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八音是古籍中的一种称谓,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后逐渐为各种民俗与宗教吸收,是我们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律史的重要符号。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讲座题目:《中国古乐——八音》

讲座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马西平

讲座时间:2019年1月12日(周六)下午14:30—16:30

讲座地点:西安市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还有磬、錞于、勾鑃,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编钟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大小厚薄各异。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磐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筝、箜篌等等。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琴

竹类:

竹制吹奏乐器,有笛、箫、箎、排箫、管子等等。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笛

匏类:匏是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埙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悬鼓

木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柷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敔、柷

骨类:以动物的长骨作的乐器,如骨笛、骨哨。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骨笛、骨哨

2019年1月12日(周六)14:30-16:30

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究会与西安图书馆、西安市社科联联合举办的丝路大讲堂,特别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马西平教授为我们讲述《中国古乐——八音》。

专家简介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马西平

教授、音乐教育家、硕士生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音乐学科带头人

现供职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音乐教育中心

兼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和教育部高教司评审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理事、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专家、陕西省合唱协会副会长、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陕西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丝路大讲堂

丝路大讲堂是由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究会精心筹划,与西安市图书馆每月举办的公益性大讲堂。

受到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多家大学与学术机构的大力支持,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讲座预告《中国古乐——八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