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外培训教师成为高薪阶层以后

曾几何时,教师被冠以“臭老九”的名声,那是还早于我不太懂事的年代,曾经清楚的记得,当时的老师,尤其是乡村里的那些学校,他们大部分是来自于无法考中大学的高考落榜生,乡村的偏僻,总是没有正儿八经的师范生愿意来的,这是当时那个年代的特殊现状,谁也没有办法改变。

于是,在乡下的学校,正好可以靠他们的帮忙,加上村里的所谓领导们的指派,我们这些乡下的孩子,便有了可以学习的教室与先生,尽管我们当时的老师并没有太多的知识,尽管他们所掌握的内容不过是比我们多了几年的光景,尽管他们一直也会被乡亲们呼唤为孩子王,但在四面透风的课堂上,我们瞪着大大的眼睛,依旧没有耽搁对知识的渴望。那时候,老师们虽然教学的经验稚嫩,但他们认真的样子,依旧可以凭靠着他们有限的知识背景,领着我们去解读那书本里的各种疑问。


当校外培训教师成为高薪阶层以后


我们这些来自于农村里的孩子,跟在他们后边,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鸿鹄志向的青年,一路上尽管走的步履蹒跚,但我们的老师,他们那高大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除了父亲,再没有哪个人可以占据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房,这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先生形象。

正因如此,所以直到今天,我孩童时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随着我们相继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如今老师们与我们也相去甚远,但在我的心中,却永远也无法磨灭当年先生们那高大光辉的形象。

我想:中国的尊师重教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继承的最为光明。

然而,曾几何时,教育突然间改变了风向,它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剥离出另外一条轨道,独辟蹊径的走上了教育产业化的改革开放,于是,社会上关于教育的模式推陈出新,什么私教、外教、课外辅导培训班大行其道的开始出现在教室之外,社会之中。

我们知道,存在便是真理

,这话说的没错,像当今的教育走向,虽然社会上到处都是各种课外培训班,对于正规的学校教育,产生冲击那是一定的,但对于孩子们的课外兴趣补充,其实,课外培训班也还是起到了些许不可否认的作用,然而,我们忘不了古人留给我们的另外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古人对当年那个时代,市场经济繁荣的一种表象描述,不曾想,如今把它用于形容当下的教育市场,却非常的贴切形象。

看如今天下,在教育产业化的引导下,有权有势的人家,孩子被送到国外或贵族学校,中产阶层的家庭,孩子请了私教,社会竞争的激烈,就是这样的明显,连受教育的权利,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就算是那些没钱没势的家庭,虽然一家人的日子总是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也过的紧巴巴的,但是一提到教育,整个家庭就像打了鸡血,一下子变得阔绰起来。

坊间里有句流传说的好,现在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前程,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想方设法把他们送到课外的培训班里,进行所谓的超前培训,这是当下的教育现状,又是一个谁也无法改变的方向。

一时间,受教育导向的影响,为了下一代的前程,整个社会都焦虑起来,当然,在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之下,校外培训的产业链也跟着如火如荼的燃烧起来。这样的现状不但让社会阶层出现了分化,同时,教育让城市与农村的孩子之间,也被无情的挖掘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对此现象,某些有识之士跳出来谈,如此教育趋势,今后让咱农村里的孩子该怎么办?一言中的,他们所谈论焦点正是那些超前的校外培训班。

最近听说,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一个假期的校外培训班,有的老师就可以小赚了百十来万,还听说,上海的有些名师培训班一节课出场费就是五六千块,这校外培训的钱挣起来看似波澜不惊,但吸金的速度之快,金额之巨大,让我等上班狗,不敢眼红,却只能忍气吞声,情愿平日里少抽一口烟,少喝一口酒,再不成吃糠咽菜也没有问题,只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到年末能留下一些积累,给孩子积攒一些可以到校外超前培训班读书的机会,做家长的也就算是烧了高香。

伴着校外机构的风生水起,那些陆续走上高薪阶层的教师们,他们的钱包鼓了,名声也开始震耳欲聋,听说,如今想报一个名师的工作室,比当年的蜀道之行都难,真不知道,今天的教育,接下来将走向何方?

而且,我还听说,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到校外培训班来,社会上的超前教育,某些专家不但开了班,还总结了理论,比如说所谓的人有一心五六用,说的是胎教,人没有生出来,就要开始学习;比如说幼儿园的小朋友要超前学习小学里的课程,小学要掌握初中的课程,初中要读懂读高中的课程,只有这样,到了高中,孩子们才有可能上985,读211,真不知道,这些所谓的理论,他们的实践基础都是来自于哪些方面?

不过,关于这些传言,我还是打听到了一些头绪,据说,他们这些超前培训的娃娃们,未来的前途将在投行大行其道,而且,他们这些进入投行的所谓的精英,每年的收入都是大把大把的钞票,看看人家华丽的人生,普通大众的教育,将来也就配迎合精英们的人生辉煌,随便吆喝两声?如此人生,若真如此,普通大众,来到这个世上,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人生?

教育的阶层分化,已经让我们不敢正视真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