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有时候比善良更珍贵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我们把它奉为真理并实践着。但是我们也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发现――我对世界温柔,世界未必对我温柔。

我从不否认爱、善良、耐心等品质的必要性,但无情也未必就是坏事。

无情,有时候比善良更珍贵


1923年关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地震,造成日本14余万人死伤。消息传到中国,当时掌权的北洋政府号召各界捐弃前嫌不抵制日货,并通电全国,劝解义囊,派军舰运军粮救急;梅兰芳组织义演,各地寺院为日本祈福,商民捐款捐粮;首艘到岸的国际救助船就是满载面粉和大米的中国的新铭号;中国红十字会派出的医疗队伍是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伍……

但是地震之后许多在日华工,中国留日学生竟惨遭毒手。罹难留日学生归国团三百八十人在回国后在“给全国各报馆转全国父老昆弟伯叔姊妹”们的一封公开信中悲愤地介绍了当时情形:

“其时,东京及附近各县谣传朝鲜人有投火下毒者。于是竭军警、青年团、市民、村民之全力,大索鲜人,无论老幼男妇,恣意惨杀。其最可怖者,为朝鲜人、支那人往往同提并论。中国人遂因而罹滔天之奇祸,被故意杀害殴辱者,不可胜数,刀棒拳足一时交加,殆不以人类相待。”

无情,有时候比善良更珍贵


“浙籍韩潮初(神户高商学堂)、沈诵填(高师)、蔡经德(高工)、陈悼诸人,曾经多方证明确为中国人,也不免毒打几毙,并且声言支那人亦应打。”

“江苏人蒋健吾等六人避署大森海岸东京横滨间,赁居日人家中,灾后家主拔刀拍案曰‘今日要杀支那人’。后经几许哀求,始免一死……”

“彼时之日人悲愤凄楚,多已全失人性,残忍刻毒,闻之战栗。且因中国排日,故每遇中国人,恒易受感情之冲动,而一快其意。甚者,以此时为扫荡华工之好机会。”

五年之后,济南惨案,中国外交官在自己的国土上被日本人割舌挖眼;8年之后,918事变;14年之后,77事变,南京惨遭屠城……这不是恩将仇报吗,对敌人友善就是害自己!

无情,有时候比善良更珍贵


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也都是如此,有些人本就不值得同情。蛇和狼都是生性残忍冰冷的物种,明知道如此还同情心泛滥,也是活该!一个四肢健全、有劳动能力的乞丐向你要钱你给不给?一个老人让自己孙子坐下却要求你给她让位置你让不让?这些情况下妥协难道不会觉得心里堵得慌吗?有些人,不配被温柔相待。无情,才是自己的保护伞。

无情,有时候比善良更珍贵


其次,即使是面对亲人、朋友偶尔也是需要“无情”的。生活中总是避免不了有人为你的学业、感情出谋划策,但大多时候你都是不愿意接受的,他们的主意再好可能也不是你喜欢的,这种时候你如果碍于面子含糊其辞,最终还会伤和气。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坦诚相待也不失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好方法。

无情不是坏事,虚假的滥情,给别人虚妄的想象,那才是坏事。我们歌颂善良温暖,但也不能认为生活只能有善良温暖,存在即合理,有复杂多样的性格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在不同的情境里“无情”这样冰冷的词汇也会展现出它冰冷之外的另一面。所以,该无情时就无情,风风火火走江湖吧!

Ruthlessness is not a bad thing. A false insult and a false imagination given to others is a bad thing instead. We extol goodness and warmth, but we can't think that life can only show us warmth, for existence is reasonable. Complex and diverse personality is a complete life, and the cold words like "ruthles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will also show the opposite side of cold. Therefore, you can be ruthless when it is time for ruthlessness. From now on, begin your adventure with great enthusias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