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去年那篇前前後後搭進去無數精力的單動鐵評測合集,除了分型號的單品測評外,就是一些個人在折騰單動鐵耳塞中的一些碎碎念,對於不感興趣的朋友來說,描述為是廢話也不為過,但在這個題材上,我依然覺得仍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

其中一點,便是前後這些年,單動鐵在技術、調音方面的進步,畢竟文章裡既有小四、X10、UE600這種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陷的老傢伙,也有海王星、HEM1這些聲音素質在其價位已經談不上什麼短板的新晉熱門型號。但話又說回來,談論一個單動鐵耳塞的聲音素質與風格,必然是不可能按照時間的順序來的,從動鐵單元來說,部分型號可能這十幾年來都沒有什麼實際性的提升,從音色來說,UE600放到現在依然是非常符合現代素質型調音的感覺,聲音明亮、通透,HEM1放在過去,可能也會擁有許多擁蹙者,那種均衡的走向,磁性十足、富有顆粒感的男聲表現,不正是帶著所謂的“模擬味兒”嗎?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就覺得有必要聊一聊單動鐵在這些年有什麼“進化”,當然了,這篇文章也不是來介紹歷史的,加上我個人發燒時間尚短、聽音能力尚淺,不敢在各位前輩面前班門弄斧,只是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型號,來跟大家從一些淺顯的方面簡單談談我的看法。這些型號中,我選擇了一個可能沒有任何爭議的品牌——Final Audio,作為全場的開篇,其中包括之前呼聲很高的FI-IBA-SS(老版,非京線)與F7200。

注:文中的資料圖均來自於樓氏與聲揚官網,技術方面如有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說到玩兒單動鐵的本領,業界Final稱第二,恐怕沒人敢稱第一(小四黨退散),Final的單動鐵耳塞涵蓋了各種價位,型號多如牛毛,幾乎你無論喜歡哪種音色風格的耳塞,幾乎都可以在Final家找到對口的,暖的冷的硬的軟的亮的暗的尖的糊的一應俱全。其中,早期和後期的代表作,從話題度、口碑、保有量的角度來說,應該就是圖中的FI-IBA-SS和F7200,前者為單鐵領域無人不曉的“銀色子彈”,後者則是Final輕量化耳塞的集大成之作,也是F系列目前的旗艦型號,不過按照價格來看的話,天堂8可能才是現任的正統旗艦吧。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FI-BA-SS的名號到現在都依然是響噹噹的存在,甚至這兩年的展會上還能看到升級的“FI-BA-SST”,也就是京線版本,我也從朋友那裡借來一條體驗了一下,音色上依然很接近,整體更均衡,但從個性來講還是原版的更加強一些。

作為一款原價高達7K+的單動鐵耳塞,想必很多人第一件關心的就是,這貨到底用了什麼單元,居然敢賣這麼貴?當然了,爽大善人肯定是最鄙視Final這個牌子的,100塊的動鐵單元賣這麼貴,不是搶劫嗎,我第一個動你的蛋糕並把你批判一番。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說到素質最佳的動鐵單元,大家首先肯定想的是樓氏和聲揚兩個牌子了,事實上這兩家做的很多單元其實都是在複製對手的路子,至於誰先出誰後仿我就不得而知了(大家是不是忽然對魅族用的“倍聲牌”30017恍然大悟了)。FI-IBA-SS使用的是聲揚2354,也就是2300系列的一款,天堂的系列4-6也是同款,2300在樓氏中對應的就是ED系列,其中最著名的29689大家肯定都聽說過,小四系列自然是不用講了,阿思翠AX30/35系列的賣點也正是樓氏的這顆ED29689。

2300/ED系列的單元,素質和頻寬表現很優秀,能接近20KHz,但是因為體積的關係,不開孔的時候低頻表現沒有體積更大的BK系列好。不過FI-IBA-SS的大殺器,就是靠的開孔的2354單元,前後腔沒有像天堂4那樣使用大量海綿來削弱一些高頻去營造暖聲的效果,而是去掉海綿來保證最大化的信息量,並且讓後腔振膜直通空氣,帶來了量大而澎湃的低頻效果。這也是為什麼FIBASS的兩端延伸如此優秀,除了高頻延伸和解析力牛逼外,低頻那種可以感受到空氣流動的撞擊感和動態表現,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在任何其他的單動鐵耳塞上體驗過,甚至許多動圈耳塞也不見得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第一次看到F7200,還是來自重慶巨壕LOMO胖紙,給出音嘴的地方懟了幾張特寫,看著特別像調料罐,把線材拆了來個全貌特寫,看著賊像不鏽鋼的自來水管,反正Final的這個設計真的很迷,醜美先不論,但做工和質感是真的很好。

