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五態之人”?與針刺的關係如何?

《黃帝內經·靈樞》將人按陰陽稟賦的不同分成五種類型,稱為“五態之人”,即: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以及陰陽和平之人。指出古代善於用針灸的人要看人的五種類型分別施治(“古之善用針艾者,視人五態乃治之”)。

何謂“五態之人”?與針刺的關係如何?

參合《靈樞·通天》和《靈樞行針》兩篇所論,區分的要點見下表:

何謂“五態之人”?與針刺的關係如何?

五態之人,是按陰陽來分感覺的遲鈍和靈敏的程度。太陰是陰多,為遲鈍;少陰是陰較少,為次遲鈍;太陽是陽多,為過敏;少陽是陽較少,為較敏感;陰陽和平之人,為正常靈敏度。由此而分析針刺感應的不同情況:陰陽和平之人,針刺與感應的出現及時,故說“氣與針相逢”;少陽之人,神情靈活,感應容易出現,說是“神易動,氣易行”;太陽之人,神情靈活不安定,感覺過敏,針未動就出現感應,說是“神動而氣先針行”;少陰之人,較安定,不靈敏,針過後才可能出現感覺,說是“針已出,氣隨其後”;太陰之人,最遲鈍,經過多次或多針之後才有所感覺,故說“數刺乃知”。《靈樞》還將這種陰陽氣質的不同,與人的少、壯、老、弱相聯繫。《靈樞·逆順肥瘦》篇說的:肥壯的人,一般是血液濃而感覺慢,“血濁、氣澀以遲”,要用深刺、留針,並且針數要多,即“深面留之,多益其數”的刺法,也有屬於敏感的,則同瘦弱人一樣的刺法;瘦弱人,一般是血液淡而感覺快,“血清、氣滑”,宜用淺刺快針,即“淺面疾之”的刺法;對於普通的常人,屬於“血氣和調”,針刺時按常規針刺,“無失常數”:對於小兒則因“血少、氣弱”,要用“淺刺而疾髮針”,刺激輕淺而次數增多的治法。這種隨敏感程度的不同而區別施治是十分合理的。

何謂“五態之人”?與針刺的關係如何?

五態之人,實際是對人的氣質的分型。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將機體分為四種類型。認為機體的正常活動取決於四種體液的對比關係,即四體液說。四體液,包括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某一種液體佔優勢時即成相應的氣質。據希波克拉底的觀點,“多血質”的人較為活躍,喜活動,反應敏捷;“黏液質”的人較為冷靜、穩定,不喜活動,難於興奮而反應遲緩;膽液質”的人容易興奮過度,易於激動,反應急躁;“黑膽汁”即“憂鬱質”的人,沉靜、孤僻,專心致志於某事,如失去平衡會成為過度而長久的反應。

後來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從條件反射所特有的三種基本神經過程即強度、靈活性及均衡性來確定實驗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按強度把動物分為強的及弱的,強的動物按過程的均衡性分為均衡的和不均衡的。強而均衡的又分為靈活的及惰性的。這樣就分為

(1)強而不均衡的即興奮型,相當希波克拉底所稱的膽液質”;

(2)強而均衡型中的安靜型,相當希波克拉底所稱的“黏液質”

(3)強而均衡型中的活潑型,相當希波克拉底所稱的“多血質”;

(4)弱型,相當希波克拉底所稱的“黑膽質”即“憂鬱質”。

這四種類型如果按陰陽來分:興奮型,可說是太陽之人;安靜型,可說是太陰之人;活潑型,可說是少陽之人;弱型,可說是少陰之人。有人曾將安靜型列作“少陰”而弱型列作“太陰”,似不如以陰強者為太陰,陰弱者為少陰較符合中醫理論。

以上分類對比關係如下表:

何謂“五態之人”?與針刺的關係如何?

五態之人是從陰陽的對比來分析氣質的特點。人的氣質是複雜多樣的,而且是可變的,古人把它分為“五態”,即於四類之中加個中間型,進一步還將“五態之人”區分為“五五——二十五人”,以見其多樣性。分類從“五”出發是與五行有關,因論述過繁,不去作更多的聯繫。就其基本出發點來看,這種分型是在針灸應用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現在有人用之於辨證分型和針刺麻醉的術前預測,是具有實際參考意義的。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