃而空,最近的春運想必都深有體會,早上10點12306開始放票,但哪怕10點準點進行購票,也只能得到“已售空”的提醒。

同時也對已售空的車次進行實時監控,發現因退票產生的餘票也瞬間進行購買,保證“搶票”的順利進行。

這種技術是任何一家互聯網企業都能做到的,成本太低了,而當這種入門容易,一本萬利的“生意”擺在他們面前,任誰都會想要來咬一口。

以OTA為主的企業,同時也不乏網易、京東等行業巨頭都紛紛切入這個戰場。

原本的搶票軟件是免費的,過程中除了獲取用戶之外,沒有任何的收益。

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軟件方通過“免費”的形式,只是為了收集初期大量增長的用戶,而當用戶積累到一定程度,市場競爭也到達一定程度之後,就是時候變現了。

變現的形式有兩種,一是直接的“收費”,二是間接的流量收割。

當然,“收費”也不能太過,否則囤票和“自退自搶”的行為一旦被抓住把柄,就絕對會被扣上“網絡黃牛”的帽子。

於是“加速包”的收費模式出現了,所有的“搶票軟件”企業,都抱持了一個默契,那就是“搶票不成功不收費”。

能夠設置這樣的環節,原因一方面是“搶票”技術對於人工搶票的降維打擊,“自退自搶”的運營模式下,總能夠完成盈利。

另一方面,在這一技術之中,平臺方的可操作空間非常大,在這一模式普及之後,用戶需求量大幅增加,但供應的“餘票量”卻是存在一定的隨機性,這就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於是平臺方在刷到12306中,因退票而出現的餘票時,可以選擇將這張票“為哪一位用戶搶到”。用戶就只能在這一環節向平臺方支付相應的服務費,以提高自己的權重。

加速包以數量為單位,理論上用戶購買的加速包越多,越能夠獲取到相應的高權重。就像競價拍賣的原理一樣,價高者得。

流量收割,則是因為近些年互聯網興盛,“流量”已經成為了一種無形資產被各大互聯網廠商所追求,所以出現了加速包“好友幫搶”的模式,我們在分享搶票軟件平臺的鏈接到群或好友或朋友圈時,實際上對於搶票軟件來說是一種免費的營銷傳播行為。

由此我們提升了自己“搶票”的權重,平臺方也收割了流量,對於平臺方而言,實際上是一舉兩得的行為。

12306的反擊

自從2010年互聯網訂票正式啟用後,12306官方就一直在與這些“搶票軟件”進行戰爭,初期藉助實名制購票和“搶票軟件”的一定幫助,有效的打擊了“傳統黃牛”行業,但隨後,雙方的矛盾也在愈演愈烈。

與虎謀皮的“搶票軟件”儘管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但“搶食”的行為,以及背後的小手段,總是會讓老虎不高興的。

於是12306推出了“候補票”的功能。

12306上线的“候补购票”,能缓解抢票难的状况吗?

儘管“候補票”目前還在試點階段,但它從理論上來說,確實能夠使得“搶票軟件”丟失一大半的業務。

依據“候補票”的規則,“搶票軟件”將喪失對已售空的車次的搶票能力,官方排隊的相應權重,總要比搶票軟件利用購票規則而實行的“搶票”行為要更有效果。

因為官方需要保證“候補票”的有效性,那麼一旦出現退票訂單,將第一時間安排購買“候補票”的乘客補上,而不是放回餘票池由網購搶票。

也正因為“搶票軟件”喪失了對已售空車次的搶票能力,所以“搶票軟件”先行囤票,進行“自退自搶”的操作也將變得不可實現。

但與此同時,“搶票軟件”就只剩下了“約搶”這一個能力,即在列車正式售票之前收集“約搶”用戶信息,在正式售票開始的同時幫助用戶進行票務的預定。

這將會演變成另外一個尷尬的情況,針對高峰期,如春運、長假,如果不提前在“搶票軟件”上進行約搶,並支付一定的服務費,那麼還是搶不到票。

而且,在“搶票軟件”上如果沒有趕在正式發售前約搶、且正式發售後車票瞬間售空,官方排隊又無法照顧所有人的情況下,基本只有改期而行這一條路。

一旦真的形成這種“不用搶票軟件進行約搶就搶不到票”的狀態,這才真的是本末倒置了的行為。

總的來說,“候補票”確實打壓了“搶票軟件”的一部分市場,但卻並沒能傷及根本,而且似乎境況會走向更差的方向。

當然“候補票”制度的本意是完全沒有錯的,目前也僅是在試點階段而已,希望它在正式上線之時,能夠配套有更完善的制度,以修正這些可能的亂象。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