F7200的聲音也非常有辨識度,綜合素質和聽感我個人覺得完全是值回3K元的票價的。首先通透、線條感明朗的音色,加上不俗的解析力,也能看出F7200使用的這顆單元素質底子極好,另外就是雖然結像線條感明朗且紮實,但它的中低頻卻有一種蓬鬆感,並且這種蓬鬆感並不會讓聲音顯得發虛,稍有綿軟之餘也不會對動瞬態有太大的劣化,聽聽流行人聲啥的非常對味兒,Final式的味精調音代表作。

F7200使用的是樓氏RAB系列單元,對應聲揚的2600系列,也是最新開發的動鐵單元。Final自家的天堂7-8、F3100/4100也是同款,此外代表作還有傑士的X10-X12,頻寬表現優秀,但是受限於體積,總體素質並不比ED好,主要體現在整體音色和聲場的寬鬆感方面。當熱,這裡的“不如”指的是它的原始狀態下,事實上大家也知道傑士的X10是出了名的溫暖蓬鬆,很有動圈的韻味,F7200的聲場表現也不弱,雖然在其他地方可能有犧牲,但還是不難看出,以單元型號定聲音的標準,真的從來都沒有成立過(也還是得感嘆Final真的會玩兒)。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說完了Final,準備跟大家聊一聊近期的一些單動鐵產品,也是我個人認為該系列產品“進化”到現在,在聲音方面最可以作為標杆的、突破了一些素質和調音上的瓶頸,讓單動鐵達到新的高峰的產品。這裡我選擇了三條這一年內剛剛推出的耳塞,並且其中有兩條在我之前的單動鐵合集長文中出現過,分別是來自qdc的海王星,Jomo Audio的Haka,Binary Acoustics的ep1。

雖然上圖的HEM1是近期呼聲很高,銷量很不錯的產品,我個人也給它更換了帶麥克風的線材作為我的出街主力之一,不過私以為其在聲音特性上還不夠有代表性,在和Haka之間猶豫了一下後還是留下了Haka。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qdc的海王星曾經被中關村音頻盛讚為“史上最佳單動鐵”,作為一個完整的產品而言,我基本同意這個說法,雖然在聲音方面它還是擁有一些傳統動鐵單元的缺陷,但自己在深入接觸它一段時間後,發現或許是因為定製單元的優勢,它的潛力遠遠不止我當初聽到的那樣。

海王星在我眼裡是一款相對偏素質流的耳塞,但相比以往類似小四這樣的素質流來說,它擁有更好的兩端延展,更自然的聲場,更加舒服耐聽的中頻音色和正常的結像厚度。從單鐵被飽受詬病的低頻方面來說,海王星的下潛雖然不算深,但是有一定彈性和力度表現,動瞬態的響應也相當優秀。並且雖然是走素質路線,但它的女聲表現也是依然清麗甜美。

在耳機與雜談曾經推出過的一篇文章中,浮生大佬給它更換了單晶銅的平衡線材並懟在了推力不俗的器材上,我自己也拿更高級的純銀線材探過海王星的底,發現它在低頻下潛質量、整體的動態表現和聲場規模上還有極高的拓展空間,並且音色與能量分佈都能保持在很“正”的地步,不會失去它原有的味道。

之前在和qdc官方人員的交流中,他們其實自己也承認,海王星的調音空間並不大,操作空間上甚至沒有換線來的明顯,在這個基礎上,不難說海王星的絕大部分聲音水準,都是來自於這顆單元。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絕大部分做定製的品牌,或許是因為有客戶會做透明AW的緣故,往往都會對單元進行磨標,qdc也是如此,在上面打上了自己的logo和類似編號的數字。當初按照我自己的猜測,qdc作為樓氏的大客戶,在如此熱銷的產品上,應該也是用的樓氏ED這顆非常穩的型號。而實際上,從其他拆解過海王星的工程師那裡瞭解到,它的單元,是來自於聲揚的2300系列。

至於怎麼個定製法兒,那就很多了,包括調整充磁量、開孔大小、線圈、改出音嘴等等,作為大客戶或者說加錢黨的話,挑體質也是必然的,所以這顆2300系列的單元,在各方面的素質都比常規的單元要好也是意想之中的事,反映在海王星上的話,低頻的寬鬆度和聲場的表現上真的是可以和不少單鐵拉出幾個身位的差距來。

