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問詢高管紛紛出逃 天海防務實控人何時脫身成迷

早在2018年6月,天海防務實控人劉楠就已透露出自己的“讓位”之意,擬將部分股權以及公司實控權轉讓。此後公司三次推出的“易主”方案,都以失敗告終。1月15日,公司宣佈終止向萬勝實業轉讓股權,理由是後者未交“誠意金”。

事實上,天海防務已將交易價格一降再降,但由於公司存在多重問題,萬勝實業始終不敢接盤。2018年10月13日,即這筆交易拋出後不久,公司就宣佈業績變臉,前三季度淨利由此前的預盈變為虧損超13億元,隨後的一週內,公司董事、董秘、獨董、財總等6名高管相繼離職。

更為嚴重的是,天海防務還多次被深交所出示問詢函,其中涉及現金流、關聯交易、併購等諸多謎團。

屢戰屢敗

2018年9月,天海防務的股價從4月的7.8元跌至3.6元左右,對於股權幾乎全額質押的實控人劉楠而言已然不堪重負。情急之下,公司再次搬來了救兵。2018年9月12日,天海防務發佈公告,萬勝實業將以3.5元/股的價格受讓實控人劉楠持有的股份。

深交所问询高管纷纷出逃 天海防务实控人何时脱身成迷

如同前兩次股權轉讓的命運,這筆交易最終在5個月後夭折。1月15日晚公司宣佈,萬勝實業未在協議簽署後5個工作日內支付3000萬元的履約保證金,遂終止向其轉讓實控權。

此前,為了促使“賣殼”成功,劉楠已再三壓低交易條件。2018年6月,公司與揚中金控洽談股權轉讓方案時,轉讓價格約定為4.81元/股。7月25日,公司表示雙方意見無法達成一致,交易終止。

同日,天海防務拋出“B計劃”,新的接盤方為弘茂盛榮、弘茂股權投資,作價為每股3.5元,同時後者將代替劉楠完成此前不低於1億元的增持承諾,並向上市公司及實控人劉楠提供借款,分別為3000萬元、1.5億元。

相比前一次“賣殼”,此次交易的價格下降了約27%,但即便如此,8月這一轉讓計劃仍然以失敗告終。不甘心的劉楠於是開始了第三次“賣殼”,轉讓價格未變,不過其付出更多的投票權和提案權,且新的接盤方萬勝實業僅承諾提供3000萬借款。

但即便條件一降再降,交易仍然無法成功,導致股權轉讓頻頻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實控人為何如此急於轉讓控制權?是否說明上市公司內部已經出現了一定問題?1月17日投資者網致電並向天海防務董秘胡毓、證券事務代表陸穎穎發去調研函,均無人回應。

財務謎題

根據公司最新公告,劉楠及佳船企業仍將致力於尋找新的戰略投資者及合作方,以解決上市公司及控股股東的債務問題。

對於天海防務而言,屢敗屢戰並非勵志之舉,而是被逼無奈。1月16日公司公告稱,控股股東劉楠的一致行動人佳船企業所持全部上市公司股份遭司法凍結。此前劉楠所持有100%股權已經遭司法凍結,原因不詳。

同時,實控人還面臨爆倉危機。2018年10月18日,天海防務披露劉楠累計質押股份佔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99.85%。劉楠此前曾表示,其已經拿不出有效的抵押物來補充質押。

為此,1月15日晚深交所向公司發去問詢函,要求回答劉楠及佳船企業是否存在以上市公司名義進行民間借貸;本次終止控制權變更後劉楠及佳船企業是否有替代方案解決高比例質押問題;解除股權轉讓協議後劉楠能否完成此前的增持承諾等問題。

事實上,不僅實控人急於“脫身”,高管也紛紛離職,僅10月12日至18日一週時間,包括董事顧建國、秦炳軍、朱志鵬,董事會秘書胡毓、獨立董事呂琰、財務總監白雪華等在內的高管均辭職。

監管層似乎早已對此洞若觀火,2018年以來,天海防務收到了深交所10餘份監管函和關注函,涉及現金流、關聯交易、併購等諸多謎團。

梳理問詢函發現,公司財務方面疑點重重。在其未能及時披露的關聯交易中,多筆交易最終沒有獲得實際收入,此外公司所有大額的收入都是關聯方貢獻。比如H&C 、綠色動力、上海長海船務有限公司,有的公司剛註冊成立,幾乎毫無業務和自我造血能力,還款靠銀行融資民間借貸。

以H&C為例,2017年11月22日,天海防務協議約定將兩艘船轉售給H&C,在2017年9月之前,劉楠為後者的實際控制人,當日的公告中卻隱瞞了關聯關係。且隨後不久,天海防務公告稱,判斷H&C無法按合同約定期限全額支付船款,對該項目計提了壞賬準備1.72億元。

因類似的壞賬導致的資產減值項目過多,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虧損逾13億元,超過2017年全年營收。2018年12月4日,深交所對天海防務給予通報批評處分,劍指其在合同履行出現逾期付款、延期交貨等重大不確定性時,未及時以臨時報告方式進行披露、隱瞞關聯交易等行為。截至1月17日收盤,天海防務股價已下挫至2.88元/股,市值僅27.65億元。

本文源自投資者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