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老茶農教你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第四章

前幾篇文章我們學習了巖茶的幾個製作工藝,今天我們接著學習巖茶的挑揀和焙火。

武夷山老茶農教你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第四章

一、挑揀

傳統的挑揀工作,先用人工揀去較大的茶梗和黃片,然後再進行分篩;毛茶根據篩號分篩成篩號茶,再按篩號茶分別進行人工揀剔,主要是揀去裡面的小梗、小片、夾雜物等。

由於傳統的挑揀均以人工的方法進行,工作量大,效率低, 因此後來逐漸被高效率的風選機所取代。茶葉與一些雜質重量不同,經風選機吹後,就可去掉某些非茶類、夾雜物、小片茶末等。

現在又研製了更先進的色選機。其原理是,根據光的強弱及顏色變化,使系統產生輸出信號驅動電磁閥工作,將異色茶葉(如茶梗,黃片等)吹至接料斗的廢料腔內,而正常茶葉繼續下落至接料斗成品腔內,從而達到選別的目的。

用色選機或風選機挑選的茶葉,淨度並不能達到標準,要達到精選的標準,還需要送去人工挑選。機選和人工挑選結合, 節約了勞動量,提高了生產效率。

武夷山老茶農教你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第四章

二、焙火

在武夷巖茶的製作過程中,焙火工藝對形成“巖骨花香” 的獨特品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目前武夷巖茶的各種焙火香方式來看,焙火的作用主要是有利於保存和提高品質:將茶葉焙至一定的乾燥程度,可防止茶葉黴變和返青,有利於保存;通過烘焙,殺菌消毒,並對農殘進行降解;拼配大紅袍時,將不同品種的茶葉通過烘焙,達到品質的勻和歸一;促進咖啡鹼的揮的發,降低或去除苦澀味;烘焙時可繼續發酵,同時去除或轉化臭青味以及異雜味等,增加火香味和鮮活性,提高茶葉品質。

武夷山老茶農教你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第四章

歷史上武夷巖茶焙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乾燥和保存” 系均以木炭為主要燃料,俗稱“炭焙”。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 武夷巖茶的焙火方式也由傳統的單一炭焙,演變成電焙、炭焙和“電焙+炭焙”混合式等多種焙火方法並存的局面。由於這次焙火是第二次焙火,所以也稱“復焙”。

武夷巖茶“電焙茶”與“炭焙茶”的品質有較大的區別: 電焙只是利用熱風,對毛茶進行乾燥,溫度較為恆定,品質容易掌握。而傳統的炭焙法,在炭火燃燒時,會產生並釋放出負離子遠紅外線,在長時間的炭火烘焙下,茶葉不斷地吸收負離子遠紅外線,促進茶葉內物質成分的轉化,從而形成獨特的“巖骨花香”的特徵。炭焙工藝可以說是武夷巖茶靈魂所在。

目前,清香型武夷巖茶大都採用電焙的方式,少有采用炭焙。而正巖產區的巖茶在烘焙時,大多采用“炭焙”或“電焙+炭焙”的方式。事實表明,炭焙的茶品質遠遠優於電焙的茶品質。炭焙火候的技術要求是整個武夷巖茶製作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火候的大小將決定茶葉最終的外形色澤、葉底湯色以及耐泡度。火候掌握適當的時候可以彌補茶葉品質某些不足, 掌握不當則會降低巖茶品質,甚至成為焦味茶等。

最終決定焙火程度高低的是市場的需要。以前武夷巖茶几乎都是炭焙的,自從鐵觀音清香型茶在烏龍茶市場廣受歡迎後, 武夷巖茶焙火的火候也開始根據市場的需要做相應的調整。針對不同品種、不同季節、不同地區、不同發酵程度、不同等級、不同含水量,選擇不同火候進行烘焙,烘焙程度大致分輕火、中火、重火(足火)。通常香氣濃香氣高的茶火功適當低一些, 香氣低的茶火功適當高一些,內質越好的茶越耐焙。

武夷巖茶以其獨特的“炭火”焙法名甲天下。武夷巖茶的炭火烘焙“三道火”可以說是武夷巖茶的靈魂所在。頭道火, 即前面介紹的初焙,是一種輕火焙,俗稱“走水焙”。第二道火即上面介紹過的復焙,火候可達“中足火”,茶葉的品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第三道火,俗稱“燉火”,是在茶葉足乾的條件下,進行文火慢燉的過程。

武夷山老茶農教你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第四章

炭爐剛生火時,爐溫高爐火較猛,易生雜味,通常用來焙茶頭或低檔茶。中期爐溫平和並且平穩時,常用來焙高檔茶。因為火溫過高時,低檔茶中的苦澀物質(如咖啡鹼等)可得到進一步揮發,但茶葉中的芳香酚酊類物質也會繼續揮發,因此香氣下降,品質降低,嚴重時會產生焦煳味。茶葉中的蜜糖香及其他一些香氣,往往在低溫長焙過程中產生,低溫烘焙還有促進果糖和茶多糖類的角化作用,產生焦糖的香味。

武夷巖茶以其獨特的“三道火”焙法甲天下。若是好的正巖茶,因為內質豐富, 再經過低溫慢焙,便促進了茶葉內含物的再一次轉化和穩定。以火調香,調味, 茶葉的滋味進一步提高,達到香氣熟化、加深湯色、提高耐泡度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