因此,海王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在於它的聲音屬於在繼承了傳統單動鐵的特性上,盡最大可能地規避了一些短板(並沒有完全消除),比如低頻太硬,聲場小,三頻能量分部總要顧此失彼等。對於預先知道它是個單鐵的用戶來說,戴上他時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啊,這就是好的單動鐵該有的素質與聽感”。PS:個人認海王星為也是單動鐵耳塞的顏值巔峰。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Jomo Audio的Haka,也是今年發佈的一款非常有特色的單動鐵耳塞產品。其實去年在籌劃單動鐵合集的時候就看上了它,不過那時候的工程機還非常欠缺,且調音好像也沒有完全搞定,算是一個“遺珠”了,對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的個人微博裡去搜索詳細評測。

在之前和Jomo的創始人約瑟的交流中,發現他對Haka所使用的單元嚴格保密,而且因為產品本身也比較冷門,還沒有其他民間玩家或者友商的拆解研究。Haka對單動鐵最大的突破在於它的中低頻厚度與密度,不瞭解它的人初聽的時候絕對不敢相信這中下盤的聲音來自單顆動鐵單元,單論密度的話,遠勝於售價高它兩倍有餘的FI-BA-SS,幾乎持平售價5K+安橋的IE-C1,但因為它的高頻素質要勝過IE-C1,所以我認為Haka算是在單動鐵耳塞中低頻調音方面最為優秀的耳塞。

Haka低頻結實有力、有一定的下潛深度,中頻人聲的音色稍暖,飽滿醇厚,加上規模不錯的聲場與非常紮實的結像,整個聲音的框架是非常硬派的,而且硬派得很寬鬆,簡直不講道理,而高頻方面在單純的延伸和解析力上算不上多拔尖,但估計是得益於黃銅導管和一些特殊設計,高頻有一種自然的空氣感。如果說海王星的三頻是基本沒有顧此失彼,那麼Haka差不多是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自己的優勢項目,你跟我說這是三單元甚至四單元的聲音我都不見得有什麼遲疑。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既然沒有確切的結論,那麼下面就是猜測單元的環節了。作為一款相對均衡且素質不差的耳塞來說,其實它使用的是BK或者ED都有可能,不過根據一位朋友的猜測,有可能使用的是聲揚2300系列的23x47-8單元,這顆單元在聲揚官網已經找不到資料了,實際上特性比較接近開孔更大、阻抗更高的2354,也就是接近FI-BA-SS所用的那款。而從Haka的音色上來看,我也更傾向於是聲揚的單元而非ED系列。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找專業人士要來了一份23x47-8單元的資料,大概的特性就是高頻寬、提升低頻排氣性能振動性能,但不難看出的是,Haka沒有像FI-BA-SS那樣保留更多的高頻來提升解析力和通透感,反倒是營造了一種偏向氛圍感的下盤調音,中低頻的信息量在實際聽感中也確實會顯得稍有軟糯的感覺,缺乏顆粒感,不過依然不影響Haka成為我心目中聽動次打次向的泛流行樂最好聽的塞子。

(可惜的是,在這篇文章定稿之前,我從官方得到可靠的消息,Haka使用的是樓氏單元,很大可能還是經典的ED系列)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Binary Acoustics(百納瑞聲學)是一家來自深圳的新興聲學品牌,其創始人就像水月一樣也曾是耳機吧的民間DIY大神,自稱為小受,寫有“小受教你製作動鐵耳機”系列。BA這個品牌是在小李子的群裡聽群友討論單鐵時發現的,可能是凌晨的時候人容易衝動,和店家聊了幾句後立馬下單了老款的ep1與unicorn,ep1成為了我的單動鐵合集裡的最後一款入耳耳塞,當時的unicorn其實聲音和ep1基本一致,只是工藝上沒有那麼極致,因為目前來說,ep1應該屬於世界上最小的量產入耳式耳塞。

PS:和小受有說不清道不明PY關係的水月曾在貼吧發過詳細評測。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本文裡我提到的ep1,已經是“換血”過的版本,售價從999元調整為1099元,個人認為素質方面的提升遠高於這個差價。當然,這篇文章並不是評測文,但會簡單對比一下和老版ep1的區別。

這裡選擇ep1作為典型代表,除了它擁有現代型的素質與聽感外,另一個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可能是本文所有提過的耳塞裡唯一使用國產定製單元的型號,並且聲音素質超越了許多使用了同系列樓氏/聲揚單元的產品,而代價也很明瞭,可能不少用戶覺得國產的單動鐵撐不起這個價格,並且在顏值上並不如同為國產的海王星那麼吸引人。

ep1所使用的單元,內部代號為BA Full,很直觀,意思就是BA家的全頻單元,起初是基於樓氏RAB單元做的定製,但新版本已經和RAB沒有什麼關係了,素質上來說要明顯好一些。因為ep1的單元太小,並且是無導管設計,沒有使用傳統的分頻、阻尼、導管的調音方式,因此它的調音全在於單元本身。至於怎麼個定製法兒,前文在寫海王星的時候提到過了,這裡只說結果,新ep1所用的單元是目前同體積下,失真最低、靈敏度最高,頻響最寬的。

而呈現在聲音上的話,新ep1延續了通透、寬鬆的音色和動感的、稍有圈味兒的低頻,並擁有更多的高頻量感,提升了信息量和聲場表現,而新unicorn為了在聲音上和ep1區分開來,減少了低頻量感,整體更加亮麗,解析力和聲場也同樣有提升,並且比較可貴的是新unicorn並沒有漲價,BA的粉絲群裡下單了不少,好評無數。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之前在評測老版ep1的時候就說過,這是一種非常完整的調音,擁有傳統動鐵那樣不錯的密度與人聲質感,音色偏清新一些,但聲場的規模和形狀,結合略有動圈質感的低頻,這就是我個人最為期待的“現代型”動鐵耳塞的聲音,可惜的是老版的ep1在解析力上稍顯發糯了,因此我當時並不敢稱ep1有什麼性價比可言(畢竟絕大部分人眼裡,解析力是素質的第一標準,這個觀念並沒有什麼問題),而新的版本化了不小的代價重新定製了動鐵單元,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在其他諸多方面也有小進步,至少在同價位裡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水準。

只是新版的ep1在中高頻的圈味上對比老版有明顯削弱,不知道老粉會不會買賬。因此,對BA的耳塞感興趣的用戶,如果處在觀望猶豫的階段,買新版unicorn會是比較穩妥的,中高頻的風格依然和ep1不會有太大的差距。這兩款耳塞的調音,其實是有些“老燒”向的,包括知音堂鬍子哥私下裡對它的評價也不錯,乍一聽其實說不出哪個方面做的好,但總結起來就是“好聽”,而新燒裡喜歡輕acg向的通透調音的也會比較認可這兩款塞子,所以還是那句話,對症下藥,看清楚風格的話,單動鐵裡完全是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音色的。

「討論+輕科普向」單動鐵耳塞已經進化到什麼地步了?

在尾聲,還是想把我在之前的那篇長文裡,被大段文字淹沒的一個觀點提出來,那就是:單動鐵可以做好素質、做好聽感,做出完成度非常高的、音色動人的聲音(但目前短期內單動鐵在聲音密度上依然還沒有挑戰任何真正旗艦級產品的能力),並且這個品類算是所有的耳塞分類裡,個性化最強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讓口味迥異的用戶從中挑選到符合自己喜好的那部分

上圖是我自己的一副單鐵定製私模,這次在上海和朋友面基的過程中聽到了不下5款單動鐵的類公模樣品,幾乎每一款都可以說是素質聽感俱佳的同時又極富特色,不知未來的何時能在市場上見到他們,包括文中的BA也在把私模版本的ep1提上日程。在這之前,安橋IE-C1與Jomo Haka在產品角度上,算是交出了比較令人滿意的答卷,只是價格沒有那麼親民,國產“新貴”水月雨的Reference據說也俘獲了不少小四黨的心,單動鐵的定製私模之路有這些品牌的努力,也算不上是窮途末路。

本文裡所提到的幾款單動鐵代表作,算是見證了該類型產品在不同方面的技術與調音上的突破,我個人也非常敬佩在單動鐵上能夠花下心思的廠商,不過我提到的這幾款耳塞貌似除了海王星以外,保有量和話題度都小的可憐,雖然這方面廠商肯定有要反思的地方,但我相信其中也小部分原因是因為,可能許多玩家的一些主觀概念上,還是對他們存在一些偏見的。

不指望能幫他們通過一篇文章的力量賣幾條貨,並且雖然我自己是個動圈黨,但相信我還是成功地向大家傳達了一件事,單動鐵的進化程度,其實遠超你的想像。

(全文完,2018.10.14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